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識字教學的本身出發(fā),歸納出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中一些常用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各種方法結合使用,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趣味性,培養(yǎng)識字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快樂識字
漢字承載著6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無價的瑰寶。漢字學習得好壞往往影響人一生的發(fā)展。小學一、二年級主要進行啟蒙教育,而識字教學就是啟蒙教育最主要的任務。
一、激發(fā)興趣,活動中識字
1.做游戲
學生大多喜歡游戲,因此可以通過游戲創(chuàng)設一個歡樂的學習氛圍。在識字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很多種與生字聯(lián)系起來的游戲,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從而效地提高了識字教學的質量。
2.編兒歌
學生喜歡歌謠,我就把一些書本中的生字編成歌謠或謎語,學生用這種形式來熟悉生字并樂于接受。
3.演一演
有些動作性明顯的生字可以用動作來演示字的形、義聯(lián)系。如“看”,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像“飛、來、去、坐、臥、立、走”等可通過動作表演來理解字義,在課堂上,就帶著學生演一演,這樣不僅讓學生記清了字形,熟悉了字義,還避免了與形近字的混淆。
二、教給方法,自主性識字
1.讀讀字音
在字音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發(fā)揮聽讀的作用,指導學生自學生字。對發(fā)音有困難的學生,就借助漢語拼音來正音。
2.記憶字形
在字形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偏旁部首的作用。對學生來說,這無疑是掌握了一套識字的工具,提高了他們分析字形、識記字形的能力。因此,指導學生用基本筆畫和已學過的偏旁部首自學生字的字形,讓學生感受到自學識字的愉悅。
3.想想字義
漢字的特點是音、形、義結合緊密。在教學中,必須特別注意聯(lián)系實際地理解字義,進行趣味識字。學生既理解了字義,又記住了字形,最終提高了教學效果。如“籃”字,籃子是由竹子編制而成,很自然地,這個“籃”就是“竹字頭”。
三、拓寬渠道,多途徑識字
1.在校園中識字
校園是學生學校生活的主體,從教室、辦公室、門牌和其他功能教室,從校園中的警示語到宣傳欄、公告欄,無不蘊涵著豐富的識字資源,如果教師提醒,就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久而久之,這種潛移默化的識字渠道會幫助學生識別更多的字。
2.在家庭中識字
家庭是學生長時間生活和學習的地方,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的習慣,也為學生開通了一條家庭識字的渠道。這樣,還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使識字教學走進家庭。
3.在社會中識字
豐富多彩的社會環(huán)境,為學生學習祖國文字提供了廣闊的課堂。讓學生觀察從學校到自己家途中看到哪些廣告、標牌,運用學到的“看拼音識字”“看圖識字”和“不會就問”等方法,認識生字,回家后自己說一說,啟迪學生在生活中自己動腦筋想辦法主動識字。通過這些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使他們在大語文環(huán)境中產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從而熱愛語文學習,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主動獲取知識。
四、注重積累,鞏固中識字
首先,課文是字、詞教學的載體,是字、詞的語義環(huán)境,所以,要把朗讀與識字有機結合起來,在讀中正音、讀中識字、讀中會意,生字、新詞也在反復的讀中加深印象,逐漸積累。其次,課外閱讀也為學生開辟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識字空間,詩歌、童話、故事書等各種兒童讀物都適合他們去閱讀。我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去了解更為廣闊的世界,去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提高兒童識字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漢字教學中,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教給學生簡單實用的識字方法,讓學生不會覺得學習漢字枯燥無味,在愉快的氛圍中把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雙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