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我一直在研究豎笛教學,從教小學音樂教育20年的探索中,深切體驗到把豎笛作為學生必修的演奏技能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由此帶來的良性教學效益甚多,將豎笛教學融入音樂教學中,為我們的音樂教學服務,讓學生掌握一門樂器,親身觸摸音樂,對提高學生的音準、節(jié)奏、識譜、樂感、演奏技能、動作思維、音樂思維等諸多方面的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輔助作用。
一、豎笛吹奏為演唱歌曲奠基
在音樂教學中,多聲部歌曲的合唱教學是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教授豎笛教學時要有意地進行訓練,包括呼吸力度的控制,訓練聲音的音域、位置、音色等,視唱、練耳、表情、情緒等,豎笛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在合唱訓練中,運用豎笛吹奏旋律,熟悉掌握后分聲部合奏,聲部合奏可以先由老師擔任第二聲部,與第一聲部的學生合作。器樂合奏完成后,進行合唱訓練,先由老師擔任第二聲部,與第一聲部的學生合作。第二聲部的學生先輕唱,再慢慢放開聲音跟老師唱,漸漸地讓兩個聲部合起來。借助豎笛解決學生相互串調的難題。在教學中讓學生分別吹奏自己的聲部,接著合奏,相互聆聽和聲效果,再讓學生把這種感覺轉移到合唱中去,也可以從每個聲部分出一部分學生來給自己的聲部伴奏。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合唱的興趣,又提高了合唱的能力。學生的相互合作,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豎笛演奏促進音準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鑒賞能力的提高
豎笛有固定音高,音準直接反應在指法上,有鮮明的直觀性。學生在吹奏中聽到了音高,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音準感。因此,豎笛吹奏對視唱練習很有幫助,對把握不準的音高,可借助豎笛,吹一吹,讓豎笛幫助找到準確的音高。在指導學生進行旋律創(chuàng)作時,教師可采取如下方式進行檢查:第一,讓學生把創(chuàng)作的旋律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視唱,唱不準時用豎笛吹一吹,感受旋律進行是否通順。第二,讓同桌兩人用上述方法交換檢查,檢查各自創(chuàng)作的旋律是否通順,是否流暢,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第三,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作。對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引導學生進行修改,對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旋律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在進行欣賞教學時,單一的欣賞作品容易使學生產生單調枯燥的感覺,影響學生欣賞的興趣和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將豎笛吹奏運用到欣賞教學中,使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適合學生活潑好動善模仿的特點,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欣賞活動。學生吹一吹、聽一聽,在愉悅的欣賞活動中,全身心地體驗、感受、理解音樂。教學時,一是讓學生用豎笛吹奏欣賞曲目的音樂主題旋律,有些可讓學生背下來,學生熟悉了樂曲的主題旋律,有助于對全曲的欣賞。二是通過演奏欣賞曲目中有特點的音樂旋律,直接感受和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增進學生的感受力,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程度。
三、豎笛演奏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
合奏是器樂一種最常見的演奏形式,合奏能力也是器樂演奏技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奏可以使學生在多聲部演奏中感受更多層次的音樂形象,體驗更加豐富的情感,同時使學生在合奏過程中逐步意識到:我們個人的力量在社會中是很渺小的,一個人只有融入集體之中,才能真正體現(xiàn)個人的才華。
四、在“人人會一門樂器”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繼續(xù)探究
我校在“四會五能”的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人人會一門樂器?!八臅迥堋苯虒W思想被評為廣東省社會哲學重點課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器樂教學給合唱教學和音樂課堂帶來的生機與活力。它既注意各個聲部之間的音量分配,同時又做到了節(jié)奏、音高準確,聲音和諧統(tǒng)一。由于每個人的感受和理解力的不同,因此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通過訓練引導學生要先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是優(yōu)美、抒情還是雄壯、有力,通過對比,才能吹奏和演唱出好的音色來表現(xiàn)音樂的思想內容。通過器樂教學,學生漸漸掌握了對音樂要素——漸強、漸弱、漸快、漸慢的處理,這對于表現(xiàn)合唱作品的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后我將一如既往地繼續(xù)在豎笛教學這個領域探究不止。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前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