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經(jīng)》里記載著一個故事:
傳說有一個法術(shù)很高明的大師,大家聽聞他有移山大法,都請他表演。這位大師什么也沒說,只是在這座山上坐了一會,然后又站了起來,到另一座山坐了一會兒,就對大家說表演完了。大家覺得很奇怪,問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師說:“其實根本沒有什么移山大法,只是它不能過來,我就過去罷了。”
聽完這個故事,我感慨良多。其實這個故事用到我們教育工作中去,不是同樣適用嗎?我想到了一個自己的學(xué)生——柯程懷。
怎么也無法想到,一個才入學(xué)一年級的小朋友,脾氣會有這么倔。做操的時候,他左踢踢,右踢踢,硬是把旁邊的同學(xué)鬧得雞犬不寧。生氣的我讓淘氣的他出隊,一個人站在旁邊好好反思反思。
該回教室了,所有的孩子都排著整齊的隊伍有秩序地回到了教室,只有他,硬是跟我生著悶氣,賴在操場上不肯動彈。嘿,小家伙真是跟我扛上了,撅著嘴低著頭擰著衣角就是不回來。好不容易值日的老師把他哄了回來,他也死不改錯不進(jìn)教室??傊瑧械么罾砦?,我也懶得搭理他。
沒辦法了,我只好打電話請他媽媽來學(xué)校一趟。這通電話打得倒讓我對這個孩子不免生了幾分憐憫之情。原來媽媽是個殘疾人,行動不方便,只能靠縫衣服為生,但媽媽很有文化。爸爸雖然身體健康,但沒文化讀書少,幾乎就是文盲。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從小就成了一個自尊心很強(qiáng),不服軟的人,所以硬碰硬,對他來說不管用。
此情此景,與小家伙好好溝通,已經(jīng)不可能了,媽媽行動不方便,最后阿姨來了學(xué)校一趟,拉著小家伙在一旁聊了一節(jié)課,他才不情愿地走回了教室,一節(jié)課都耷拉著腦袋,無精打采,不說話。
好在孩子畢竟是孩子,課間和同學(xué)玩耍一陣,又恢復(fù)了活潑燦爛的笑臉,我想這個時候可以好好和他談一談了。
我把他叫出教室,摸摸他的頭,問他:“今早為什么不好好做操呢?”
他很委屈地對我說:“老師,其實一開始不是我弄×××的,是他趁著你沒看見的時候先打了我一下,后來我很生氣,所以,就踢了他,然后你就說我了……”
哦,原來是這樣,是因為受了委屈,所以一直不肯認(rèn)錯,因為覺得我冤枉了他,所以死也不肯向我低頭。是他那顆敏感而又自尊的心驅(qū)使著他,告誡他不能向他心里的“惡勢力”低頭。
我很誠懇地對他說:“老師一開始沒問清楚原因就批評了你,老師有錯誤?!甭牭轿艺f我自己有錯的時候,他很驚訝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很專注地聽著我接下去的話。
“但是,你都不跟老師說原因,就一個人生悶氣,你覺得你自己有沒有錯呢?”
他撇著嘴巴想了想,勉強(qiáng)地點了點頭。
我又接著說下去:“雖然那位同學(xué)一開始做得不對,但你應(yīng)該告訴老師,而不是和他一樣對打,不然,你和他不都錯的一樣了嗎?老師希望你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能先告訴老師,而不是選擇回?fù)舻霓k法去解決,好嗎?”他的小腦袋像小雞啄米似的點個不停。
“另外,你覺得心里有想法時,應(yīng)該學(xué)會和別人溝通,要跟別人說明原因,這樣才能解決問題。像你今天這樣對老師,既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也不能減少你的不快樂,多不好呀!希望你以后都能講出來,好嗎?”聽到我這樣說,小家伙就忙不迭地說:“老師,我知道了!老師,池塘里有一朵很漂亮的荷花,我?guī)闳タ?。?/p>
想想自己那天的做法,其實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對孩子的個性沒有摸清,處理方式“一刀切”——只顧著批評,沒有料想到這于自尊心很強(qiáng)的孩子是不管用的;二是沒有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就盲目批評學(xué)生,讓孩子受了委屈,難怪孩子不服我。同時,我也很認(rèn)真地思考了今后應(yīng)該怎樣處理脾氣倔強(qiáng)孩子的此類問題:首先你的道理一定要大過他,要讓他心悅誠服;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你做錯了,一定要誠懇地對他認(rèn)錯,因為你身體力行地告訴他,承認(rèn)錯誤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后來我用這樣的方法處理了柯程懷的其他“小插曲”,再也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而且平時,我主動多接近他,關(guān)心了解他,還和他成為好朋友。就算現(xiàn)在我不再做他的班主任,每每遠(yuǎn)遠(yuǎn)地看到我,他都會跑過來,甜甜地叫我一聲“王老師”,這滋味,像秋天蜜橘甘甜的水汁,滲透了我的心田。
龐然大山既然不能過來,為什么我們不能主動過去呢?
如果我們還無法成功,是因為自己暫時還沒有找到成功的方法。
有時候困難就如同一座巨大的山峰,讓我們望而卻步,停滯不前。愚公移山固然可敬,但是,有時是不是應(yīng)該轉(zhuǎn)念想一想,這面前,真的是一座險峻的困難之山嗎?改變自己,主動一點,積極一點,湊近一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dāng)我們身在此山時,原來,事情沒有那么困難。
山,原來不是山。當(dāng)我們要想事情成功,有時,適時改變自己的時候也能改變別人,從而改變外面的世界。
我的學(xué)生柯程懷的故事里,其實是我最終改變了自己的教育策略,結(jié)果贏得了他對我的信任和尊重。
山,如果不過來,那就讓我們過去吧!
孩子,如果不改變,那就讓我們轉(zhuǎn)變思路吧!
(作者單位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第六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