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題作為應用題的簡捷形式,具有語言簡練、數量關系明確的特點,是學習應用題的基礎。它介于式題和應用題之間,既是應用題中數量關系的概括,又是式題的語言表述形式,因此,文字題的教學意義至關重要。
教學較復雜的文字題,重點是認真分析文字題中各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難點是從何入手,然后動腦思考,選擇正確、簡捷的解答方案。下面結合這些年的教學,就文字題的運算順序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與同行們商榷。
一、根據文字題的問句判斷運算順序
文字題的結構與應用題的結構基本相同,具備已知條件和問題兩部分。認真讀出文字題所求的問題,抓住文字題所求的問題,就像應用題中的分析法一樣,從問題出發(fā),找出解決問題的條件。如“350減去80乘3的積,差是多少?”(列出綜合算式)分析:這道題的問題是求差,必須具備的條件是被減數和減數,數量關系式是:被減數-減數=差,所以先讓學生找出被減數和減數分別是誰。難點是“80乘3”作減數。經學生討論,教師啟發(fā),學生找出是350與積的差。這樣,理順了學生的思路,加深了學生對這道題意思的理解,為解此題掃清了障礙。
二、根據題目中表示順序的詞(“再”“接著”“最后”等)判斷運算順序
“再”或“接著”應理解為一個動作發(fā)生在另一個動作結束之后,表示又一次怎么樣。如果文字題中出現“再”或“接著”,在判斷運算順序時,就是后邊計算的步驟。如“18加9再除以3,得多少?”先要求“18+9”的“和”,再計算“和”除以3的商。列式為:(18+9)÷3=9。
三、用縮句法判斷運算順序
數學和語文兩學科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密切的聯系。在解答文字題時,可根據文字題中的語法結構,運用語法知識把文字題進行縮句,突出基本數量關系,判斷運算的先后順序,正確列式解答。如“18與24的和除以34與27的差,得多少?”可縮句成“和除以差,得多少”。由于“和”與“差”都是未知數,運算順序是先求“18與24的和”,再求“34與27的差”,最后求“商”。如果在求“和”與“差”的算式部分不加上小括號,那么按四則運算順序就要先算除法,不符合題意,所以要在求“和”和求“差”的算式部分加上小括號,列式為(18+24)÷(34-27)=6。
四、用分段法判斷運算順序
即把題目分成幾段分別列出算式,然后再列成綜合算式開展計算。如上題“350減80乘3的積,差是多少?”可分解成兩段,第一段為“350-”,第二段為“80×3”,列成綜合算式為:350-80×3。從練習反饋資訊看,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選擇辦法,迅速列出算式,計算正確,效果良好。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指導學生認真仔細地閱讀文字題,掌握科學的解題方法,是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培養(yǎng)靈活多變的解題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qū)鐘家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