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有效教學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完成教學目標。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呢?
作為高中英語教師,要不斷審視自己,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主動獲取大量的、有效的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作為英語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實施創(chuàng)新式教學,為學生的思維發(fā)散營造開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在以往教學中,學生大都老老實實聽教師講課,不利于學生天性的發(fā)揮,也抑制了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F代教育理念提倡:鼓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自由、敏銳地探索與創(chuàng)造。新型的英語課堂,應以“活動”為教學主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為學生營造全新的學習氛圍,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師生互動的良好進行。例如,鈴聲過后,教師親切地問道:“Who’s on duty today?Can you give a talk about your class?”以引導值日生主動匯報工作,并鼓勵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補充,之后教師一定要給予表揚和肯定,樹立學生踴躍回答的信心。這樣一來,學生不但在民主、和諧的互動活動中提高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感受到了英語學習的可取,開發(fā)了他們的內在潛能。
二、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示范、滲透學習策略能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嘗試、使用學習策略。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重視語法、詞匯講解與傳授的模式,堅持在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這是英語課的核心所在。因為新課改剛剛開始,可以借鑒的經驗少之又少,教師間、教師與學生間還需要不斷磨合,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積極又要穩(wěn)妥,避免發(fā)生不良教學后果。此外,現代教學理論研究指出:學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fā)和激起求知欲,學生也就不會深入思考,那么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去發(fā)現、思考并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解“to”作介詞的用法前,可先復習“to”作為不定式小品詞的用法,指出此時“to”后應接動詞原形,然后再列出一個句子“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Jenny.”并向學生提出疑問,“為何此處的‘to’后加現在分詞而非動詞原形呢?”由此引入“to”作介詞的用法,舉例說明后再讓學生試舉一些相關的例子。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任何一門語言中都蘊涵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更是如此,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水平。
例如,通過詞匯滲透跨文化意識。英語中的很多詞匯,特別是習語、典故等,都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意義。例如,在中國,龍被認為是權利和尊嚴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而在西方國家,龍被認為是邪惡的化身,是不吉利的;又如漢語中有一句成語叫“九死一生”,但英語詞匯卻是這樣表達的:a thousand times death。英文中表示顏色的詞匯也獨具特色,拿下面這段話來說,如果學生不明白這些表示顏色的詞匯的文化內涵,則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含義:Mr Smith recently looks always blue because he has a very wise colleague.He can not help being green with him.I do hope he can be pink soon.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史密斯先生最近看上去有些憂郁,因為他有一個很出色的同事,讓他感到非常嫉妒。我真心希望他能早些振作起來。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態(tài)度,以學生為主體,全方位地為學生服務,為學生所想,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馬金國.牛津高中英語新教材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課程資源,2008(08).
[3]吳欣.有效外語教學策略研究及運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7(01).
(作者單位 重慶市長壽第二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