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它有助于積累知識,開闊視野;有助于接受大量的審美刺激,促進審美水平的提高;還有助于凈化靈魂,提高認識水平。從激發(fā)興趣、指點迷津、多元評價幾個方面來引領學生走進書香世界,讓書香伴隨孩子成長,讓經(jīng)典的作品滋潤孩子的心田,由經(jīng)典奠基激發(fā)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
關鍵詞:生命閱讀;自主;快樂
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它有助于積累知識,開闊視野;有助于接受大量的審美刺激,促進審美水平的提高。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1.營造氛圍,走進書香
在班級中設立圖書角,開辟閱讀小天地。每個月更換一次主題。同學們每人從家里帶來一些書籍,整齊地排在書柜里,學生自發(fā)地給圖書角起名字叫“翰墨書屋”,同時還選兩個圖書管理員進行管理。在教室后面還開辟了一塊閱讀小天地,小天地的地面上鋪著藍色的泡沫板,每每午休孩子們總是喜歡聚在這里享受濃濃的書味。天地旁邊還張貼著學生的讀書心得、讀書的名人名言等。班級有了這么一個隨時借閱圖書的角落,讓學生感受到課外閱讀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悅讀”,那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2.榜樣力量,愛上閱讀
老師不僅要在口頭上大力鼓吹讀書的好處,更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做出榜樣。在課堂上,教師能旁征博引各類經(jīng)典名著、好詞佳句,能隨口娓娓道來,如數(shù)家珍,讓學生從老師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讀書的價值,同時努力樹立班級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榜樣示范。
3.閱讀課為源,體驗快樂
(1)依主題為線推薦。教師在教學某種文體的課文時,在教會學生獨立閱讀方法后,可向學生推薦同類體裁的讀物,指導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推薦課外讀物時,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確定讀物內(nèi)容的深淺,同時注意趣味性和廣泛性。學習了《坐井觀天》《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向學生推薦《中國成語故事》《中國神話故事》。
(2)依作家為源推薦。學生在課內(nèi)學習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師可向學生介紹該作者在這一時期寫的一些作品,讓學生去閱讀,既加深學生對作者、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又可以增加閱讀量,如學習了安徒生《丑小鴨》后,再介紹她的《皇帝的新裝》《海的女兒》等童話故事讓學生讀。再次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去校圖書館借閱他的著作。
(3)依學情為主推薦。每本書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可以獲得廣闊的生活空間和生活閱歷,還可以回到生活中去觀察、體會和求證。學生往往可以通過課外閱讀,在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時自然也就進入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時代,從而使認識水平和生活態(tài)度潛移默化地改變和提升。
在這種有目標、有計劃的引導下,學生的閱讀興趣這點星星之火會以燎原之勢蔓延,一發(fā)而不可收!
二、指導閱讀迷津——讓學生學會閱讀
1.經(jīng)典閱讀法
(1)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fā)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元]程端禮說:“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边@是傳統(tǒng)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jīng)據(jù)典,情節(jié)生動。我們可以利用這些作品,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調(diào)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批注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畫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蔽恼轮懈挥薪逃饬x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提供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紙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傊x書要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2.個性閱讀法
(1)“漂”讀法。課外閱讀更是一種純粹的孩子與文本之間的互動,體驗更具獨特性,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到這種獨特差異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是孩子全身心地投入閱讀的成果,其中包含孩子真的思考、真的體驗、真的感悟。
(2)“揣”讀法。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邊看書邊質疑,并能通過自己查詢資料分析解答,從而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好詞佳句,要細嚼慢咽,把書中的精華變?yōu)樽约旱闹R營養(yǎng)。最后想象作者是什么樣的人,他會有怎樣的生活經(jīng)歷。也可當拿到一本新書時看到書名時先自己揣摩書中大致內(nèi)容是什么,然后再去讀整本書,或是當看到文本結尾時,或改編或續(xù)編。
三、閱讀評價——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
1.用考級制度進行定量評價
筆者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書法的考級制度可以激發(fā)學生為了達到最高級十級而不斷努力練習,覺得這正是因為學生有了一個明確的努力方向才能夠做到不斷努力。所以,筆者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也可以采用考級的制度,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用表格反饋進行定性評價
讀書應該與思考同步,即讀有所思,只有思考和消化書上的知識,才能發(fā)揮書的作用,給人頭腦以健康和活力。因此,光有一些定量的評價還是不夠的,還應該有對學生讀書的定性的評價。為了激發(fā)學生在讀書時積極動腦思考,提高學生閱讀質量,我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閱讀了一本課外書以后,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記錄下自己的感想。根據(jù)學生上交的反饋表的質量和數(shù)量進行評分,并將學生分數(shù)的動態(tài)表在班級墻報中公布,以此激發(fā)學生提高閱讀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昆建.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現(xiàn)狀的思考.小學教學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6(2):13.
[2]楊再隋.語文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語文出版社,2001:205.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籀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