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訴人量刑建議權一直以來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廣泛關注,因為我國立法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公訴人的量刑建議權并且在我國的司法實務中,也一直凸現的是定罪請求權(概括性量刑建議權),公訴機關只是在起訴書中向法院闡述犯罪人的犯罪事實、犯罪性質、社會危害性以及所觸犯的刑法條款,對于具體的量刑問題并不涉及。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入,檢察機關量刑建議權逐漸受到重視,1999年北京東城區(qū)檢察院在宋楠職務侵占、挪用公款、詐騙一案的起訴書中對量刑提出了具體建議,這被視為公訴機關進行具體量刑建議嘗試的開始。
量刑建議權的概念
何謂量刑建議權,就是指檢察機關或者檢查官在刑事訴訟中,在認定被告人有罪的基礎上,根據被告人的犯罪事實、犯罪的情節(jié)以及社會危害性,應處以何種刑罰向法院提出建議的權利。量刑建議權與求刑權不同,求刑權是指對犯罪行為提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審判機關給予刑事被告人刑事處罰的權力。從內容上看,求刑權包括定罪請求權和量刑請求權。因此,求刑權與量刑請求權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不可混為一談。
量刑建議權權利屬性
·量刑建議權是公訴權
從公訴活動的內容來看,檢察機關量刑建議權是公訴權的組成部分,提起公訴是人民檢察院公訴活動的開端,根本任務是向法院揭露犯罪、證實犯罪并要求法院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追究刑事責任包括定罪和量刑兩部分,所以量刑建議權是公訴權的應有之義。但它與量刑建議權是不一樣的,公訴人代表國家提出的量刑建議權主要目的實現刑罰的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功能,辯護權作為一種私權利,目的是為了使被告的權利得到最大化實現,僅僅是照顧一方的利益,使被告的刑罰處罰得以減輕或免除。
·量刑建議權是屬于公訴權的內在組成部分,是一種司法請求權
在刑事訴訟結構中,檢察官在提起公訴或出庭支持公訴時,有權要求法院對提起公訴的刑事案件依法予以受理,有權把對被告人應當科處的定罪、量刑意見,向法院明確表示出來,并請求法官作為居中裁判者能公正、合法、及時裁斷。對認為犯罪的人提起訴訟,要求審判機關對其定罪處刑是公訴機關的職責。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公訴權權力性質屬請求權范疇,即訴求法院進行實體判定,包括定罪建議權和量刑建議權。定罪建議權和量刑建議權有機結合,共同構成了公訴權的主要內容。
·量刑建議權是程序上的權力,而非實體性權力
審判權因為具有實體判定和最終處置的權能,不具有終局性,請求的內容能否實現來自于法院的判決。檢察機關對被告人提出的控告僅僅是一種司法請求,其明確提出的具體量刑請求,也只不過是法院審理和判決一個基礎和依據,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權和審判機關的量刑權是在不同軌道運行的兩種權力,量刑建議權的存在與行使并不構成對審判機關量刑權的侵犯。
量刑建議權的價值體現
·有利于實現司法公正
“在人類刑法文明史上,量刑公正始終是人們不懈追求的崇高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人類刑法文明史就是一部為實現刑罰目的而不斷追求量刑公正的歷史。”目前,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量刑幅度都比較大,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可以在法律規(guī)定的裁量范圍內針對具體案件中的不同情況作出差別對待,以實現個案公正,但是權力不受監(jiān)督就可能會被濫用,沒有限制的刑事自由裁量權則更可怕, 它會對公民權利和自由造成嚴重威脅,公訴人在審判中提出量刑建議的權力可以很好的監(jiān)督自由裁量權的行使,這樣法官量刑活動的透明度也能得到增加。
·有利于提高訴訟效率
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權有助提高訴訟效率,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和訴訟的成本。由于我國實行上訴不加刑原則,刑事被告人通常抱有僥幸心理期望二審能夠判處其較輕刑罰要求上訴,或者檢察機關認為量刑不當提出抗訴,這都會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而公訴機關量刑建議權的行使,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法院的量刑與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沒有較大出入,又沒有其他重大情況發(fā)生, 檢察機關就不能以法院量刑不當為由提出抗訴??梢姍z察機關的量刑建議不僅僅是為法院提供參考, 而且對其自身也有拘束力, 可以有效避免其抗訴權的濫用, 節(jié)約有限的司法資源。
結語
公訴人量刑建議權是一種請求權、程序上的權力、審判監(jiān)督權,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jiān)督機關,它起著司法公正的監(jiān)督作用,其正確行使將對司法公正產生深遠的影響,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需要適當的約束,檢察機關作為法定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有責任有義務對法院的裁判權進行監(jiān)督,而不是干涉,如何把握其中的度,這需要檢察機關對其屬性的深刻認識之上,并以此為契機,落實于實踐當中,這對公訴人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