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而生成性則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它使學習的實施充滿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進行整體規(guī)劃、設計,適度引導,使生成更富有效果。預設不是要限制生成,而應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是預設與生成相結合,完成研究目標和內容的催化劑。研究活動的成功與否就體現(xiàn)在不可預知行為增加的程度,研究性學習的魅力也就在于其生成性。
關鍵詞:動態(tài);生成;課堂;生命;光彩
“動態(tài)生成”教學觀念要求教師不能孤立靜止地看待學生,而要著眼于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成長,站在人生發(fā)展的制高點對其動態(tài)生成進行智慧的選擇和高超的把握。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機械地按原先設定的一種思路進行教學,而是在課堂特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根據(jù)師生、生生互動的情況,因勢利導,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適合學生參與且自主創(chuàng)新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使凝固的課堂場景變成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畫面,流淌出生命的光彩。
一、捕捉生成的切入點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一種開放、動態(tài)、多元化的對話和交流,真實的課堂不會是預設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和再現(xiàn),而是充滿變數(shù)的。捕捉生成的切入點很多,諸如以下幾種。
1.文本的空白點
接受美學理論認為,文本的意義充滿了未定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發(fā)現(xiàn)文本的空白,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
2.課堂中的亮點
在課堂中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驚人之語”,這是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教師要抓住這些稍縱即逝的生成資源,放大它,讓個別的創(chuàng)造成為全體的創(chuàng)造,讓整個課堂充滿“生成”的智慧火花。
3.學生的錯誤也有價值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對文本理解的正確與錯誤都是正常的,“課堂應該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并不全是壞事,關鍵是教師要在隨機應變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不放過一處細小的,但又有很大教學價值的“錯誤”,并立即把它作為最寶貴的教學資源,及時地轉化為一個隨機生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改正,把糾錯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其生成正確的認識,或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重新審視,激發(fā)學生間的對話交流,生成許多新的教學資源,使學生的理解趨于正確、深入、全面,以體現(xiàn)良好的、動態(tài)的生成教學。
4.學生獨特的思考和感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教師應積極、耐心地俯下身來傾聽,傾聽來自各個角落的聲音,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感,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盡興地表達見解、展示才華,讓個性化的閱讀真正“生成”。
二、生成的實現(xiàn)途徑
每一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能在生成中充滿生命的活力。然而要激發(fā)、捕捉和運用課堂上有價值的信息,使之成為生成性的教學資源,需要教師對教學有充分的思想上和行動上的準備。
1.充分尊重、信任學生
尊重和信任是一切的前提。教師只有以尊重、平等的心態(tài)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生命的獨特,相信學生是一個個充滿獨立的人,才會真正用心、精心地去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展示、交流、研討、探究的空間,從而促進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反之,任何膚淺的“作秀”,都不可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生成”。
2.適時引導、褒揚學生
新課程倡導生成,并不是片面地追求生成,不是漫無目的、脫離“文本”的生成,更不是一種什么都對的“舍本求末”的生成。教師作為生成教學的“引領者”,還應把握好生成的目標原則、文本原則和價值原則。在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體驗的同時,為了避免學生發(fā)生認識上的偏差,形成錯誤的價值觀,教師要相機引導,提升“生成”的價值,讓課堂在生成中真正精彩起來。
3.深鉆教材,海納百川
備課是教師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后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它的前提條件是教師對文本的深入解讀。當然,教師要在課堂上應對自如,還必須擁有豐富的背景資源。一堂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背后往往有豐富的背景資料作支撐。所以,教師要有儲備意識,不斷轉變觀念,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養(yǎng)。可以說,一堂精彩的課,就是教師海納百川的結果,只有教師的桶里裝滿了“活水”,才能讓學生取之不盡。
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孕育著創(chuàng)造,蘊藏著生成。這就要求教師從關注預設的教案,走向關注學生的學情和課堂生成。教師要練就敏銳、迅速、準確地作出判斷并能靈活、機智、巧妙地處理課堂生成的真本領。因此,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使課堂轉變?yōu)橐粋€生機勃勃的動態(tài)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不但閃耀著理性的光輝,而且彰顯著人性的魅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綢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