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羨詞派是清代前期詞壇流派,主要活動在順治年間和康熙前期。因宜興縣舊名“陽羨”而得名,成派的時間略早于浙西詞派,清后期詞人譚獻在《篋中詞》中論清詞發(fā)展過程時說:“錫鬯(朱彝尊)、其年(陳維崧)出,而本朝詞派始成”,“嘉慶以前,為(朱、陳)二家牢籠者十居七八?!标柫w詞派除開山作家陳維崧之外,還有陳維嵋、陳維岳、萬樹、蔣景祁、曹亮武、任繩隈、史惟圓以及詞僧弘倫等人。他們相互唱和,為清詞的中興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古代在春秋時期就有:“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說法??梢姡癖舅枷朐催h流長。明末清初,隨著激烈的階級斗爭和新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因素產(chǎn)生,古代民本思想得到極大發(fā)揮。陽羨詞派就是具有民本情懷的一派。
一是吟詠民生詞
據(jù)《宜興縣志》記載,陳維崧出身于官宦人家,字其年,號迦陵,今高塍亳村人。陳維崧一生所填詞作約1800余首,為古今詞人所罕見。今傳《湖海樓集》54卷中,詞獨得30卷,1629首,加輯佚所得則在1700上下,誠可謂“填詞之富,古今無兩”(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3語)。他的詞題材廣泛,無所不入,文思敏捷,填詞神速。陳宗石《湖海樓詞序》中說他甚至有“一日得數(shù)十首”,堪為古今詞人第一。陽羨詞人崇尚蘇軾、辛棄疾,詞風雄渾粗豪,悲慨健舉。陳維崧有《滿江紅》江村夏詠:“野水蒙蒙,掩映處,煙扉三兩。羨門外、黃云罷亞,麥場如掌。叱叱村頭驅(qū)牛犢返,彌彌江口叉魚往。喜田園四月不曾閑,人勞攘。 嫩晴后,桑陰敞。老屋下田歌漾。更芋區(qū)新灌,鵝群初放。婆餅焦啼秧馬活,社公雨過繅車響。笑吳儂原住五湖邊,曾呼長?!保ā对~集》卷十一)等十首詞,都是訴說農(nóng)村生活的恬靜美好。
此外,陳維裕與徐喈鳳、史惟圓等還有一系列以陽羨風土為題的聯(lián)唱,如《蝶戀花·四月詞》八首、《蝶戀花·五月詞》八首、《蝶戀花·六月詞》八首。集中并頻繁的對家鄉(xiāng)風物及民生現(xiàn)實進行吟詠聯(lián)唱。《蝶戀花·六月詞》三首極富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比如第一首:“六月荊南村貼水,蒲葦成叢,屋旁漁莊尾。溘溘野風波面起,湖梢直灌橋門里。白發(fā)老翁無個事,掩罷柴扉,選塊蔭涼地。招手老妻牽稚子,團團聽話隋唐戲?!边@首詞用明白如話的語言和輕快的筆調(diào)給我們勾勒了一幅六月荊南的風情畫,有事有人,情景交融,讀起來饒有情味。其中有“一望風荷兼兩芰,才見錢錢,又早田田矣。剝罷蓮蓬何處使,接來做個人兒戲”和“長日經(jīng)營無好計,枕上詩成,記又無頭尾。且拾廚中青鴨子,糊他一盞螢燈戲”兩節(jié),寫得明白如話,作者不假雕飾,只是按真情娓娓敘來,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在語言上則如其弟陳宗石所說:“一切詼諧狂嘯,細泣幽吟,無不寓之于詞。甚至俚語巷談,一經(jīng)點化,居然典雅,真有意到筆隨,春風物化之妙。”(見《〈湖海樓詞〉序》)
二是悲憫百姓詞
陳維崧身處亂世,親歷戰(zhàn)火慘案,嘗盡了世間甘苦,飽受人間凄涼。這才使他在詞的創(chuàng)作題材上有了一次偉大的突破與擴充,進而將詞的文學(xué)地位一舉抬升到與詩賦并列的新高度。陳維崧曾不只一次提到,因雨災(zāi)或沒指明原因收成不好,而造成物價昂貴,民不聊生。如《沁園春》紙貴戲作:今年紙貴如珠,問洛下當年有是夫?縱畫他灰焰,還疑帝虎,刻他竹粉,莫辨之無。已矣乎途窮。(《詞集》卷二十五)由此可知陳維崧關(guān)心百姓,悲憫農(nóng)人。他的社會詞中關(guān)心極廣,是歷代詞人所無法相比者,這也是他值得尊敬處。在《倚聲初集》中三十一首詞,陳維崧自己看后“輒頭頸發(fā)赤,大悔恨不止”的早期作品,里面是沒有關(guān)心民生疾苦之作。他寫悲憫百姓詞是在康熙八年以后,這和那時他一直生活在顛沛困難中有關(guān)。
國破家亡的慘痛經(jīng)歷, 瘡痍滿目的社會現(xiàn)實, 同樣讓陽羨詞派重要成員弘倫作出許多抒述民生之哀的作品。如《楊柳枝·紀事》詞,這首詞不僅直接描述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 而且矛頭直指封建最高統(tǒng)治者。其中第三首詞寫“戶稅”頻攤,民不堪其擾,從而揭露了清廷的橫征暴斂。徐喈鳳《蝶戀花·六月詞》傷嘆勞苦大眾的不幸遭遇;曹亮武《聲聲慢·戟周煥娘》寫出了以煥娘為代表的婦女的身世之悲;湯思孝《念奴嬌·江南奇旱,時撫臣奏欲告朵湖廣而楚中荒疏復(fù)至》描繪出了天災(zāi)人禍下民難求生、餓俘伴鬼的凄慘景象,現(xiàn)實意義很強;史惟圓《唐多令·宿田家》暗示出雨災(zāi)困民的情狀。這些掩涕哀民生多艱的作品既有突破傳統(tǒng)詞學(xué)觀念束縛的勇氣,更有繼蘇辛之后再次擴大詞體容量的功績,在詞這種文學(xué)樣式在清代獲得尊位的過程中起了不可磨滅的草創(chuàng)與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陽羨詞派在一詠一悲中凸顯民本情懷。其余韻還波及后世,尤其是杰出的代表詞人陳維崧,無論在內(nèi)容的拓展還是風格的創(chuàng)新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績,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