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作文教學普遍采用命題式作文。題目由教師規(guī)定,寫作由教師指導。學生掌握了很多寫作方法和技巧,可是由于缺乏生活素材和生活體驗,缺乏平時對事物的觀察和積累,因而學生在寫作時為了完成作文任務(wù)就只好閉門造車,因此,我們應(yīng)該改變命題作文的思路和作文觀念,努力增大學生作文的實用價值。使他們明白:他們的寫作是為了實用于生活,生活是為了更好地寫作。讓他們能夠帶著激情到生活中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積累、去創(chuàng)造,從而真正地去學習和體驗寫作的方法和技能,真正掌握寫作的方法,運用寫作方法。
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細心觀察,把作文教學由課內(nèi)引向課外,從寫作走向生活。讓他們細心觀察,反復推敲、體驗寫出事物的特征。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寫觀察日記。過去寫作文一寫到人,幾乎都寫道:“我的(姐姐、妹妹、弟弟)高高的個兒,一雙濃濃的眉毛下面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基于此,我在教學中引導他們細心觀察,并指出人與人之間不同的特征,且作了下水文示例:我的同學身高約1.4米,常留著短短的頭發(fā),短發(fā)下面一雙葡萄似的眼睛顯得晶瑩透亮,充滿無限睿智,笑起來紅紅的臉蛋上一雙酒窩美麗動人。他常穿一套蘭色的衣服,雖然有些陳舊,但卻顯得十分潔凈、整潔,他的腳上一年四季都離不開那雙白色的運動鞋,因為他太愛打籃球了。打球時,他脫下外衣,雪白的運動衫上印著個鮮紅的“7”字——當我讀完時要求他們猜猜看寫的是誰。學生的目光不由地都集中在楊××的臉上了,學生都贊不絕口地說:“太細致、太逼真了。”他們聽后都躍躍欲試,未到一節(jié)課時間,一篇篇生動真實逼真的作文便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了。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fā)了學生認真觀察和寫作的興趣。
在教學中,還可以開展“校園之聲”文學播音,指導學生學寫新聞、作文、散文等,寫校內(nèi)外的新人新事、好人好事,寫得好的交送審編室審閱,然后課外活動時間在播音室播放出來,更好的推薦到報紙雜志社去發(fā)表或參加作文競賽。凡被“校園之聲”、報紙雜志采用的文章按級別發(fā)給相應(yīng)的稿費。學生作文后感到既實用,又實惠。這樣一來,一篇篇優(yōu)秀習作和新聞簡訊,在沒有老師布置的前提下學生主動地呈了上來,既對好人好事作了正面的宣傳,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而且還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更激起了學生的細心觀察,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寫作素材,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各自的潛能,拓展了他們的思維。
(作者單位 貴州省天柱縣甕洞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