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品相上佳的茶寵,其實需要品茶人長期甚至用一生的時間來滋養(yǎng),它是年華和心意的見證。
說到“茶寵”,你首先會想到什么?珍貴的茶葉,還是沉迷茶道幾乎忘我的茶人?曾幾何時,我有過更離譜的解釋,不但將“茶寵”誤作“茶蟲”,并且一本正經(jīng)地告訴身邊的伙伴說:“嗯,茶葉放久了,那當然是要長蟲的。”這件事發(fā)生在我的小學階段,現(xiàn)在想起來,實在很傻很天真。
上中學時,家中一度住了一個很體面的大叔。說他體面,是因為在我們上海解放后的這些年月里,已經(jīng)很少見將領(lǐng)帶打得這么有棱角的人。用我母親的話說,那是個火燒眉毛也要把襯衫領(lǐng)子熨整齊再出門的人,這種人在上海被稱作“老克勒”,多半是祖上曾經(jīng)闊過的公子哥兒,如今身家不在了,那架勢還是擺得蠻唬人的。我家這個“老克勒”沒有老婆,連女朋友也沒見來走動過,但他卻有兩口沉甸甸的紅木箱子,總是上著鎖。在我看來,他的未婚,多少和那兩口箱子有關(guān)。
記得上初二時的一天,放學后,“老克勒”突然在他住的亭子間門口叫住我:“三姑娘,我有些好東西,你看不看?我看你這個小囡倒靈咯?!蹦菚r的我,正想窺視那兩口神秘的箱子,便蹦蹦跳跳地過去了,全然不像今天的小姑娘們在面對邀約時,多少會有些謹慎,這也因為那年月的人雖然物質(zhì)匱乏,精神上還是純良的。
那么,我見到了什么呢?在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依舊可以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兩口箱子的箱蓋都被掀開了,里面空空如也,倒是我家亭子間的寫字臺和床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物件,清一色的紫砂器,有朱雀、金蟾、貔貅、長壽龜、靈猴……“老克勒”把我領(lǐng)到一個雕得活靈活現(xiàn)的小腳丫面前,告訴我:“你看,房間里的這些東西,都是我半輩子的心血,三姑娘,你覺得我這個人有些背時是吧,其實老早以前,我也是跑過碼頭的人,我家的茶行,在滬蘇浙皖都有名氣啊。你聽我說……”在“老克勒”的娓娓講訴中,我開始明白了眼前這些物件的含義,原來它們,就是“茶寵”,顧名思義,就是茶人用茶水滋養(yǎng)的寵物。對養(yǎng)護它的人而言,不同茶寵有不同的寓意,有的象征著招財進寶、知足常樂,有的象征著幸福吉祥、延年益壽,其中更有工藝精湛者,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最后,“老克勒”把那個紫砂腳丫送給了我,他指著腳背上雕的蜘蛛說:“這個東西,就是要人知足,曉得吧?三姑娘,我們以后是朋友了,你有空就過來說說話。”
我后來真和“老克勒”成了朋友,在一個又一個我放學后的下午,他就著白開水,講完了自己一生的故事,以及這些紫砂茶寵的來歷。而我們說話時,多半是他說我聽,“老克勒”因此更加認定,我是他的知音。他認真地當起了,我人生路上的首位茶道教師,循循善誘。
我逐漸明白了,其實茶寵的興起,與茶文化的發(fā)展是分不開的。中國的飲茶之風盛于唐宋,當時飲茶對泡茶的器皿有很多講究,而明代紫砂器的興起,打破了繁瑣的飲茶儀式,一壺在手,隨手飲泡即可。紫砂器自此盛行,并開發(fā)出了大量與茶相關(guān)的紫砂用具,紫砂茶寵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們是用紫砂或澄泥燒制而成的小工藝品,樣子活靈活現(xiàn),十分可愛,常見的有神獸茶寵、情趣茶寵、諧音吉祥茶寵等。人們在把玩茶寵的時候,多少會有些美好的心理暗示。
一件品相上佳的茶寵,其實需要品茶人長期甚至用一生的時間來滋養(yǎng),它是年華和心意的見證。看著它開眼,由青澀到溫潤,在品茶人的心中,是永恒的期待。養(yǎng)好茶寵需要注意幾點:首先,不能老用剩茶泡,最好是一邊喝茶一邊用筆輕輕撫刷,以泡養(yǎng)寵雖然快,但效果不佳,明眼人很快就能分辨出來;其次最好用發(fā)酵茶來滋養(yǎng)茶寵,烏龍和普洱茶是最理想的,一般一兩個月就能出現(xiàn)變化,半年以后就會顯現(xiàn)其溫潤的效果,而綠茶的效果相對慢一些;再次用紫砂制成的茶寵,同樣需要茶水燙或熬煮,才能顯出與上好紫砂壺一樣的光澤度,還要常用茶布擦拭它,這樣它才會溫潤可人;如果條件足夠的話,最好用一種類型的茶養(yǎng)固定的茶寵,這樣它就不會因接觸不同質(zhì)地的茶而顯得顏色不純。
很多年過去了,如今的我,已經(jīng)從一家中學退休,閑來也會對一些有興趣的年輕人,講一些關(guān)于紫砂的知識。時至今日再看茶寵,它的趣味性和觀賞性已經(jīng)更直接,內(nèi)涵更直白,價格也更大眾化,在這個講求增值回報的年代,很容易就被當成收藏品。有一位紫砂業(yè)的朋友告訴我,現(xiàn)代的紫砂茶寵其實是近幾年才漸成風氣的。一般說來,它是工藝美術(shù)員和普通級別的美術(shù)師創(chuàng)作的,所以價格要大大低于紫砂茶壺,一般在幾十到幾百元之間,而大件以及有吉祥寓意的茶寵價格才會略高。茶寵受歡迎的程度與其做工是否精細、泥料是否上乘以及完成一件作品所需的工時是分不開的。在過去習慣用較次一等的泥料做茶寵,但現(xiàn)在觀念已經(jīng)轉(zhuǎn)變,人們逐漸認識到,茶寵也是一個獨特的藝術(shù)品類,有其不可忽略的市場價值,所以工藝師開始用上好的泥料做茶寵。而隨著紫砂泥料的日漸稀缺,其開采已經(jīng)受到限制,所以茶寵的未來升值空間很大。
我感到困惑的是,這時代人人都說收藏,而所謂收藏,真的是以升值的多少來判斷是否成功嗎?那么中國古代的文人精神在哪里?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又去了何處?突然間,我又想起多年前“老克勒”離開亭子間的情形:他拖著兩口箱子費勁地登上公共汽車,然后招著手從車窗探出頭來:“三姑娘,我要跟姐姐去美國了,你記得我們講過的話,世界上只要有顆真心,走到哪里都看得見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