摘要:如何量化與評價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金融資源,進而量化與評價一國金融資源開發(fā)、配置和利用的總體狀況或者金融發(fā)展水平一直是金融資源理論與經驗研究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本文擬探討兩種方法,即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和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法。由于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法更為客觀,因此,本文認為在對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金融資源進行量化與綜合評價時,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法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關鍵詞:金融資源 量化 評價
1998年,我國著名金融學家白欽先教授提出了金融資源理論。目前,金融資源的概念已經在學術界和實務界得到了普遍認同,人們的金融資源意識已經大幅提高,人們已經越來越重視金融資源的合理開發(fā)、配置和利用。與此同時,金融資源的理論體系也日趨完善和成熟,人們開始逐步深入各個細節(jié)從不同的視角對金融資源理論加以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無疑是人類對經濟金融認識的巨大飛躍,是人類發(fā)展歷史上的巨大進步。
隨著金融資源理論研究的逐步深入,引發(fā)了我們對金融資源理論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進而也提出了一些更加深刻的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和解答。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量化與評價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金融資源,進而量化與評價一國金融資源開發(fā)、配置和利用的總體狀況或者金融發(fā)展水平。為此,本文將探討兩種方法,即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和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法。
一、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對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做出全面評價的一種十分有效的多因素決策方法,所以模糊綜合評價又稱為模糊綜合決策或者模糊多元決策。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是模糊綜合評價法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綜合評價方法,其中,層次分析法主要是用來確定各個因素的權重。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可以實現(xiàn)評價指標的模糊處理,使定性問題定量化。
采用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評價特定時期各國金融資源狀況或者評價一國各個不同時期的金融資源狀況時,基本步驟如下。
1.構建金融資源綜合評價模型。金融資源綜合評價因素集U可以從基礎性核心金融資源U1、實體性中間金融資源U2和整體功能性高層金融資源U3三個方面來綜合評價。其中,基礎性核心金融資源的評價因素集U1包括通貨膨脹水平U11、利率水平U12、匯率水平U13;實體性中間金融資源的評價因素集U2包括金融中介機構的健全性U21、金融工具的豐富性U22、商業(yè)銀行效率U23、證券市場效率U24、金融法制水平U25;整體功能性高層金融資源的評價因素集U3包括金融的服務和中介功能U31、資源配置功能U32、經濟調節(jié)功能U33、風險規(guī)避功能U34、衍生功能U35。這樣,U={U1,U2,U3},其中,U1={U11,U12,U13};U2={ U21,U22,U23,U24,U25};U3={U31,U32,U33,U34,U35}就構成了金融資源綜合評價層次模型。
2.建立各層指標的評價集V和Vi,這里第一層的評價集V與第二層、第三層的評價集相同,即V=Vi={v1,v2,v3,v4,v5}={很差,較差,一般,較好,很好}。
3.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因素的權重集A和Ai。在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時,首先,根據(jù)1-9比率標度,通過同層次的兩兩因素間的相對比較,構造判斷矩陣M;然后,求解判斷矩陣M的特征根問題Mω=λmaxω,其解ω*即為同一層次各因素相對上一層次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重值;最后,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第二層因素的權重集記為A={a1,a2,a3},第三層因素的權重集記為Ai={ai1,ai2,ai3,…,ain}(其中n為第二層因素中包含第三層因素的個數(shù),對于A1,n=3;對于A2、A3,n=5)。
4.建立第三層的因素模糊評價矩陣Ri??梢酝ㄟ^專家打分的方法來建立因素模糊評價矩陣Ri,對于第三層的每個因素,采用對若干專家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讓每個專家給該因素打分,然后對打分結果進行匯總、統(tǒng)計,從而確定每個因素在評價集Vi上各個評價等級的隸屬度函數(shù),進而得到第三層的因素模糊評價矩陣Ri。矩陣Ri中第in行反映的是被評價對象的第in個因素Uin對于評價集中各等級的隸屬度,第j列反映的是被評價對象的各因素分別取評價集中第j個等級的程度,Ri中的元素rink表示一種隸屬度,即因素Uin屬于評價集Vi中第k個評價等級vk的程度。
5.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來計算各層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首先進行一級綜合評價,根據(jù)第三層各個因素的權重和模糊評價矩陣,計算得到第二層各個因素的評價結果;然后進行二級綜合評價,根據(jù)第二層各因素的權重和模糊評價矩陣,計算得到第一層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根據(jù)Bi=AiRi。
6.計算最終評價結果。通過設定一個等級加權向量μ,并根據(jù)上面的多層模糊評價結果B,可以計算得到一個綜合值作為金融資源模糊層次綜合評價的最終評價結果,即F=μBT,并可以根據(jù)這個最終評價結果,來對特定時期不同國家的金融資源狀況或者是特定國家不同時期的金融資源狀況進行比較研究。
由此可見,在運用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評價金融資源的整體狀況時,關鍵在于模型中各個指標的設定、各個指標權重的選擇以及模糊評價矩陣的確定。模型中指標的設定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很難在各位學者之間達成一致的意見,而各個指標權重的選擇和模糊評價矩陣的確定也在較大程度上依賴于專家的經驗判斷,盡管專家的意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仍然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因此,應用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來量化和評價金融資源時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另外,在應用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時,需要征求眾多專家的意見,這需要一定的工作量。
二、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法
在社會經濟綜合評價中,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是兩個常用的多元統(tǒng)計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也稱為主分量分析,是一種通過降維來簡化數(shù)據(jù)結構的方法,即把多個變量(指標)化為少數(shù)幾個綜合變量(綜合指標),而這幾個綜合變量可以反映原來多個變量的大部分信息,并且它們之間互不相關。因子分析可以看作是主成分分析的一種推廣,因子分析也是將大量的彼此可能存在相關關系的變量轉換成較少的、彼此不相關的綜合指標的一種多元統(tǒng)計方法,它的基本目的是用少數(shù)幾個因子去描述許多變量之間的關系,被描述的變量是可以觀測的隨機變量,而這些因子是不可觀測的潛在變量。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將觀測變量進行分類,將相關性較高,即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變量分在同一類中,而不同類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則較低,那么每一類變量實際上就代表了一個基本結構,即公共因子。因子分析就是尋找這種類型的結構,或者叫做模型,從而用最少個數(shù)的不可測的所謂公共因子的線性函數(shù)與特殊因子之和來描述原來觀測的每一分量。
因子分析的模型描述如下:
設(1)X=(X1,X2,…,Xp)T是可觀測的p×1隨機向量,X的協(xié)方差矩陣Cov(X)=∑;(2)Z=(Z1,Z2,…,Zm)(m≤p)是不可測的m×1標準化的正交公共因子向量,即假定E(Z)=0,Cov(Z)=I;(3)ε=(ε1,ε2,…,εp)T是p×1的特殊因子向量(或誤差向量),并假定其均值為0,協(xié)方差為對角矩陣(說明各個ε之間互不相關),即E(ε)=0,Cov(ε)=φ=diag(φ1,φ2,…,φp),并假設公共因子Z1,Z2,…,Zm與各個特殊因子ε1,ε2,…,εp都互不相關(或者Z與ε相互獨立),即Cov(Z,ε)=0。在以上假定下,模型:
寫成矩陣形式即為
X=BZ+ε(1-6)
模型(1-5)或者(1-6)即為因子分析模型,也稱為正交因子分析模型,其中矩陣B=(bij)(p×m階)稱為因子載荷矩陣,bij稱為第i個變量Xi在第j個因子Zj上的載荷,它是Xi與Zj的協(xié)方差或者相關系數(shù),它表示Xi依賴Zj的程度;在該模型中,第i個特殊因子εi僅與第i個變量Xi有關系,而第i個公共因子Zi則與所有p個變量都有關系。在實際應用中,常常通過X=(X1,X2,…,Xp)T的樣本相關系數(shù)矩陣R來導出因子載荷矩陣,故該模型也稱為R型正交因子分析模型。
使用R型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方法的步驟如下:
1.將原始數(shù)據(jù)標準化,以消除變量之間在數(shù)量級和量綱上的不同。
2.求標準化數(shù)據(jù)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
3.提取并確定因子,得到因子載荷矩陣。提取因子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主成分分析法、最小二乘法、極大似然法、最小殘差法等,一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當提取的m個因子包含的數(shù)據(jù)信息總量即其累積貢獻率不低于85%時,可取m個因子來反映原來的可觀測變量。
4.通過因子旋轉,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若所得的m個因子無法確定實際意義,或者實際意義不是很明顯,這時需要將因子進行旋轉以獲得較為明顯的實際含義,一般常采用最大方差旋轉法來求得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5.計算因子得分,即通過將公共因子表示為原來可觀測變量的線性組合,來計算各個樣本的公共因子得分。常用的方法有回歸分析估計法,Bartlett估計法、Thomson估計法等,一般常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來計算因子得分,采用回歸分析估計法時,因子得分函數(shù)為Zm=Bm'R-1X(Bm'為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其中βm=Bm'R-1為因子得分系數(shù)向量)。
6.計算綜合得分,并對綜合得分排序。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由各個因子得分的線性組合得到綜合得分函數(shù),即F=w1Z1+w2Z2+…+wmZm,其中wi為旋轉后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根據(jù)上式計算出綜合得分后,就可以對所有樣本進行綜合得分排序,從而完成對樣本的綜合評價過程。
另外,在計算出因子得分后,還可以進一步對因子得分變量進行聚類分析,從而對各個樣本進行更清楚地分析,以及對因子分析結果進行驗證;再有,在采用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方法時,以上這些步驟都可以借助于SPSS、SAS等統(tǒng)計分析軟件來自動完成。
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法由于具有因子命名清晰性高、易于解釋,評價結果客觀等優(yōu)點,因此,本文認為,在對特定時期不同國家的金融資源狀況或者特定國家不同時期的金融資源狀況進行綜合評價時,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法是一種較好的選擇。采用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法時,關鍵在于評價指標的選擇、公共因子的命名、綜合評價結果的合理解釋等問題。
三、結束語
以上探討了兩種方法,即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和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法,在對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金融資源進行量化與綜合評價時,兩種方法都是可取的方法,但是,由于因子分析法相對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而言更為客觀,因此,本文認為在對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金融資源進行量化與綜合評價時,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法是一種較好的選擇。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沒有做基于兩種方法的金融資源量化與評價的實證分析,這將在以后的研究中繼續(xù)完成。
參考文獻:
[1]白欽先.金融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研究導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1-436
[2]白欽先.論以金融資源學說為基礎的金融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與戰(zhàn)略-兼論傳統(tǒng)金融觀到現(xiàn)代金融觀的變遷[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3(8):5-10
[3][美]理查德.A.約翰遜,迪安.W.威克恩著,陸璉譯.實用多元統(tǒng)計分析(第四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347-429
[4]林海明.因子分析的精確模型及其解[J].統(tǒng)計與決策,2006(14):4-5
[5]林海明.因子分析的精確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6(5),23-25
[6]馬樹才.宏觀經濟管理模型與方法[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574-626
[7]王學民.應用多元分析[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192-288
[8]張吉軍.模糊層次分析法[J].模糊系統(tǒng)與數(shù)學,2000(6):80-88
[9]諶紅.模糊數(shù)學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