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曾寫道:“歷史,是刻在時間記憶上的一首回旋詩?!睂W歷史可以觀往知來,故歷史的重要性不言而知。在歷史教學中,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在歷史的長河中展示自己生存的意義。下面談一談我教學歷史的幾點看法。
一、學習歷史,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培養(yǎng)
大詩人泰戈爾說過:“教育的目的應是向人們傳遞生命的氣息?!闭n改要求打破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不能包辦,要提升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因為歷史學習離不開創(chuàng)新。比如說,儒學千百年來受到推崇,為什么宋代思想家對其進行改造?這一點課本沒有描述,但是作為歷史教師,就要對學生有所引導。宋朝推崇儒家思想,統(tǒng)治者提倡儒家思想,有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說明,宋朝統(tǒng)治者有一定的聰明才智。儒家思想在宋代思想家和統(tǒng)治者那里之所以繼承,首先是因為他們發(fā)展了儒家思想,同時,對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也有所吸收,也就是“在繼承中有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有繼承”。
二、歷史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
在任何年代,道德都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都是做事的主要內(nèi)容,更別說歷史教學了。一個有高尚情操的人,成功的機會非常多。知道這一點,面臨誘惑的時候,就要降服自己的貪欲,永遠讓自己的心靈純凈、健康。學壞容易學好難,由高尚墮入下流,只需私欲稍縱;從下流升華高尚,必須脫胎換骨。一個人在人生的路上必須小心謹慎,時時刻刻嚴守自己的德操,做自己良心的守門員,不給貪欲任何可乘之機。
歷史上,不知有多少人赫赫威名、能力超群,就是因為一點貪欲身敗名裂,甚至死無葬身之地,落得一世罵名。
歷史教育的責任重大,教師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必須上下求索,不斷研究,讓歷史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發(fā)展軌道上一往直前,讓所有學生的心理都健康向上,把學生培養(yǎng)成信息時代的高尖端人才。
三、更新教學觀念,構建先進而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學生的發(fā)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所以著眼于學生全面素質(zhì)的提高,正是我們教學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本,改革授課的方式、方法,構建先進而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歷史豐富多彩、五色斑斕,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學歷史教育任務艱巨,在實際教學中困難多多,教師要勇于克服,堅持以先進的理念為指導,奮勇直前,讓學生的心里不存在陰霾,永遠充滿陽光。
(作者單位 河北省鹿泉市龍鳳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