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新課程自實施以來取得了許多喜人的積極進展。剛開始的時候,老師、同學們對于教材、新知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驚人轉變的覺得難以接受。后來經(jīng)過仔細揣摩、理性認識再到應用于實踐、不斷探索的艱苦過程,他們終于能夠比較全面地理解新課程的變化、辯證地看待新課程實施中出現(xiàn)的各種不適應。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小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化學新課程的知識的羅列和整體結構做出了一定的調(diào)整,知識內(nèi)容的教學目標有了一定的變化,造成教師授課習慣、學生思維模式與新課程之間的矛盾。其次,新課程的理念得到老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同,但教學中所需的一些技巧、學習中需要的學習技巧都尚未形成體系。因此如何努力達到新課改的要求,鞏固已經(jīng)取得的豐碩成果,在實際應用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問題答案的能力以及同學之間相互協(xié)同的課堂教學能力,落實多媒體多樣化教學的目標,成為所有化學老師都都必須好好探討的問題。下面,筆者將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角度對新課程的教學策略進行初步的探索、總結。
一、整合實驗知識點,采取體系化教學方式
眾所周知,高中化學新課程分為2個必修模塊和6個選修模塊。其中必修模塊是選修模塊的基礎,選修模塊是在必修模塊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與深化的。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設計,6個選修模塊之間是平行關系。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之間雖然有嚴格的區(qū)分,表面看來各實驗不相關。但是若老師事先對實驗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在教學過程中體系化講解的話,學生相應地聯(lián)系記憶,這樣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學生能否最大限度地掌握課堂上講解的知識,一般取決于教師對本節(jié)內(nèi)容重點、難點的把握。有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在備課時就非常注意對重點、難點進行著重講解,并且也會對不同的重點、難點采取不同的講解方式。
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找到所教授知識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也就是找尋一條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以達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保證所學的知識點的連續(xù)性、邏輯性和體系性的目的。具體言之,在教材中,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部分知識就可以通過一條主線來進行教學,這部分知識包括了以下的內(nèi)容,分別是金屬與水、氧氣的反應。在金屬與水反應這一部分,教材中介紹了鈉和鐵分別與水進行反應的過程,我們可以找到這樣一條主線“金屬與水反應的難易程度與金屬活動性的關系”,這條主線的利用可以促使學生使用對比、類推的研究方法來學習。學生在掌握了金屬與水反應與金屬活潑性的相關知識后,他們就可以此為基礎準確地把握金屬與氧氣反應的相關內(nèi)容,并且由于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性和體系性,能夠記憶深刻。
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對知識點掌握程度的要求肯定是有差異的,同時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合理的教學設計關系到分層次教學成功與否,而調(diào)動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積極性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在教學中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實驗操作、實驗思考、實驗探討中來,讓全體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促進化學學習,尤其是化學實驗綜合知識的學習掌握。如:在“鹽類的水解”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可設計如下一組問題:①常溫下,酸、堿、鹽溶液的pH是多少呢?NaCl、Na2CO3水溶液呈什么性?②為什么鹽溶液的pH不都是7呢?③影響水的電離平衡的因素有哪些?④哪些鹽會水解呢?⑤鹽類水解的本質是什么?⑥鹽類水解有哪些應用呢?然后,讓C層學生回答①②題,B層學生回答③④題,A層學生回答⑤⑥題。通過提問分析,既復習了舊知識,暴露出概念的形成過程,又調(diào)動了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基本上搞清鹽類水解的相關知識,從而在“成功的體驗”中,不知不覺中解決這一難點問題。
三、在化學實驗課教學中合理設置疑問
化學學習的方法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在化學學習中能夠學會運用多種手段獲取所需的知識,對原知識進行一定的補充、理解,從而對化學學習過程進行思考、總結,再應用至化學實驗的學習中,這樣,學生的自我觀察力、自我總結能力就得到很好地發(fā)展。但是課程畢竟是由老師來主導的,因而如何啟發(fā)學生成為一大難題,而設計問題,刺激學生進行思考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種方式。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從實驗原理、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果、實驗對比等角度進行提問式教學。但是這個過程中,有一點非常需要注意的是,設置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梯度,避免較易與較難的知識點中間的跨度太大,學生不易理解。
四、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器材
現(xiàn)代科學技術只能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起輔助作用,而不能替代化學實驗。而課堂實驗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如部分實驗所需的器材、操作場地的限制,導致在普通高中實驗室中無法清晰、高效地演示給學生,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更是難上加難。以上問題在實驗課件的廣泛應用后則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例如在“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的教學中,由于該實驗知識點比較難,學生較難掌握,可通過播放“改變壓強對NO2與N2O4之間轉化的影響”的課件,運用Flash課件,能突出氣體顏色有哪些變化,實驗中各個現(xiàn)象之間的層次差別就會更為明顯。而且,“壓強對氣體分子數(shù)和濃度的影響”的兩個動畫的使用,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壓強變化過程中的氣體顏色、組分濃度有哪些變化?,F(xiàn)代科技的引進使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更具有靈活性、直觀性,學生能得到全方位的啟迪和刺激,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收到傳統(tǒng)教學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五、開闊學生視野
化學其實是一門應用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具體說來,可在實驗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主動或被動地聯(lián)想到生活實際的化學應用,把抽象的化學知識轉變成具體的生活小應用。這不僅能使學生的眼界得到很大的開闊,還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探索的好習慣,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生活中難題的能力。生活小實驗就是活學活用的典范,這種家庭小實驗中不限定用什么樣的器材,無所謂實驗場所在哪里,只需同學們開動腦筋,同身邊的同學、朋友利用家庭中常見的鍋碗瓢盆就能進行。如果家長能夠加入到實驗中的話,還能培養(yǎng)和睦友好的家庭關系。常見的家庭小實驗有制作橘子電池;用草酸洗墨漬;區(qū)分毛織物和化纖織物;采取什么樣的方法能夠去除茶壺壺底的污垢;為什么用鐵刷子將鋁鍋擦亮后鋁鍋表面很快又變得灰暗;用什么樣的方便材料能制作出分子模型;如何測定雨水的pH;如何用食醋和純堿溶液使花朵顏色改變;用熟香蕉催熟青香蕉、綠橘子;發(fā)酵粉加水或加熱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驗證;用小蘇打或堿面清洗鍋碗瓢盆上的污漬;用雞蛋清做蛋白質的鹽析與變性實驗等等。這樣學生親自動手的機會大大增加了,還能主動思考生活現(xiàn)象的最根本的化學原理。同時,學生心中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也得到解答,這能大大促進學生對于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思考也能使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另外,老師還可以多多組織學生到化工廠、自來水廠等單位觀摩學習。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所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及其經(jīng)濟價值。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現(xiàn)象作為學習背景、啟發(fā)性的問題,制作出特定的學習素材,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化學探究,體驗化學研究的具體過程的艱辛和得到結果的喜悅,從而真正喜歡上化學、喜歡上化學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磊.基礎化學教育課程改革10年進展與反思.化學教育,2010(1):20-24.
[3]程俊.必修模塊化學實驗教學中“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建構與實施策略.化學教育,2010(3):35-38.
[4]張利紅.質疑設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特殊功效.教育創(chuàng)新,2010(10):37.
[5]黃偉雄.小議“討論”欄目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基礎教育,2011(9):81.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