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已被教師普遍接納,并嘗試著運用于課堂之中。它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拓展了班級授課制條件下的學習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團隊精神,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使學生的主體性真正得到了體現(xiàn),大大增強了學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教學真正進入良性循環(huán)之中。但仔細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存在許多低效甚至無效的現(xiàn)象,多數(shù)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本文就這些現(xiàn)象探討了有效的解決策略。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低效現(xiàn)象
1.小組活動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
為了體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特別在公開課上),有些教師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缺乏探究性,不需要集體討論就能解決,教師卻要求學生進行討論。這樣的小組討論不是在科學的教學設計,明確的團體目標下進行的合作學習行為,其出發(fā)點是為了完成教師的教學設計,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生只不過是“跑跑龍?zhí)住保@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只是作為一種表現(xiàn)形式,走過場而已。
2.學生的合作學習不主動
教師在開展小組活動時,發(fā)現(xiàn)有時許多學生只顧自己閱讀或思考,基本上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面上,沒有真正的討論與合作,教室里出現(xiàn)“冷清”的場面。這可能是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把握不夠到位,教學設計有偏差,話題缺乏趣味性;或教師指導不夠得力,師生關系不夠和諧,抑制了學生主動合作的熱情;或是學生的合作意識淡薄,缺乏團隊精神,不愿主動參與。
3.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
小組合作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提供給學生語言表達的機會。然而,許多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分組時,很少考慮各小組成員的均衡搭配;組員的分工也很少采取輪換制。因此,我們時常看到語言表達能力強的、性格外向的學生頻頻發(fā)言,其他人則習慣于當聽眾。小組匯報也總是那么幾個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參與合作學習的只是少數(shù)幾個學生,大多數(shù)學生游離于學習過程之外,達不到共同發(fā)展的要求,這是失敗的小組合作學習。
4.小組合作學習缺乏監(jiān)控
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有些教師只在一邊耐心等待,或如蜻蜓點水般在小組間游走。小組合作匯報出現(xiàn)偏差,教師也聽之任之。小組匯報完畢,課堂教學活動便告結束。教師沒有充當監(jiān)控者、咨詢者的角色,小組合作處于放任自由的狀態(tài),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5.合作學習評價不全面
在對合作學習進行點評時,許多教師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價,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肯定。有些教師只重視對整個小組的評價而忽視對成員個體的評價。另一些教師只表揚報告員,涉及面不廣。這些都容易使學生喪失合作學習的信心。
二 解決策略
對廣大教師來說,在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是正常的,關鍵是怎樣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去解決這些問題。
1.建立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教師除了在理論上對小組合作學習有正確的認識之外,還要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教學技能。
首先,應建立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研究設計,人數(shù)要合理,以4~6人為宜。分組時要考慮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甚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即實行異質分組,盡量使組員性質均衡搭配。其次,明確各成員的分工,落實職責。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評判員等等,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角色可以互換或輪換,要求小組成員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fā)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筆者原先按班級正常座次就近組合,結果有些小組討論熱烈,而有些小組“默默無語”,針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對英語課的座次進行了重新調整,小組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既增加了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有利于開展小組間的學習競賽。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師應盡最大可能使學生認識到合作技能對于個人和集體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合作競爭的學習氛圍,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但合作學習不能代替?zhèn)€體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思想與認識,那么在合作學習中只能是聽眾和觀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得到發(fā)展。
筆者所帶的兩個班級,自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來,各小組為突出本組的成績,組際競爭非常激烈。各小組成員互幫互學,學習成績普遍上升。而且一由于小組成員目標一致,當合作交流中意見不一致時,學生也能互相尊重和理解,學會了溝通,學會了求同存異,大家為實現(xiàn)小組共同的目標而齊心協(xié)力,培養(yǎng)了學生“榮辱與共”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
3.設計利于合作學習的教學問題
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設計好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及時問,把握好合作學習的度。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一定要具有趣味性、探究性,應帶有一定的開放性,以促進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加他們思想重新整合的機會,便于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展他們的視野。
4.創(chuàng)設利于合作的活動空間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有教材中豐富多樣的題材,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載體,開展任務研究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如教學Make Our Word More Beautiful后,給合作小組布置課后任務,要求在下節(jié)課交流:“Do you think our environment is good enough? What kind of pollution harms our life most?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為了更好地完成小組任務,小組成員利用課外時間分頭查閱資料、相互認真討論。各小組在匯報時,觀點獨到、明確,語言表達非常流暢。匯報總結后認為:Our environment is not good enough.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litters and noise harms our life most.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1)Don't litter anything about.
(2)Stop people from pouring waste water to rivers and lakes.
(3)Don't make any noise.
(4)Go to work by bike, by bus or in a friend's car.
(5)Call on peopl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6)Pass laws to fight again pollution.
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既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意識,而且形成了相互促進的良好氛圍。
5.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引導和幫助
教師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學習活動的共同參與者,對小組合作的整個過程應實施有效的監(jiān)控,掌握小組成員的活動情況,必要時給予積極地幫助。在教學Because It's There時,筆者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前的討論:(1)Why do you think some people like to climb mountains?(2)Where is the world's tallest mountain:(3)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it?
在討論活動中發(fā)現(xiàn)有幾個小組很“靜”,走上前去詢問,原來個別小組不能把握討論的方向;有些小組無法用英語正確表達。這時筆者就一一幫助他們,使他們的小組合作順利進行下去,也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大膽、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活動之中。
6.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教師在實施評價時要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把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側重于過程性評價和小組集體的評價,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更關注合作學習的過程,并認識到從合作學習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方式、發(fā)展合作學習精神的重要性。同時,可使小組成員認識到合作小組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個人目標的實現(xiàn)必須依賴于集體目標的實現(xiàn),從而防止個人英雄主義、小組歧視等不良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當然,在小組評價時,也要對個人合作的參與度、積極性、獨創(chuàng)性等給予恰當?shù)脑u價,這樣可在小組內(nèi)部樹立榜樣,激發(fā)組內(nèi)的競爭,調動每位成員的積極性,打消依賴別人的思想。
除教師的評價外,還可讓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客觀地評價自己,有針對性地做出自我改進,進一步完善自己,養(yǎng)成自我檢查、自我調控的意識。
為了讓每一個個體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優(yōu)劣狀況,有利于激發(fā)評價對象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增進學生問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長補短,讓學生進一步在與同伴的比較中認識自我。這樣,既讓更多的學生有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發(fā)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氛圍中得到發(fā)展。而且,學生在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也得到充分體現(xiàn)。
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圍。他們會在和諧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不斷完善自我,從而最終達到“會學”的教學目標。
7.反思合作學習的經(jīng)驗和教訓
課后調查、反思與評價對改進教學十分有利。教師可通過課堂觀察、作業(yè)批改、單元測試、與學生交談等多種方式收集反饋信息,反思經(jīng)驗與不足,進而對不同的小組進行具體指導,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促進小組進行反思,從而使小組學習逐漸進入良性循環(huán)。
筆者在教學“現(xiàn)在完成時”的時候,對于“現(xiàn)在完成時”的含義、用法,自認為講解得非常清楚,可課后練習一塌糊涂。課堂上再次講解,效果仍不理想。于是要求小組分析,找出錯誤原因,共同幫助解決問題。從課后作業(yè)來看,小組分析的效果很好。正當筆者高興之際,單元測試又“給了一悶棍”,同樣的類型,只不過換了幾個動詞,前幾次相同的錯誤又來了。這回,筆者找來學生面批,才發(fā)現(xiàn)有些小組成員竟然在背誦“一般過去時”與“現(xiàn)在完成時”的轉換“公式”,這顯然是小組中的智囊人物出的“高招”。實際上他們對于“since+過去某一時間點”、“for+時間段”根本不理解,“現(xiàn)在完成時”的含義、結構未能真正領悟,瞬間動詞與持續(xù)性動詞用得一團糟。后來通過針對性的講解,終于使學生真正掌握了這種新的時態(tài)。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加強相互交往,相互傳遞接受信息的能力,激勵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較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從而實現(xiàn)英語課堂教學交際化,加速促進學生掌握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值得廣大英語教師進一步探討、研究和實踐。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