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要重視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它能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學過的字,會主動地去念,加深他們對學過漢字的認識和理解,起到鞏固提高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詞匯的積累、詞匯的理解都有幫助。從小讓學生閱讀課外書,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興趣。長此下去,能使學生喜歡閱讀,樂于閱讀,為今后的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正確地指導低年級的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呢?
一、要循序漸進,從培養(yǎng)興趣開始
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量比較少,通常要借助拼音來進行閱讀,并且閱讀的速度也比較慢。所以,不要進行大篇幅內容的閱讀,要選擇內容少、帶有拼音、帶有圖畫的那些讀物推薦給學生。連環(huán)畫的讀物是最適合他們的,便于學生邊讀邊理解,還可以通過圖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這樣讀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提高,以后再讀沒拼音的文章,再讀沒有連環(huán)畫的文章。這樣循序漸進,能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
二、親子、師生共讀,加速能力的提高
低年級學生在讀書時遇到的困難很多,困難一多,就會影響學生的讀書興趣和讀書效果。所以,學生在家中借助拼音閱讀時,家長要在一旁邊傾聽,邊提示,邊指導,對個別不懂的詞語進行解釋,要求孩子讀通順,讀懂意思。在學校,師生進行共讀,學生在自讀時有不懂的地方,可隨時提出來,教師及時解決。也可以組織同桌之間進行互讀,相互間進行幫助,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促進學生間的交流。
三、在讀中有所理解,有所思考
在低年級學生剛開始閱讀就要對他們進行理解和思考方面的訓練。在學生閱讀故事時,要提出簡單的問題,讓他們主動思考,必要時家長和教師要及時地給予指導幫助。孩子讀完每一個故事,都要讓他對故事中的人物有所評價,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簡單的故事學生讀完了要求讓他進行復述,講給爸爸、媽媽、老師、同學聽聽。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從而掌握了文章的內容。
四、讀書方法多樣,多開展讀書活動
閱讀的方法很多,不是只有讀書,還可以是聽故事、看動畫片、看光碟等多種形式的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學校要經常開展有關課外閱讀方面的活動,如,朗讀比賽、故事比賽、故事表演等,教師也要經常和學生探討所讀過的課外書的內容。這樣會促進學生多讀書,開闊學生的視野,積累豐富的知識,使其知識內化,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fā)區(qū)池西區(qū)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