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子”與“虛空”
盧克萊修認為,一切事物均由物質構成,而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粒子為“原子”。“虛空”是原子賴以存在的空間。原子在虛空中游走,以不同的方式結合,便產生了萬物。
“一切事物均由物質構成”,這里有一個明顯的錯誤:“事物”是指“事”與“物”,“物”由原子構成是合理的,但“事”也是由原子構成的嗎?例如兩個人在吵架,這是一件事或一種行為,能說吵架這件事是由原子構成的嗎?再例如,我們能行走是因為我們鞋底和地面存在一定摩擦力,我們知道力有壓力、壓強等,但沒有質量,因此說摩擦力是由原子構成的顯然也不合理。
盧克萊修認為“虛空”是原子賴以存在的空間。原子在虛空中游走,以不同的方式組合便產生了萬物。我們都知道在微觀世界無數的粒子在做“雜亂無章”的運動,但這種運動真的是“雜亂無章”的嗎?如果每個粒子真的都按照自己的方式雜亂無章地運動,那么由這些粒子構成的物質的存在就岌岌可危了。例如構成人體的手臂中的粒子說,“我們走累了,不想再這么走了。”那么人體的手臂就不能動了。如果粒子說,“我們在這個人身上呆煩了,我們集體叛逃,試試到其他人的手臂上。”那么這個人體的手臂就會突然不見了。聽上去類似的情況是不可能發(fā)生的,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粒子的運動應該有一定的規(guī)律,并且他們都極其“忠誠”于所構成物質的本體,因此粒子“集體叛逃”的事件應該是不會發(fā)生的。
二、感覺與推理
盧克萊修認為,感覺是原子作用于人的感官而產生的結果,所以是客觀、可信的。而理性,即推理卻是主觀的。
在這里盧克萊修對“感覺”的定義過于狹隘。我們說的感覺應該包括味覺、觸覺、嗅覺和心理感覺等,而盧克萊修所指的感覺僅指味覺:酸、甜、苦、辣;觸覺:冷、熱、軟、硬;嗅覺:香、臭、腥等,這些都是客觀、可信的。但人的心理感覺:幸福、快樂、喜悅、痛苦、悲傷、哀愁等都是主觀的。
我們人為設定了1、2、3、4……的概念是主觀的,但如果承認了1、2、3、4……的概念,1+1=2、1+2=3……是客觀的。又例如用1、2、3、4……來數蘋果,1對應1個蘋果,2對應2個蘋果……那么得出蘋果的數目是客觀、可信的。
推理有主觀的一面:例如向來工作積極、按時到辦公室的小王在上班時間過了一個小時還沒有到,有同事說,“昨天小王告訴我身體不舒服,他可能去醫(yī)院了?!绷硪晃煌抡f,“小王家最近在裝修,事情多,一時走不開?!边€有一位同事說,“小王向來工作認真,他有事情不來上班或有事晚來,他都會提前請假?!边@幾位同事的推理雖然都是主觀的,但他們的推理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因為他們是基于小王的客觀情況,例如“身體不舒服”“在裝修房子”“會提前請假”等。因此推理雖然是理性的,是主觀的,但正確的推理必然要建立在正確的客觀情況分析上。
三、靈魂和精神
在盧克萊修看來,靈魂和精神也是由原子構成的。當死亡降臨時,人的靈魂就與身體分離,構成靈魂與精神的原子也將隨之消散。
如果讓我回答靈魂和精神是否由原子構成,我的答案是否。我認為靈魂和精神只是一種神奇的力量,而并非是實際的物質。如果承認盧克萊修的“死亡就是靈魂與身體的分離”,那么靈魂和精神是由原子構成的物質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因為根據每個粒子“忠誠”執(zhí)行自己的“使命”的合理假設,屬于人體一部分的物質“靈魂和精神”在人死亡時要脫離人體,就需要非常強大的外力,這種力量要不亞于醫(yī)生的切除手術。我認為靈魂和精神只是一種神奇的力量,但并不排斥存在靈魂和精神賴以作用于人體的物質部位,因為失去了物質,力量是無法表現的。例如摩擦力,只有兩個非完全光滑的表面接觸、用力,才會產生摩擦力。
俗話說“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萬物都有靈性,甚至包括我們認為沒有生命的巖石、泥土等,是否也有神奇的力量作用在它們身上?
雖然我們對這種“神奇的力量”知之不多,但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構成萬物的力量來自何方。因為萬物都是由粒子構成,而構成的粒子總是在不停地運動,這種運動的能量來自何方?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以一種方式轉化為另一種方式。一種物質在沒有任何外力的情況下,構成該物質的粒子理論上來說就會有停下來的一天,因為“永動機”理論上是不存在的。
也許正是目前只有“上帝”才知道的神奇的力量結合萬物才創(chuàng)造了今天這五彩繽紛的美好地球和宇宙。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