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工藝最早由阿拉伯人發(fā)明,約在公元14世紀傳入中國,逐漸與國內(nèi)的金屬制造工藝、鑲嵌工藝完美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琺瑯藝術。景泰年間,皇帝酷愛琺瑯,制作工藝登峰造極,當時器物多以藍釉打底,創(chuàng)造了以藍為主色調(diào)的風格,被稱為“景泰藍”,并隨后取代了琺瑯的叫法。
景泰藍在中國歷史上是國寶級的重器,比玉石珠寶都貴重。但長期以來,由于品種單調(diào),批量生產(chǎn),在市場上一度冷寂。然而,瑞士工匠卻將琺瑯工藝運用在鐘表的制作上,締造了一只只美輪美奐的天價琺瑯腕表。
鐘表展上的黑馬
2007年,瑞士巴塞爾國際鐘表展上,一款來自中國的“蝶戀花”陀飛輪琺瑯腕表引得世人驚嘆不已。
在小小的表盤上,一只褐色花瓶擺放在黃色桌面上,花瓶里錯落有致地插著紅色玫瑰、黃色康乃馨、白色馬蹄蓮、淡紫色牽牛花、淺綠色蘭花等十種花卉,蝴蝶形的擺夾板帶領陀飛輪組件有條不紊地工作著,高速轉動的擺輪令蝴蝶振動著翅膀,好似飛舞在花叢中一般,讓人浮想聯(lián)翩、心馳神往。更令人稱奇的是,在寬不足2 毫米的時、分針上還有一枝盛開的郁金香和幾片綠葉……
如此精妙絕倫的琺瑯表盤只有瑞士工匠才做得出來吧!然而,那款腕表的介紹中寫著:掐絲琺瑯,熊松濤。
30多歲有點微胖的熊松濤,是國內(nèi)唯一一個能為歐洲高級手表品牌定制表盤的琺瑯大師。雖然國內(nèi)制作景泰藍的工藝師并不少,但沒有一人將其技藝運用在表盤的制作上。
“可以拿我的表盤跟任何瑞士品牌的掐絲琺瑯比較,瑞士人做的掐絲琺瑯表盤的金絲厚度是7絲,也就是0.07毫米,而我用的是0.04毫米。為什么要用這么細的金絲呢?因為表盤上面的金絲越細,表現(xiàn)力就越強,圖案表現(xiàn)更細膩,但工藝也更加復雜。”這話并不是熊松濤的自我吹噓。鐘表收藏家張又旭曾評論,國內(nèi)的掐絲琺瑯已經(jīng)遠遠超過瑞士同行的工藝,說的就是他。
為什么年紀輕輕的熊松濤能擁有如此巧奪天工、出神入化的技藝?
熊松濤出身于琺瑯世家,他的爺爺曾經(jīng)是宮廷景泰藍造辦處下屬作坊的一名工匠,回鄉(xiāng)后一直留著這門手藝。1969年政府號召要出口創(chuàng)匯,熊松濤的爺爺就帶領村里的幾個人創(chuàng)辦了靛莊花絲廠,做花絲鑲嵌工藝品,全部出口。后來熊松濤的父親逐漸恢復了景泰藍工藝,并按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設置了車間。
在花絲廠出生并長大的熊松濤,從小耳濡目染,初中時就能學著工匠師傅的樣兒掐絲與點藍了。大學熊松濤讀的是國際貿(mào)易專業(yè),他想著學點貿(mào)易方面的本事好幫家里銷售景泰藍產(chǎn)品。一畢業(yè)熊松濤就回家上崗了,跟隨父親,一邊了解景泰藍的市場,一邊學習祖?zhèn)鞯闹谱骷妓嚒?/p>
磨掉指紋的5年
2000年,熊松濤偶然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一塊掐絲琺瑯腕表,“那是在琺瑯工藝方面獨領風騷的雅典表,當時我心頭一震,我就是做這個的啊。這和景泰藍的燒制過程沒有太大的區(qū)別,我也應該可以燒制?!?/p>
有了這樣的想法,還有現(xiàn)成的工藝和設備,熊松濤便開始研究實踐起來。沒想到,時間一過就是5年。
這段時間,熊松濤的研究沒有產(chǎn)生任何經(jīng)濟效益,每年的研究經(jīng)費都在三四十萬元,“很多老師傅都在背后議論,說我這不是敗家嗎。就連自己的舅舅都勸自己別折騰了。但是我就是有一個信念,我們的技術絕不比瑞士的差。老祖宗手里曾經(jīng)有最牛的東西,該是我發(fā)揚這些技藝的時候了。我有這個責任,更有這個使命?!?/p>
通過反復實驗,熊松濤終于在焊粉、保護劑、燒結、打磨等方面都攻克了難關。起初,熊松濤燒制琺瑯盤時,采用了一般制作景泰藍所使用的銅胎。但是,使用銅胎燒制出的琺瑯盤,色彩還原較差。與瑞士燒制的琺瑯相比,質(zhì)量、色彩程度都要相差很多。經(jīng)過一番思考,熊松濤改用銀胎、金胎,反復比較之后發(fā)現(xiàn),純銀胎最適合。
“最難的關卡是焊接?!毙芩蓾f,“我們使用的掐絲太細了,一焊接就起球。為了探索全新的技術,就要像苦行僧一樣熬著。而焊接的時候要近距離挨著高溫焊槍的火焰,一呆就是半天?!闭f到這,熊松濤把手攤開,摸著自己的手指說:“焊接之后,還要打磨。為了保證表盤的光滑和潤澤,只能用手指拿著碳粉打磨。高溫讓手指不停掉皮,到現(xiàn)在,指尖連指紋都不存在了?!?/p>
經(jīng)過如修行般的5年,熊松濤終于摸索出了訣竅,他將制作景泰藍的27個步驟細化,提煉成了56步,每一步都更精細,使其在小小的表盤上能展現(xiàn)出極致的琺瑯工藝。
另辟蹊徑是出路
鐘表收藏家張又旭看過熊松濤制作的掐絲琺瑯表盤后,將其引薦給北京鐘表廠。歷時11個月,報廢26片,一片完美的“蝶戀花”掐絲琺瑯表盤,渾然天成地與陀飛輪結合在了一起。
這款售價120萬元的掐絲琺瑯腕表讓熊松濤一炮而紅,不僅北京鐘表廠和他簽訂了長期的定制合作協(xié)議,天津海鷗鐘表公司以及瑞士、德國等著名鐘表品牌也先后找上門來定制琺瑯表盤。現(xiàn)在,世界上做琺瑯表盤的大師很少,百達翡麗有4個人做掐絲琺瑯,積家有2個人做微繪,全世界掌握這種技術的人不足十人。
精妙的掐絲琺瑯技藝為熊松濤贏得了與國際頂級手表品牌合作的機會,然而,“跟他們都簽了保密協(xié)議,他們并不愿意讓消費者知道這東西是中國制造的?!边@一點狠狠觸痛了熊松濤。作為熊氏琺瑯的第三代傳承人,熊松濤暗下決心,要打造一個屬于自己家族的品牌。
2008年,熊松濤成立了“熊氏琺瑯”工作室,他從自家花絲廠里選拔出50個優(yōu)秀工匠進行重點培養(yǎng),定位于定制高級手表表盤和研發(fā)琺瑯飾品。
“中國有一句老話‘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例如格拉蘇蒂品牌,它的瓷盤是‘麥森’做的,因為‘麥森’這個品牌有足夠的影響力,所以格拉蘇蒂手表的瓷盤上就打著‘麥森’的標識,我們也想慢慢做成這樣的品牌?!?/p>
要形成一個品牌就要一個完整的產(chǎn)品,但對于表而言,熊氏琺瑯參與的只是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不算是一個完整的產(chǎn)品。2009年,熊松濤組建了一個10多人的設計師團隊,傾力打造“熊氏琺瑯”飾品品牌。
2010年,熊松濤帶著“熊氏琺瑯”亮相中國國際珠寶展,極富視覺沖擊力、藝術氣息和文化底蘊的琺瑯首飾與器皿,給參觀者帶來了大驚喜。精美至極的琺瑯首飾色彩絢爛,綻放著日月星輝般的迷人光芒,讓人愛不釋手。設計出眾、工藝精良的器皿類產(chǎn)品更是博得嘖嘖稱贊,同樣是景泰藍瓶子,“熊氏琺瑯”所表現(xiàn)的器型和圖案充滿古今貫通、中西融合的時尚美感,很是打動人。熊松濤說:“不得不承認,在與國際大品牌的合作中,我們獲得了很多設計上的啟發(fā)。”
12年前,因為一張琺瑯腕表圖,熊松濤傾心探索這門高難度工藝,憨厚的他坦言:“除了被它的美所征服,也被旁邊35萬元的標價所打動?!蹦菚r,國內(nèi)景泰藍市場魚龍混雜,雖然每年熊松濤家的花絲廠都是北京通州區(qū)的創(chuàng)匯十佳企業(yè),但熊松濤已經(jīng)認識到另辟蹊徑才能有更好的出路。
“上世紀70年代,一個景泰藍的花瓶賣1200元錢,到2000年的時候,還是賣1200元。而人工材料成本已經(jīng)漲了不知多少倍?!闭恰案F則變,變則通”的思路,令熊松濤找到了“熊氏琺瑯”的品牌發(fā)展之路,一下子脫穎而出,為世人所矚目。
已擁有幾萬新浪微博粉絲的“熊氏琺瑯”,每天會發(fā)一些傳播琺瑯文化和自己品牌文化的微博,熊松濤說,他在營銷上并不在行,希望通過口碑相傳的方式積累品牌的認知與美譽度。然而比起固守一隅,只埋頭做產(chǎn)品的傳統(tǒng)工藝品企業(yè)來說,熊氏琺瑯已經(jīng)走在了前面。
熊松濤創(chuàng)業(yè)經(jīng)驗分享:
1.對于技藝的不懈追求,是每一個想成為大師的人應具備的工藝精神,而企業(yè)有了這種精神,其品牌就有了高貴的靈魂。
2.對工藝步驟的細化、提煉,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往往會帶來不一樣的產(chǎn)品或生產(chǎn)效率。
3.重視口碑宣傳。最經(jīng)濟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宣傳推廣,就是身邊人的推薦。用真正好的產(chǎn)品去打動顧客,讓他們做自己品牌的代言人。這樣的品牌也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