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通過對構建“自主學習型高效課堂”的實踐,找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終身學習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自主學習 實踐與策略 多元評價 反思
音樂課程改革以其“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獨特方式,滋潤著音樂樂土,啟迪著學生的情感心靈。音樂近年來正在實施一系列的改革,著重體現在以人為本,轉變學生學習的方法上。在音樂課中營造自主的學習氛圍,構建以往不同的自學模式,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主動投身于這種教改潮流之中,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做了一些指導,現總結歸納如下。
一、構建“自主學習型高效課堂”的實踐與策略
1.建立自主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自主”與“他主”是根本對立的。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音樂教育,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人,音樂學科的自主性學習離不開教師的積極主導,沒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談不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必將變成主講,而不是真正的主導。導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當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學生當主人,如在欣賞莫扎特的《渴望春天》這首歌時,我會問學生“大家學過哪些有關春天的歌曲?\"這時學生會爭先恐后地說:“《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踏春》……我:“你會唱嗎?能給我們唱一小段嗎?”這時我會請個別學生唱歌曲的片段。然后,我:“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春天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生A:“我喜歡春天,因為春天到了可以脫去沉重的冬裝,換上漂亮的春裝?!鄙鶥:“我喜歡春天,因為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到了,花開了,草綠了,鳥鳴了,一副生機盎然的景象……”就這樣,學生在我的提問和自己的討論中進入春天的情景中,進入莫扎特的《渴望春天》。
2.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通過一系列的音樂實踐活動實現的。其音樂藝術活動具體表現為自主設計,自主嘗試,自主感悟,自主質疑,自主監(jiān)控評價,自主反思總結,自主完善調整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離開了這些具體的一切,自主學習就沒有了憑借。教師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激發(fā)動機形成需要,產生內驅力,使學生越學越愿學;讓學生在音樂藝術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升華認識,形成自主意識與良好習慣,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揚民主,滿足學生表現的欲望,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渴求,讓學生“敢想,敢講,敢做”,堅信“我能行”。
音樂語言對音樂形象的描述具有模糊性,也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巨大空間。因此,我們也沒理由讓學生進行統(tǒng)一理解。如:在欣賞管弦樂《羊腸小道》時(未提供曲名),先初步感知音樂情緒,然后讓學生用一段簡潔的語言給我們描述這首樂曲的畫面。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有人說是,一只老虎在山中行走,遇到了比它更兇猛的對手;有的人說是,人在行走,遇到了危險,……這些說法我并不一一否定,而是想象作曲者描繪的畫面,然后和大家一起分析作者的意圖,比如,悠閑與危險的對比,在氛圍上大家都感受到了,然后我進行了“小題大做”式的表揚和鼓勵,再和大家討論大家沒有關注到的內容,這樣既肯定了學生的想象,又可以借機讓學生反思自己想法的不足。
3.精心設計練習,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欲。
在進行音樂實踐的活動中,學生的情感隨音樂的發(fā)展產生共鳴和起伏,在不斷的體驗感受中,領悟,發(fā)掘音樂的情感內容,得到美的熏陶與精神的升華。這種用親身體驗,用心靈感悟后學到的知識,在學生的腦中留下的痕跡是不一樣的。因為,學生經過自己的體驗后產生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鐘也都是有效的。“給”是永遠死的知識,而只有通過恰到好處的“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有感而發(fā)”這樣掌握的知識才最牢靠和頗具意義。如我給學生上的一節(jié)《奇妙的打擊樂器》一課中,內容包括了鈸,鑼,鼓等打擊樂器,這些樂器發(fā)出的聲音??紤]到由于學生平時接觸這類樂器不多,累計的知識也有限,因此,備課的時候我多方面搜集資料,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找來了一些打擊樂器,讓學生自聽,自創(chuàng),自演等,通過親身的體驗感受,對這些樂器有了直觀的了解,在后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清晰地分辨出由這些打擊樂器演奏的其他樂曲,并饒有興趣地分析,交流聽后的感受。
二、采取多元評價方式,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效果
自主性學習效果的評價可采用自評,互評(小組內同學的互評和小組間的互評,學生可以從互評中受到啟發(fā),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及他評(教師評價)等方式。如教唱歌曲《我們一起來》,學會這首歌后,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討論創(chuàng)編活動,并圍繞問題展開討論:這首歌在情緒,強弱,速度等方面該怎么表現和處理?各組要把自己的討論結果唱出來。經過激烈的討論后,各組組長分別把他們的討論結果說出來,整組成員都參與到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這個活動中。經過各組精彩的表演,讓他們談談哪組最有創(chuàng)意,哪一組最合理,哪一組唱得最好。
經過自評,互評及他評,選出有閃光點的小組,讓全班同學唱,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讓學生了解到同一首歌可以有很多表達方式,效果也不一樣。
三、構建“自主學習型高效課堂”的反思
1.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
問題是學習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提出問題總是以積極思考為前提的。由此可見,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知識的機會,一個充分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敢問,是每一個老師必須做的功課。
2.讓學生自己探究問題。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自主探究實踐是學習的關鍵,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過馬路”,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因此面對新知識,我們要讓學生獨立研究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投入學習的情境,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獲取成功,使“我要研究”的意識不斷增強。
3.讓學生自己討論交流。
音樂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音樂老師應該做到讓學生在生活中音樂語文,每時每刻都接觸音樂,提高音樂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強能促進思維的發(fā)展。我們要從學生自身出發(fā),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流機會,在同思共想,互說互議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音樂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養(yǎng)成討論交流的習慣。
四、結語
音樂給予學生的是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美的熏陶。自主學習作為現代教學的一種教學手段被廣泛采用之后,帶給學生的是更多的快樂,滿足和自信。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改變了以往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的主動學習課,把課堂變成學生主動表演的舞臺。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研制組.音樂教育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
[2]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馬達.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