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總體目標指出:“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多種閱讀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讓學生把書面語轉(zhuǎn)換化成口語,使學生在閱讀時有了目的和對象,這只是解決了學生閱讀的外部動力。要真正讓學生自覺地、發(fā)自內(nèi)心地閱讀,還要解決學生的內(nèi)部動力,那就是靠語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和吸引學生,在有目的和對象的閱讀中逐漸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逐步品味到漢語言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此,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圍繞閱讀開展一系列學生喜愛的閱讀活動。如,故事會、朗誦會、讀書心得交流會、讀書筆記展評等,從班上選出幾位閱讀能力強、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加以指導(dǎo),然后讓他們在朗誦會或故事會上給全班同學講有趣的故事、寓言,讀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情節(jié)、感人的詩詞文章。臺上聲情并茂,臺下鴉雀無聲。學生的表情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時喜時悲,生動有趣的故事,曲折感人的情節(jié),聲情并茂的誦讀,對學生會產(chǎn)生極大的染力和誘惑力,也就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指導(dǎo)學生科學地自讀
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動才能通過對書面符號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意義,達到閱讀的目的,對學生這種具有很強的個體性的閱讀活動,教師要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導(dǎo)他們科學地自讀。
1.批畫閱讀
批畫閱讀是學生鉆研、分析、理解課文的一種主要形式,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批畫,就是對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感知,對課文進行思考,對課文內(nèi)容、層次、思想感情、表現(xiàn)手法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的全過程。批畫閱讀時,要用符號標注,因此,必須有一套相對固定能代表各種不同含義的使用符號。在這方面,教師可以有所規(guī)定,讓學生統(tǒng)一使用。比如,生字符號是“▼”,新詞符號是“△△”,比喻句符號是“_______”,中心句符號是“~~~”,分層的標記是“/”,分段的標記是“‖”等,當然還可以運用不同的色筆標明,以要求醒目。另外,要教給學生批畫閱讀的原則步驟,懂得按課文重點有順序地去批畫閱讀。
2.比較性閱讀
比較性閱讀是指根據(jù)教材中體裁相同而主題不同的文章,或主題相同而體裁不同的文章,同一體裁、主題而選材不同的文章,通過比較性閱讀來了解其內(nèi)容,揣摩其技巧。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chǔ),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從語文教學方面看,比較法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方法。比較可以使學生在學新課時聯(lián)系舊課,實現(xiàn)學習過程的正遷移,收到開闊視野、啟發(fā)思路的效果。如《魯班學藝》與《景陽岡》,同寫人,都表現(xiàn)了“技藝高超”這一主題,魯班手藝高強,武松武藝高強,但體裁不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自讀、分析,便會得出結(jié)論:要反映相同的主題,可以選用不同的體裁?!遏敯鄬W藝》采用民間故事的形式,可以達到目的,而《景陽岡》則運用小說這一形式,同樣達到目的。再如,《小音樂家揚科》和《凡卡》都是小說,都是通過描寫舊時代兒童的悲慘遭遇來揭露舊制度的罪惡,但選材不同。圍繞選材的問題,學生反復(fù)通讀兩篇小說,便可以找到答案?!缎∫魳芳覔P科》選材于波蘭,以小揚科有音樂天才,卻因為喜愛音樂而面臨死亡的威脅為材料,凡卡從農(nóng)村來到城里當學徒,但仍然過著苦難的生活為材料。
三、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閱讀教學要想落到實處,搞得扎扎實實,扭轉(zhuǎn)高耗低效的局面,我認為,學生多讀多積累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如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呢?
1.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
比如,在書上作記號,寫簡短的批語、體會,或是把好詞佳句用本子記下來。這樣做,就好像從百花叢中,把我們認為最賞心悅目的花采摘來插在花瓶里一樣,這些“花朵”就成了我們欣賞、觀察、比較的對象。我平時讓學生在閱讀筆記上分門別類地摘抄,人物的、事物的、景物的、動物的,可以是句子,可以是段落。有空去翻一翻,寫作文時去找一找。自己的詞庫里積累得多,用得多,自然寫的文章就漸漸生動起來了。
2.要多背誦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小學階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240篇(含課文),后面還附有80首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背誦是吸收語言營養(yǎng)、豐富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能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當然更好,但一時難以理解的,死記硬背也是必要的,也是積累,這能為今后的“反芻”、領(lǐng)悟而提供語言材料。
3.高度重視課外閱讀
要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豐富其語言積累,僅靠課上讀,靠讀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shù)赜蒙显S多在教材中沒學過的詞語,顯然,這是學生是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我們應(yīng)積極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優(yōu)化課外閱讀的環(huán)境,加強課外閱讀指導(dǎo),使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痹诮虒W中,教師只要通過有目的、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xùn)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得到逐步提高,就能讓學生喜愛閱讀、學會閱讀、快樂閱讀。
(作者單位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蓮花縣琴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