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的日益發(fā)展已成為人們賴以生存和生活的手段,不跟上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不掌握計算機的操作就會喪失立足于社會和尋求發(fā)展的機會。鄧小平同志早已提出“計算機必須從娃娃抓起”這一偉大的遠見。這個“從娃娃抓起”就是告訴人們培養(yǎng)人才的學校必須要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如何讓小學生成為學習信息技術的主人?本文主要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興趣;自主學習;舉一反三
一、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jù)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我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有了成就感。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激發(fā)興趣,自主學習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我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xiàn)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tǒng)(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tǒng))……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我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
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皞鞯?、授業(yè)、解惑”,這個“道”字,不僅包含了完成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別人掌握獲取知識、技能的方法。對此,我深有體會。例如,Windows系統(tǒng)及其相關應用軟件的知識,包羅萬象,應用廣泛,不可能在每周一節(jié)課的條件下教會學生那么多的知識,唯一之計就是教會學生總結、歸納學習的方法。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fā)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wǎng)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完成了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過程中,學生既成了學習的主人又得到了全方位的發(fā)展。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入主體角色,主動去學習,從而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在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堂課下來,學生都能根據(jù)自身的狀況,根據(jù)自己的選擇學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并能用好。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五堡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