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fā)展,網絡技術已成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認知工具,網絡資源以其豐富、便利和多元化的特點,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可以獲取自主學習的材料,可以創(chuàng)設互動開放的環(huán)境,可以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動機;利用網絡還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確保自主學習的有效開展,拓展自主學習的空間。
關鍵詞: 網絡資源 學生自主學習 優(yōu)化整合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教育教學過程中最理想、最實用的認知工具。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和教育信息資源的豐富性為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诰W絡的自主學習是指以網絡為手段,以學生為主體,是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新知的過程。
一、以網絡為載體優(yōu)化整合教學資源
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構建的學習過程,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學生能夠主動地把握學習的方向和進展,并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網絡資源以其豐富、便利和多元化的特點,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空間。
1.利用網絡資源可以獲取自主學習的材料。
這是學生利用網絡使用最多的一種學習方式,由于課內學習的內容有限,距離現實比較遠,學生往往借助于網絡將課內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如在《探索宇宙》教學中,課前在獲取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有關資料時,有的小組同學只花了十幾分鐘就完成了,體現了網絡查詢的快捷性。網絡資源是人類至今最大的信息資源庫,教師可以從網絡中獲取豐富的資源,從而滿足學生不同的個體需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手段,這和現在提倡的個性化學習的理念相一致。
2.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創(chuàng)設互動開放的環(huán)境。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大都是采用“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膽小的、不敢說話的學生在課堂上只能充當觀眾或聽眾的角色。網絡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一刀切”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可以在現有的“數字化教學平臺”上設計“成果展示”、“七嘴八舌”等欄目。根據教學內容,將學生探究的問題輸入“成果展示”中的“發(fā)表作品”一欄,學生自主學習以后,只要點擊“我要答復”,就可以輸入問題的答案,對于一致的答案,可以點擊“投票”,對于不完整的答案,還可以進行補充。在這個平臺上,每個學生都可以暢所欲言,課堂上形成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局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3.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動機。
愿意學是學生學習的第一步,而學生是否愿意學取決于有無學習興趣。如在虛擬的網絡環(huán)境中,通過網絡為學生實時提供豐富多彩的界面,具有直觀、形象、生動、聲像并茂、音形兼?zhèn)涞奶攸c,自然會激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如在《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一課的開頭,教師在網頁上播放了一段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錄像,震撼的畫面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學生不由自主地對地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起了探究的欲望,圍繞主題形成了很多探究的問題,激發(fā)了對地震奧秘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對增強學習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以網絡為載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網絡在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我們經常感嘆學生對于網絡的癡迷,網上聊天、網絡游戲的存在讓很多學生無法專心學業(yè)。既然學生都喜歡網絡,那么我們何不利用網絡讓學生交流學習呢?
1.學生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交流。
貼吧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一種交流平臺,幾乎每個學校都有學生建的貼吧,學生不需要培訓就可以使用,因此我們可以把貼吧作為學習的交流平臺。學生可以將做作業(yè)過程中的問題或是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發(fā)到貼吧上,同學可以互相解答,使問題及時得到解決。而且學生可以選擇公開姓名或匿名,即使問了自己覺得很傻但確實不知道的問題,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當在貼吧上答疑時,學生像聊天一樣交流學習的過程、感受、收獲,可以提高學習自主性。
2.教師參與網絡資源教學調控,確保自主學習的有效開展。
自主學習不是無組織主義的純粹自學,教師從知識的講授者轉化為指導者、組織者。為在整個過程中起到引導的作用,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網絡教學水平,促進教學研究改革,加強網絡交流,強化教學效果。如可以組織學生建立網絡學習小組、興趣學習小組等,通過網絡合作,豐富學習資源。同時教師可以和學生設立QQ群、電子聊天室、BBS等網絡溝通途徑,即時就學習中的問題溝通,讓網絡資源教學滲透到自主學習的每一個角落。
3.師生利用網絡環(huán)境,拓展自主學習的空間。
一節(jié)課時間很短,僅僅靠課堂獲取知識還是非常有限的,而很多的話題我們在課堂上是討論不完的。如環(huán)保是個永恒的話題,討論的焦點在于怎樣保護環(huán)境;一次性木筷、塑料袋的白色污染等話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如果討論被終止了,則似乎感覺這類教育有如蜻蜓點水,過于形式化。此時,網絡的拓展課堂教學空間的作用就可以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它給大家創(chuàng)造了一個無限時間的交流場所。教學中可為學生提供網址,進入論壇討論,讓課堂探究延伸至課外,使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中止。
隨著網絡的開發(fā),教學的本身特性和學生的個體化特性都決定了自主學習的必要性。自主學習賦予了學生和教師新的教學理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和導航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保障,學生的廣泛深入參與是進行自主學習的關鍵。未來的教育不再是知識的講授,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的引導,在豐富的網絡世界里發(fā)現、消化、運用知識,這才是真正的21世紀教學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新宇.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動機的激活[J].中國遠程教育,2003,(13).
[2]畢波.網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性學習[J].中小學電教,2003,(3).
[3]李新華.探析網絡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J].科教文匯,2007,(4).
[4]莊巖.在校園網上構建學習環(huán)境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03,(4).
[5]胡俊.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及其教學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5,(1).
[6]趙躍生.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模式探討[J].教育信息技術,2005,(1).
[7]周志明.論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和教師角色的轉換[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