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死去了,但是卻留下了美麗的絲綢;畫眉飛走了,但是卻留下了美妙的歌聲;雨滴落下了,但是卻濺起了美麗的水花;而當面包不見了,會留下什么?
巴菲特說:“假如我有兩塊面包,我會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
的確,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們腳步匆匆,似乎一切的奔走只是為了求取那囊中的面包,甚至連笑的時間都沒有了。城市的快節(jié)奏代替了田園生活,忙碌霸占了閑情,人們都在拼命地奔走,顧不上歇一歇忙碌的腳步。
看看城市,多少人行色匆匆?他們背負著那么多的面包上路,難道不會被重荷所壓倒嗎?我們由于被太多的面包所牽絆,失去了很多本屬于我們的快樂。很多時候,我們所得到的也只是面包而已,面包本應有的香味卻不知所蹤。
或許人們只有站在歷史的河岸漫溯,才能體會到那曾經(jīng)圣潔的精神家園??墒侨藗冊缫呀?jīng)忘記了行吟澤畔的憂思,也忘記了采菊東籬下的悠閑,更忘記了赤壁江邊的壯志。中世紀的歐洲是灰色的,人們企圖在對宗教的信仰和無盡的祈禱中推動時代的巨輪。然而,他們并沒有看到文明的曙光,直到布魯諾在長滿鮮花的廣場上被烈火焚身,一道炫目圣潔的精神之光才將其照亮,于是精神追求的價值才被人們重視。
在歷史的街頭,我們駐足停留,于是聽到了魯迅在疾呼,看到了任長霞在奔走。這些人精神的芬芳在我們內(nèi)心縈繞,它們一次次地敲打著我們迷茫的心扉。一盞燈、一杯茶、幾頁書,在夜深之時開始探索我們心靈的凈土,讓我們的境界得以提升,在喧囂的社會中營造出一汪平靜的深潭,不被外物所紛擾。
面對擺在眼前的眾多面包,我們在填飽肚子的同時,也應當讓面包走進我們的心靈世界。給面包的世界加點芬芳既是一種追求,又是一種悠然;是一種恬淡與閑適,又是一種瀟灑與壯懷。如此,你還猶豫什么呢?打開書籍,找一個有樹蔭的地方小憩,或者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
點評
文章標題富有新意,能夠吸引讀者的目光,同時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題。作者構(gòu)思巧妙,開篇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為文章創(chuàng)造了一個好的抒情情境,語言生動。作者列舉典型事例,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同時深化了主題。
【作者系黑龍江省鐵力二中學生,指導并置評:劉衛(wèi)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