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成為許多學科和教師選擇的一種主要教學方式,其生命力在于“合作目標”,合作學習就是在讓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合作、體驗合作、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然而學生對“什么是合作”“怎樣合作”等問題卻知之甚少。
所謂“合作”,這里是指在學習活動中,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生生、學生與家長之間的合作互助的人際關(guān)系。使學生在此氛圍中,不斷培養(yǎng)合作意識、合作態(tài)度、合作情感,不斷推動學生的合作行為,逐步使學生具有合作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地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呢?通過教學實踐,本人認為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語文教學時,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 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1.合理搭配學生組成小組
應綜合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能力、特長、性別等因素,按照互補互助,協(xié)調(diào)和諧的原則把學生分成4~6人的合作小組,學生優(yōu)、中、差結(jié)合,并以優(yōu)等生和差生為中心,中等生包圍,這樣合作起來才有互補性,才有利于完成教學目標。
2.選好和培訓好小組長
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成功除了教師的合理引導外,小組長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確定由學習成績好、主動性強、語文素養(yǎng)高、善于與人交流、有組織能力、表現(xiàn)欲強烈的學生來擔任小組長。督促組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使組員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合作意識。指導組長組織合作交流時,首先,要進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fā)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后說,促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指導組長在交流的過程中進行靈活協(xié)調(diào),如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以掌聲,當出現(xiàn)意見分歧時,組長應問個為什么,請組員說出理由,當出現(xiàn)冷場現(xiàn)象時,組長應帶頭發(fā)言,起表率作用。指導組長應善于收集組員在交流中對同一問題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時準確地向老師匯報,從而培養(yǎng)組長的組織、安排、協(xié)調(diào)、歸納能力,以促進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
3.給每個學生當組長的機會
學習小組組長要打破“終身制”的做法,大力實行“組長輪換制”,當?shù)谝晃唤M長已具備了一定的組織能力后,就要更換組織者,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組織能力,產(chǎn)生多位組織者,為全體組員搭建提高組織和參與能力的平臺。
二 合作要有目標任務(wù)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明確本次活動的目標任務(wù),讓學生知道要干什么,并要求學生認真聽清楚要求之后才能開始活動,否則就會造成有的學生對教師的要求只聽見了一部分,或根本什么都沒有聽清楚就盲目地圍坐在一起,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但制訂的目標不宜過多、過難,要適量、適當,要根據(jù)教材、大綱、課標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學生的學習目標,目標要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無邊際。
三 合作分工要明確
小組成員要有明確分工。教師要讓小組成員在學習前進行明確分工,要有領(lǐng)導者、記錄者、檢查者、發(fā)言者等,如果學生沒有明確的分工,只會浪費時間。
四 及時組織交流、進行評價
及時交流、評價對小組合作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及時的交流,有利于讓各合作小組充分展示成果,闡述觀點,并傾聽其他小組的觀點,吸納他人之長,及時做出必要的訂正和補充發(fā)言。
小組合作學習結(jié)束后,要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交流、評價。由小組長發(fā)言,其他成員做補充。各組匯報、交流結(jié)束后,組織學生對各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同樣先由組長發(fā)言,其他成員做補充,評價要客觀、公正,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小組交流、評價結(jié)束后,教師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要進行小結(jié)和總體評價,對合作學習較好的小組,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成員都要及時評價、表揚;對合作學習過程中的不足,應及時指出,授以方法,使其完善、提高,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應在正確的合作學習觀念指引下貫穿于課堂內(nèi)外,貫穿于整個大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把學生當成主人,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握最佳時機,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從形式走向?qū)嵸|(zhì)。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