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為了美化環(huán)境,每個班級都分配了花區(qū)。我們從市里買來了菊花、一串紅、步步高、喇叭花等五顏六色的花卉,而且每株花都帶著育秧碗,以保證栽花時方便,更重要的是花不用緩苗,保證了成活率。
也許是我們栽花的時間晚了些,或許是這些花有些“早熟”,就拿菊花來說吧,每個育秧碗都盛開著一朵嬌艷欲滴、惹人喜愛的菊花,只是植株瘦高個,顯得很單薄。可是,這也擋不住師生們的品評,有的說:“這花太可愛了,這要是一年四季都開花,該有多好啊!”有的說:“咱班的花一定要精心侍弄,爭取拿個全校第一。”也有的說:“一株一朵花,太少了,太單調了,要是滿盆的都盛開著菊花,那場面肯定會非常壯觀!”
師生一起忙碌著,有的往花盆裝著有糞肥攪拌的營養(yǎng)土,有的在小心翼翼地澆水,細心的學生負責把花盆中間的土摳一個坑,把花栽上,有的同學把花盆搬到花架上。這樣,各班的栽花任務在師生的興奮、希望和期待中完成了。
第二天,我發(fā)現(xiàn)了花架上的菊花有了新變化:只有六(1)班盛開的菊花都沒有了!帶著疑問,我去找班主任劉老師。她笑著說:“我班級的花是我領著學生掐的?!蔽也唤獾赜謫査?“這是為什么呢?”她神秘地對我說:“再過一段時間,你就知道為什么了!”
一晃,近一個月時間過去了。劉老師班級的菊花和其他班級的花有了明顯的區(qū)別:她班級的菊花枝葉矮矮的胖胖的,滿是盛開的或含苞待放的花朵,其形狀猶如半個足球扣到了花盆上,而別的班級菊花枝葉高高的瘦瘦的,早開的那一花朵已經(jīng)凋謝,新開的花及花骨朵也是寥寥無幾,其形狀好像一根竹子插在了花盆的中央。
對于出現(xiàn)的這兩種情況,劉老師微笑著說:“把先開的那朵花掐掉,為的是讓更多花朵都能享受這固定的養(yǎng)分,否則,所有的養(yǎng)分都集中到那一朵花上,這就遏制了其他花朵的開花。其實,就是你想欣賞一朵花,還是一盆花的問題。”
掐下這朵花,為的是更多的花開得更艷、更美。是啊,我們的教育應該培養(yǎng)一朵花還是滿盆的花呢?
如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更多的家長和學校只是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良好品德、精神狀態(tài)的形成,因為缺少必要的生命元素,而造成了學生成長的畸形。這種對生命漠視的短視行為,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方式,直接導致了孩子不能得到均衡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健康的人格難以形成,個別學生跳樓、離家出走、傷人傷己的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部分學生厭學和學生集體毀書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
孩子必將走向社會,成為社會人。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著的是“人”的教育,未來的社會人的教育,就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將來。學生走向社會后,須要具有社交能力,學會與人溝通交往;須要有競爭意識,以適應不斷激烈競爭的社會;需要有平等意識,樹立人人平等的思想觀念;須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等。這些學生走入社會所需要的本領,學校和家長的培養(yǎng)是責無旁貸的,須要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讓他們將來會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全面發(fā)展的問題,無異于“舍不得”掐掉第一朵菊花,使得植株“弱不禁風”,如果既關注學生的學習,還注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放眼于培養(yǎng)社會人的行為,就像摘掉第一朵花,為的是獲得滿盆的“彩”。
每一名學生都像一株菊花一樣,只關注“一朵花”,只會妨礙孩子更好的發(fā)展,如果關注整盆花,不妨像農民侍弄莊稼那樣,學會“蹲苗”,讓孩子的發(fā)展更有后勁,更能經(jīng)得起將來的風吹日曬,經(jīng)得住未來的摔摔打打。
掐掉第一朵花,不是不愛花,而是期待滿盆花朵的怒放。
(作者單位:泰來縣大興鎮(zhèn)中心學校)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