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學業(yè)情緒是在教學或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學業(yè)活動相關的各種情緒體驗。學業(yè)情緒對學習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學業(yè)情緒與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效能、學業(yè)成就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厭學情緒是學業(yè)情緒中的負面態(tài)度。中職學校的學生厭學情緒比較普遍,并且呈現(xiàn)不斷擴大的趨勢,對學生本人、家庭和社會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響。
針對這一問題,本課題組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組織,對本校2010級和2011級共計11個班的學生先后實施了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488份,實收問卷459份,447份為有效問卷。因中專三年級學生多外出實習,故本研究未抽取三年級學生。經課題組討論分析,得出大家努力的研究成果《中職學生學業(yè)情緒調查分析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1.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厭學現(xiàn)狀
從調查報告的分析結果來看,大多學生從心底里是積極向上,對學習充滿期待,希望能在職中學到一技之長,希望在教師和家長面前有良好的表現(xiàn)。但是,在學生實際學習生活中,他們不愿意付出努力,甚至對學習產生厭倦乃至厭惡,逐漸產生逃避行為,學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厭學傾向。大多學生在學校學習毫無目的,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對學校、班級和自己不關心、不了解,以至于學生在學習當中出現(xiàn)成績不好、不受關注等,甚至被老師投訴、批評、懲罰,被家長責罵,于是表現(xiàn)出沮喪、生氣、焦慮等情緒。于是,有部分學生認為學習無用,出現(xiàn)討厭學習、一學習就睡覺等現(xiàn)象,導致學習跟不上,對自己成績不滿意,對學習無信心,對前途悲觀失望。
總的來說,中職學校學生的厭學問題普遍存在,這種現(xiàn)象給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管理以及教學工作的開展等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對于中職學校的健康發(fā)展和學生素質的提高帶來一定的影響。
2.中職學生厭學情緒的表現(xiàn)
在問卷調查以及我們多年的教學觀察和與學生交談中,我深刻知道,目前中職學生厭學已成為一種較普遍的現(xiàn)象。學生厭學的表現(xiàn)形式較多,比如:有的學生消極應付學習,上課不專心,對學習沒有興趣;有的上課講話、搞鬼、玩手機、聽MP3,有的老師干涉不聽,反而頂撞老師,甚至辱罵老師;有的作業(yè)不認真完成,相互抄襲,或根本不做;有的學生經常遲到早退、無故曠課。還有的學生,上課十幾分鐘,就要請假上廁所,往往是以上廁所為名,到教室外閑逛一圈再回教室,或者去小賣部、打籃球,有的出去了一節(jié)課也不返回,不知干什么去了;有的學習成績差,考試多科不及格,個別學生補考也不參加;有的學生文化基礎課學不進、聽不懂,專業(yè)課也不愿學、不好學,三年下來,知識和技能沒學到,卻學到一些不良風氣,染上一些壞習慣;有的學生課堂學習不認真,實訓操作仍不想學、不愿做,袖手旁觀,站在車間混時間;有的熱衷于上網(wǎng)聊天,打網(wǎng)絡游戲,無心讀書學習,個別學生甚至晚間翻墻外出上網(wǎng)打游戲,白天趴在課桌上睡覺;有的抽煙、酗酒、賭博、斗毆等,個別學生甚至發(fā)展到詐騙、偷盜,品德低下,學業(yè)荒廢,無組織無紀律,極個別的還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曾經有學生還得意洋洋地對我說:“老師,我在校外做過很多事你都沒有做過的。”如此種種表現(xiàn),不勝枚舉。這些現(xiàn)象給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教學工作等方面帶來了很大困難,對于中職學校的發(fā)展、學生素質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深入了解中職學生的厭學情緒,分析其厭學原因,尋找?guī)椭鷮W生克服厭學情緒的方法,樹立信心,學好知識和技能,掌握謀生的本領,為將來擇業(yè)就業(yè)打下良好基礎。
二、中職學生厭學情緒的成因分析
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分析結果,我們對學生厭學情緒進行歸因,并將學生厭學情緒的形成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學生自身的因素
(1)學生本身基礎較差。許多中等職業(yè)學校為招來學生,降低了生源質量要求,導致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著文化基礎知識水平偏低的問題。他們大多數(shù)屬于初中畢業(yè)生的最低層次,對文化基礎課學習沒有熱情,有些甚至早已厭倦了某些文化基礎課程,入學后中職學校所開設的課程繁多,學習內容日益加深,尤其是專業(yè)性的增強,使他們常常覺得學習上無從下手,很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
(2)學生學習動力和信心不強。大多數(shù)中職生入學前的學習狀況均不太理想。調查中在問到是否“初中的學習很好”時,34.94%的學生回答“比較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有17.53%的學生甚至是回答“不清楚”。學生們體驗不到學習的成功感,得不到老師的激勵和關注。學習和考試在他們的眼里成了失敗的代名詞,逐漸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導致學習信心下降,甚至產生放棄學業(yè)的念頭。由此可見,厭學的學生很多是在初中階段都已形成厭學情緒,具有一定的慣性。在學校的入學記錄中,95%以上的學生是考不上高中而進入中職的,他們中的很多人把進入職業(yè)學校作為一種無奈的茫然的選擇,并由此產生了學習上的懈怠心理。
2.社會環(huán)境因素
(1)社會上對職業(yè)教育存在偏見和輕視。目前社會上對職業(yè)教育還存有偏見和輕視行為,很多用人單位追求高學歷高工資,低學歷低工資,不看學生的能力水平。這不僅削弱了一些學生的學習勁頭,也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失意感。部分學生認為找工作就要憑“關系”、“走后門”,學習再好也無人問津,出現(xiàn)有關系的不重視學習、沒關系的學習勁頭不足的現(xiàn)象。調查中在問到“我覺得讀中等職業(yè)很有前途”,回答“比較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學生占44.95%,有36.18%的學生回答“不清楚”。很多學生認為中等職業(yè)文憑低,沒有競爭力,就業(yè)前途渺茫。
(2)社會上存在就業(yè)難與勞動力準入低門檻的矛盾,勞動力準入門檻卻很低,沒有文化程度和專業(yè)技能等級要求,小學初中沒畢業(yè),只要肯出力,照樣能找到工作。這種社會現(xiàn)狀使不少中職學生感到:學與不學照樣找工作,學多學少同樣有人要。因此,便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讀書無用”等厭學情緒。
(3)社會風氣不良對學生影響較大。很多學生在社會大環(huán)境影響下,都想早點賺錢,有錢就有一切,學習不重要。有些學生在眼花繚亂的商品經濟大潮中,耳濡目染,認為金錢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有了錢什么事情都可以辦到,產生了學不學無關緊要,只要能掙到錢便有了一切的“拜金主義”思想,導致他們一心想著賺錢,根本不把學習放在心上。
3.家庭教育因素
(1)家長過分溺愛
現(xiàn)代家庭多為“獨生子”家庭,孩子是整個家庭的核心,家長視他們?yōu)檎粕厦髦椤绊斣陬^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凍,含在口里怕化”。致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形成無視長輩,撒謊、任性、懶惰、貪圖享受等不良品性。要什么,給什么,唯恐孩子受委屈,形成了孩子“唯我獨尊”的個性。在孩子看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等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shù)?。不僅如此,孩子的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已被家長全權代勞,特別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幫孩子穿衣、整理書包,對孩子的挑食、挑穿不以為然,對待班級勞動,表現(xiàn)出怕臟怕累,有的甚至逃避勞動。
(2)家長不良的言傳身教
家庭中,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個別家長舉止粗俗、隨意,都將對子女的文明習慣產生不良影響。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講得頭頭是道,而自己待人處事遵循的卻是另一套原則,如平時儀表不端,虐待老人,出言不遜,在待人接物方面受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影響,在人前恭維,人后亂罵,有的父母感情破裂,有的父母在單位上混天度日,貪吃多占,有的則行賄受賄;染上賭博、吸毒之習,所有這些,都會滲透在孩子的方方面面,這些無形的東西會使孩子跳躍道德認識的砝碼,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質,從而使學校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家長自身不正,對孩子的教育就沒有說服力。
(3)家庭生活狀況和方式的影響
很多父母為維持生計,無暇顧及對子女的道德教育,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放任自流,或長期在外打工,孩子從小便生活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缺少父愛母愛。或者個別是破碎家庭子女,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家庭關系破裂離婚,形成單親家庭,對孩子身心造成莫大傷害,使學生感到自卑、壓抑,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
4.學校教育因素
(1)各中職學校,特別是中專學校在生源緊缺,學校管理不嚴,有的學校擔心學生不能順利畢業(yè),放松對學生的教學要求和考核測評。調查中在問到“我覺得學習壓力很大”的問題時,50.67%的學生回答“完全不符合”或“比較不符合”,19.73%回答“不清楚”。對學生來說,這種寬松自由,沒有什么壓力的學習,自然很難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這種“寬進寬出”的政策,使有的學生認為學與不學一個樣,不學照樣畢業(yè),客觀上也是造成學生厭學乃至不學的誘因。
(2)課程設置及內容不合理。調查顯示,大多數(shù)中職生的學習目的是“學好技術,出去就業(yè)”。但中等職業(yè)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著重文化課輕專業(yè)課,在專業(yè)課中又存在重理論課而輕實訓課的傾向。在課時安排上,由于專業(yè)教師不足,專業(yè)理論課的課時遠大于專業(yè)實訓課的課時,一些教學內容過時陳舊,脫離實際,缺乏新意,對學生沒有吸引力,而且現(xiàn)在的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較差,有的連小學、初中的知識都沒掌握,按現(xiàn)行高中段的教學要求,不少學生想學也學不進,這樣的課程設置挫傷了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不到學習一技之長的快樂,導致學生對部分文化課表現(xiàn)出對抗情緒而產生厭學心理,上課只能搞鬼或睡覺。
(3)教師教學方法不當。目前,中職學校的教學仍以教師、課本為中心,灌輸式為主。這種教學過程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仍處在“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被動式教學地位上,忽視學生的參與和實踐活動,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怎不產生厭學情緒。
5.社會媒體因素
現(xiàn)代社會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學生依靠網(wǎng)絡媒體所獲取的信息日益增多。網(wǎng)絡的發(fā)展,對成長中的中職學生產生正負兩種不同的影響。從正面影響看,學生可以在網(wǎng)上方便、快捷地學到許多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能,拓展學生知識面,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另一方面其負面影響不可低估,尤其是那些“黃色網(wǎng)頁”、“暴露文學”、“兇殺暴力”、“網(wǎng)絡游戲”對中職學生的影響和危害極大,特別是給未成年的中職學生幼稚的心靈造成莫大傷害,使一些學生迷戀或沉浸在網(wǎng)絡虛擬世界、網(wǎng)絡游戲中,哪還有心思來學習,必然產生厭學情緒。
三、中職學生厭學情緒的應對策略
針對當前中職學生厭學情緒的現(xiàn)狀及歸因分析,本課題組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克服中職學生的厭學情緒:
1.轉變辦學觀念和教師教學理念
要從根本上解決中職學生厭學情緒問題,首先要解決中職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師的觀念問題。學校的辦學理念要從過去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才、行政管理干部轉變到培養(yǎng)生產一線優(yōu)秀技術工人上來,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能找到合適的工作,這樣學校的發(fā)展才有好的出路。教師更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只要徹底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才能主動適應學生,積極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引導和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的中職學生雖然他們文化基礎差、行為習慣差,但他們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可塑性較大,加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都可以成才。中職學校只有主動適應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加大教材教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考試評價等教學綜合配套改革的力度。在教學形式及方法改革上,中職校要多采用平等交流、民主研討的教育形式及方法,使學生在互動式的教學中,真正學到知識、學到技能、提高素質、全面發(fā)展。而且,教學改革一定要落到實處,不能流于形式。
3.強化技能訓練,突出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
現(xiàn)在一些中職校的教師觀念還沒完全轉變,仍習慣在課堂講原理,在黑板上畫圖,在教室做演示。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怎能不感到厭倦,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中職學校在教學改革上,必須以能力為本位,強化學生技能訓練,突出實踐性教學。在完成一定階段理論課學習后,讓學生多實驗,多動手,多體驗,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鍛煉他們的操作技能,由此恢復其學習的自信心,學習成績自然會有新的提高。
4.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
要從根本解決學生厭學問題,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相互配合。首先,作為社會的主管部門,要努力凈化社會文化環(huán)境,取締不健康的文化媒體,整治校園周邊網(wǎng)吧,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其次,學校要認真研究和分析學生厭學的原因及心理因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的情感,使其形成樂觀、進取的態(tài)度,以一種向上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和生活。再次,還需要家庭的積極協(xié)作配合。父母的愛勝過任何形式地說教。要敢于正視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正確引導,經常與孩子談心交心,多給孩子一些親情、關愛和體貼,這都能幫助學生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成為好學上進的好學生。
總之,學生厭學的現(xiàn)象是每個教師都感到頭疼的問題。學生對學習,或者對某些課、某些老師不喜歡,絕不會是無緣無故的。我們需要仔細地反思一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可以更好地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結束語
學業(yè)情緒是教學或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學業(yè)活動相關的各種情緒體驗。其中,厭學情緒是學業(yè)情緒中的負面態(tài)度。職中學生由于教育環(huán)境、學習條件、自身習慣等影響,表現(xiàn)出較嚴重的厭學傾向。據(jù)此,本課題組制訂《中職學生學業(yè)情緒調查》量表,通過調查對比,對學生厭學情緒形成進行歸因分析,并提出有效緩解中職學生厭學情緒的策略。但由于時間倉促,課題組尚未將調查中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導實踐并進行相應實驗比照。鑒于此,我們將在下學期選取2011財會1班作為實驗班,以2010級財會1班作為對照組進行試驗對比,通過教育實踐,調整學生的厭學情緒,最終實現(xiàn)對本課題的研究驗證。
參考文獻:
[1]孫芳萍,陳傳峰.學業(yè)情緒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J].心理科學,2010,33(1).
[2]梁秀平.關于厭學原因及厭學矯治對策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30).
[3]董妍,俞國良.青少年學業(yè)情緒對學業(yè)成就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0,33(4).
[4]劉建生,靳從豪.學生厭學為哪般[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19).
[5]馮玉軍.淺析中職學生厭學成因[J].河南農業(yè),2008(16).
[6]高永亭.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厭學成因分析及教育對策[J].中等職業(yè)教育,2007(23).
(作者單位 廣州省市花都區(qū)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