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構大學生“道德銀行”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大創(chuàng)新,是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建構與改造向自我主動型轉變的一次飛躍。在構建大學生“道德銀行”時,必須突出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主體原則為重。具體要做到道德提升與思想升華并重;價值導向與實踐體驗融合;引導激勵與規(guī)范養(yǎng)成并舉。
關鍵詞:大學生;道德銀行;構建;主體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7—0131—02
“道德銀行”,就是儲蓄公民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銀行。建構大學生“道德銀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與文化多元背景下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大創(chuàng)新,是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建構與改造從管理被動型向自我主動型轉變的一次飛躍。大學生的道德實踐中,必須強調(diào)他們自身在道德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形成以大學生為主體,自覺自為的機制,充分發(fā)掘大學生的道德潛能,實現(xiàn)培養(yǎng)道德人的根本目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大學生“道德銀行”的時候要以主體原則為重。
一、道德提升與思想升華并重
1.道德提升是建構“道德銀行”的出發(fā)點
馬克思指出,“人們只有為同時代的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比酥挥性诎l(fā)展自己的個性和社會的群性的同時,才能獲得道德境界的提升。大學生在道德實踐中,發(fā)揚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助人為樂的精神,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為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出了貢獻。對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道德實踐中感受、感悟人的良知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激發(fā)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銀行”作為道德教育探索的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是與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客觀實際相符合的?!暗赖裸y行”培養(yǎng)了大學生對他人、社會的關心,培養(yǎng)了大學生的責任感和對道德價值的關心以及關于人的價值的關懷,使大學生認識到,自我價值應體現(xiàn)到與社會一致性這一點上來。作為“市場”行為,人們?yōu)樯鐣蛩颂峁┓?,就可以獲得一定的精神或物質的回報;作為一種道德追求,大學生通過參加一定的社會服務活動,感受到助人之樂,從而實現(xiàn)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提升個人精神境界。
2.思想升華是建構“道德銀行”的邏輯歸屬
班華曾指出:“在人的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道德情感是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中介和催化劑”。因此,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思想在人性的豐富和發(fā)展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大學生道德的發(fā)展首先是大學生道德情感、道德思想的培養(yǎng),關心人、理解人、體諒人等思想品性是道德的基礎?!暗赖裸y行”的道德建設從“熱愛生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開始,其出發(fā)點是“做好自己”,終極目的是“培養(yǎng)公德、熱愛祖國”,樹立現(xiàn)代的道德理念、尊重道德的主體地位,積極參與道德實踐,最終實現(xiàn)本能與精神的統(tǒng)一,這是它的邏輯歸屬。
馬克思認為,人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即人對外部世界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人自身的規(guī)定性,人之本性是人的生命活動的動力,體現(xiàn)著人的內(nèi)在本性。大學生“道德銀行”鼓勵大學生從現(xiàn)實社會出發(fā)感受、體驗生活,感受人性的光輝,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在很大程度上發(fā)展了大學生個體的道德反省能力和自由選擇的價值判斷能力,滿足了大學生的道德思想升華的需求,這是“道德銀行”的發(fā)展動力和歸宿。
3.道德提升與思想升華并重是建構“道德銀行”的方向性準則
在“道德銀行”的道德實踐中,大學生要涵養(yǎng)道德智慧,覺解人生的“欲望”與“愿望”,“在愿望素養(yǎng)的基礎上,形成高尚道德的需求”,這是需要積累和提高的。現(xiàn)實生活中,人往往不會滿足于現(xiàn)實世界,而是追求完善、超越自我,突破自身的有限性,追求生命價值的升華和道德境界的提升,“道德銀行”更是希望如此。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贝髮W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與塑造良好的人道德品性,提升道德和完善自我?!罢J識自我是人的自我意識的集中表現(xiàn),并突出地表明人是一種自覺自為的存在物”,當代大學生積極地進行著道德思辨與追問,開始自覺地審視個人行為是否符合時代的道德規(guī)范,審視自我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是否和諧共贏,思索個人的道德人格特質如何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大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是“道德銀行”道德建設的內(nèi)在動力。
二、價值導向與實踐體驗融合
1.價值導向是建構“道德銀行”的功能理念
在某種程度上,道德是一種社會價值規(guī)范體系,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價值觀導向地位?!暗赖裸y行”的實施,培養(yǎng)了大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增強了道德體驗的強度與效度,正如一位美國學者指出“對于學生們而言,學習好的價值非常重要,因為從這里他們獲得了作為人的尊嚴感和價值感的最基本源泉”。在道德銀行里,當代大學生已經(jīng)把自己生活以及學習中的個人行為習慣培養(yǎng)為自己的道德自覺,而這種習慣來自于道德層面的思考?!叭魏蚊褡逦幕娜魏螌用嬷卸紳B透著民族文化的精神,也即民族的意識、價值觀”。在這種生活、學習中,大學生保持認真謙虛、樂觀積極的人生處世態(tài)度,與身邊的同學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共同提升自我,培養(yǎng)個人助人為樂的品格、彼此團結互助、友愛平等、扶貧幫困的精神,收獲珍貴友情。
“道德銀行”還為當代大學生在現(xiàn)實社會中真實地參與社會實踐提供了基礎。在參加“三下鄉(xiāng)”、“支邊支教”、志愿者服務、公益等活動中,“道德銀行”中的大學生只有意識到自己行為選擇的責任價值、社會價值,才能體認自身行為的道德價值,才會自覺加強道德提升。只有涵養(yǎng)了良好的道德習慣的人,才能“在各種情況下堅定果斷地執(zhí)行他所信奉的準則,并且在其一生中保持穩(wěn)定的行為趨向”?!暗赖裸y行”促進了這種道德理念的與時俱進,正確地引導了大學生通過情感體驗進行道德判斷、選擇。
2.實踐體驗是建構“道德銀行”的功能要求
馬克思認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他強調(diào)現(xiàn)實感性生活的重要性。道德情感體驗對大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感、發(fā)展移情能力和社會角色擔當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暗赖裸y行”引導大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反省道德自身,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加深對道德理論的認知,增強對道德情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道德動機和實踐道德。大學生在經(jīng)歷過了以上種種情感上的體驗,才能對他人和社會的疾苦、幸福、滿足、尊重等情感有切身的體驗,才能體會到道德的價值與魅力。在“道德銀行”里,大學生能夠積極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認真領悟來自于道德先驗者(教師)傳授的道德知識,自覺應用公正團體法、情感體驗法等學習道德的方法,進行有效的道德實踐活動,力爭達到個體受動性與主動性的高度統(tǒng)一。
3.價值導向與實踐體驗融合是建構“道德銀行”的主導性準則
個人的自由發(fā)展、道德自覺,只有在合理的價值導向和實踐活動中才能實現(xiàn)。同樣的道理,大學生只有在道德實踐中,才能正確認識各種道德關系,才能獲得精神能源和健全自己的道德人格。只有在社會實踐中,道德才能實現(xiàn)個體與社會的雙向互動,即個體道德的社會化和社會道德的個體化;只有在社會實踐中,人們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道德規(guī)則,形成尊重、關心他人、善于合作、關心社會等道德品質,并以此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只有參與到這種關系之中,通過自身的體驗、處理各種社會關系,才能獲得對社會關系的深刻理解和認識,才能深化情感體驗,磨練自己的道德意志,形成堅定的道德信念、意志和自覺的行為習慣,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道德自我的過程。
三、引導激勵與規(guī)范養(yǎng)成并舉
1、引導激勵是建構“道德銀行”的行為理念
從社會學角度看,應該著力于通過道德激勵機制來對人的道德認知、情感、行為進行引導,而不是通過外在的“他律性”。當社會對道德行為予以鼓勵、激勵的方式進行引導時,人的道德榮譽感、幸福感、愉悅感就會得到充分的激發(fā);當?shù)赖赂胁粩啾粷M足時,道德行為就會被不斷地引導,并最終內(nèi)化成道德品質。因此,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首先需要社會對大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行積極的、正面的激勵、鼓勵和引導?!暗赖裸y行”認為,道德積累會使個體獲得諸如向善、行善、公平、公正、仁慈、合作、勇敢等有益于他人、社會的內(nèi)心情感傾向,進而善待他人、幫助他人,回報社會。
“道德銀行”這一新的道德實踐模式更加注重利用激勵機制,關注大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就人而言,人們意識中蘊藏著極大的道德資源,成為一個有高尚道德的人是大多數(shù)成熟人士的意愿。而開啟人們心中潛藏道德資源的鑰匙之一,就是給予人們充分的外在激勵力,即個人道德的行為會帶來一定的社會價值,受到社會輿論的稱贊表揚,獲得一定的精神利益或物質利益的回報,即“善有善報”?!赖裸y行’就是這樣一種有效的途徑,既認同、提倡由道德行為取得回報的新理念,又從制度角度去保證這種應有的回報切實能夠得到;既保持鼓勵道德實踐者的行為積極性,又能夠鼓勵那些不十分道德的人為了自己將來能夠得到道德幫助而提供自身的道德資源。”而不管怎樣,提高道德素養(yǎng)、提升道德層次、開展道德教育、營造和諧的德性氛圍,都需要依托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都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外在激勵措施認同、贊許、褒揚道德行為,都需要使個體的道德行為具有社會意義?!暗赖裸y行”正是通過這樣一種外在的功利化的手段來激勵社會成員實施美德行為,因而它解決了道德面臨的諸多問題。所以,筆者認為,“道德銀行”對改善我們當前的道德現(xiàn)狀,促進整個社會形成互幫、互助、互愛、互重,幸福、和諧的道德氛圍是有意義的。
2.規(guī)范養(yǎng)成是建構“道德銀行”的行為目的
“道德銀行”的基點就是引導生命個體對自我規(guī)范的認識。目前而言,這種認識就是要達到以大學生道德主體的自我建構的實現(xiàn)為目標為前提。在當前大學生道德建設中,大學生有了很大的道德主動權、選擇權和發(fā)展權,他們正是從自身和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規(guī)范著道德自我。 “道德銀行”是以大學生道德行為為主體來規(guī)范個體道德,并希望通過這個主體對道德規(guī)范的接受、建構、學習,促進大學生道德情感的生成、道德能力的培養(yǎng)、道德情感的提高。在這樣一種建構目的上,“道德銀行”走近了康德,康德認為:“道德教育是那種把人塑造成生活中的自由行動者的教育。這是一種導向人格性的教育,是自由行動者的教育”??梢姡?guī)范養(yǎng)成的道德教育也強調(diào)道德主體的自覺自主塑造與規(guī)范,因為道德是道德主體的自主、自愿、自律的選擇。在這樣的道德生活中,大學生必須具備自我批評的精神和勇氣,通過自省,達到自我認識、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完善。
在這種道德實踐中,人的主動性趨于成熟,他律成分逐步減少,自律成分不斷增加。這種道德自律有利于主體培養(yǎng)自我能力,彌補法律的不足,讓人們從自己的內(nèi)心出發(fā),體會到“善”的作用,并通過這種載體影響其他人追求道德的“善”行,減少非規(guī)范行為,并使人們行為“有度”;這種自律的道德環(huán)境會使人真實地獲得在社會中的自我尊重與對他人的尊重。
3.引導激勵與規(guī)范養(yǎng)成并舉是建構“道德銀行”的行為性準則
“道德銀行”實施的道德教育,目的在于引導人性趨于完美,以激勵機制引導道德主體在現(xiàn)存的各種現(xiàn)實規(guī)定性中實現(xiàn)自我超越、追求新的世界,使人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是激勵與養(yǎng)成的并舉并重。
道德是生命之中最美麗的花朵,道德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更幸福地生活。道德個體的幸福只有在積極地、主動地創(chuàng)造著大多數(shù)人最大快樂時才能實現(xiàn)。因為,外在限制是“他律的”、“消退的”、“拒斥的”;自我塑造是“自律的”、“激發(fā)的”。大學生“道德銀行”在實踐中實現(xiàn)了這種道德主體的他律與自律的合一,使個體行為更加具有道德和社會上的意義,它“可使每個個體實現(xiàn)其某種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從中體驗到滿足、快樂、幸福,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大學生“道德銀行”的構建目的正是要通過滿足這種意義的需要,激活人的行為動機,挖掘人的潛能,從而使人的行為有道德意義。
“道德銀行”通過這種激勵機制還提高了大學生道德實踐的內(nèi)在動機水平,使大學生自覺體認道德學習的內(nèi)在價值,并積極主動地進行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的道德實踐,實現(xiàn)自我道德教育。這樣一來,良好的集體道德氛圍會激發(fā)每個成員的集體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促進大學生道德結構的完善。所以,有人明確指出,道德建設“必須全面注意道德的功能,完善抑惡機制。不僅要在輿論上進行褒貶,還要和利益掛鉤,使‘守德者受益,缺德者受損’,做到賞罰分明,從而鼓勵和促進全社會自覺進行道德修養(yǎng),努力提高道德水平,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道德環(huán)境?!?/p>
參考文獻:
[1]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2][德]康德,著.論教育學[M].趙鵬,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顧明遠.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