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積累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語言豐富的學生就有很高的語文素養(yǎng),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在教學中探索積累語言的方法。
一、在朗讀中進行積累
語文的教學中,讀是關鍵,讀可以感知課文的內容,可以領悟到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時應以讀為本,教師講得要少,把握好尺度進行“點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讀出滋味,讀出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樣,學生在讀中自然地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在讀中積累語言。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就是要下工夫讀的好課文,文章不僅描寫的景美,而且運用的語言也是很美的。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小興安嶺的四季美景和豐富的物產,深深地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要利用多種形式進行讀,不要減弱學生讀的興趣。如,有感情地讀、配樂讀、表演讀、出示畫面配音讀等形式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欣賞美麗畫卷。這樣,學生就會對描寫景物的語言進行積累。
二、在背誦中進行積累
背誦是語言積累的最好方法。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笔熳x達到了背誦的程度,把優(yōu)美的語言、名詞佳句背誦下來,用時得心應手。平時要求學生每天都要背誦古詩、成語、名人名言,這是積累語言的最好形式。另外,課文中要求背誦的課文,一定要讓學生背下來,教師也要向學生推薦有背誦價值的文章。恰當地指導學生背誦的方法,掌握背誦的技巧,以便積累豐富的語言。
三、在摘記剪貼中進行積累
在讀書過程中不管是課外閱讀,還是課堂閱讀,把好的詞語、句子、片段摘錄下來,寫到自己專用的語言積累本上。在看電視、上網時、和他人交流時,發(fā)現(xiàn)有好的句子要及時摘錄下來,并進行分類,可按寫人、寫景、狀物、名人名言、警句等內容進行歸類。養(yǎng)成“剪報”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把喜歡的內容貼到本子上,也可以有一個剪貼本,在剪貼的過程中積累語言。定期翻閱自己的積累本和剪貼本,以便熟記內容,為今后在語言表達時進行運用。
四、在運用中進行積累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積累的語言進行運用。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所積累的名人名言、成語、故事等,這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教師要善于捕捉運用這些練習點,找出說話和寫作的有效時機,讓學生運用積累語言,例如,教學《灰雀》一課時,歸納勾畫一些詞:散步、郊外、婉轉、歡騰亂跳、自言自語等,先模仿課文內容進行表達,再自由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用上上面的詞語;還可變換一些優(yōu)美的詞,讓學生按詞語的內容表達思想情感。在學生的作文指導和批改的過程中,鼓勵他們運用自己積累的語言,為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fā)區(qū)池西區(qū)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