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統(tǒng)計與可能性》第一課《比一比》(認識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二、導入教學
師:在這次的全校運動會中,我們三年(1)班獲得了“精神文明獎”。這和全班每一位同學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因此,在這里要對每一位同學進行獎勵。(師拿出明顯大小不同的4袋果凍共60個),每組分一袋果凍(把全班30個學生分成4組,第1、2組7人,第3、4組8人)。
(分完后,當學生看到明顯大小不同的4袋果凍時)
生1:這樣分不合理。
生2:對,我們組分得少了。
師:那你們說怎樣分才合理呢?
(學生思考后)
生:每個同學都有貢獻,每組應該分得一樣多。
師:那好吧,每組都分一樣多,都是15個果凍。
(分完后,有的學生陷入了迷茫)
生1:老師,感覺這樣分也不合理。
生2:是啊,我們第3組每人還不到2個,而第2組每人都2個,而且還有剩。
生3:我們第4組也有這種情況。
……
師:那么,你們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讓每個同學分得的果凍一樣多呢?請同學們認真學習這節(jié)課的內容,學完后,再請你們來分這些果凍,你們就會分得公平了。(出示課題“比一比”。這時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空前活躍。)
三、教學反思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內在動力。本著“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我大膽地重組教材,把教材中提供的靜態(tài)的“投籃比賽”的情境圖換成了學生經歷過的生活場景。通過討論,發(fā)現問題、引起思維沖突,產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發(fā)現其中的隱蔽條件,深刻體會到每組人數不一樣,那么每組的果凍總數也應該不一樣,這樣分比較合理,體會到求平均數的必要性,從而引入新知探究,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了探究問題的方法,也為后面靈活運用平均數做好了鋪墊。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塔前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