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6日,我終于踏上了去后藏圣地——日喀則的旅程。在我心目中日喀則是厚重的,不知想象了多少遍日喀則的模樣,扎寺倫布寺的輝煌,宗山寺的氣概,白居寺的精致……
說的八點出發(fā),我們去國防賓館接了那兩位從北京專程過來旅游的女孩,是剛結束旅游的北京某部隊兩位軍人的閨女。一到門口,只見一行人迎了上來,瘦瘦高高的便是張政委,都是軍人風范,從他們身后閃出兩位女孩子,一位亭亭玉立,總讓人想到林黛玉的樣子,難怪老公昨天回家來一直說:“張政委多有福氣,閨女長得多好?。∥乙羞@么個女兒多好??!”果然是仙女一般,且很淑女。另一位穿了藏裝,從臉到身材略胖,但眼神靈活,活潑有加,這兩位都是美女,年齡也相仿。聽說,兩位孩子回去后便要去德國深造。
“還是李師想得周到,讓夫人陪著去,我們沒有什么不放心的,一切就拜托您們了”張政委懇切地說,隨行又把一箱方便面、一箱礦泉水、一箱水果搬上了車,就在告別之后,張政委一行也要前往機場,先回北京去了。
我看兩女孩子并沒有什么不適應的,嘰嘰喳喳起來,僅幾分鐘時間,車就駛向通往機場的高速路了,她們就要拍拉薩河的景色,但高速路停不了。
“兩美女,別著急,后面的風景更美……”我們安慰她們。
“叔叔,阿姨,這是什么河???”
“這是拉薩河,雅江的一個支流”
“哇!這么寬,水這么清!”
穿過山洞,就是藏獒基地,我小心翼翼跟著兩位女孩進了藏獒基地,犬聲此起彼伏,低沉雄渾的聲音讓大地也在震顫,但我為這一只只金色的、黑色的、白色的猛犬們悲哀,這些藏獒都標上了價格,棕紅色的來自山南800萬,雪白的雪龍1000萬。它們高大的身軀蜷縮于小小的鐵籠中,發(fā)出無奈的嚎叫,它們用眼神注視著遠方,那是它們向往的草原,它們向往的自由。
雅江河谷完全是醉人的秋景了,路邊停著大大小小的車,游人都端著相機,金黃的樹,潔白的沙灘,碧藍的水,導游還竭盡夸張之能事,正在講這兒的水葬的故事,以滿足游人的好奇心。
車已駛上崗巴拉山,山下海拔大約在3600米的樣子,我們不停地急轉彎,一路盤旋而上,看那路,幾乎就有90度的樣子,上與天相接,下連著雅魯藏布江,好一種氣魄。在與藍天接壤處飄著經(jīng)幡,我知道圣湖已到了,在高處小小的平壩前,就已見到腳下的湖泊,那顏色比藍寶石更加璀璨奪目,湖水發(fā)出幽幽的光,見到它的那一瞬間,你的腦袋就是一片空白,一切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你只是要膜拜她,為她傾倒、為她顛狂。
大家都像夢境一般恍惚,從牧民手中挑選了一串圣湖畔的晶瑩的、五彩石串成的鏈珠,以此證實我確已來過這樣的人間仙境,我們不敢輕易眨一下眼,怕一睜眼它在面前消逝了,我也看見周圍的游人,他們仿佛也像著了魔一般,呆呆昵喃,他(她)像我一樣第一次感到人是多么的微弱,大自然是如此精深博大,剛才還在夸夸其談歐洲XX地方怎樣的游客,此時只剩一聲嘆息。
“?。√懒?,啊!太美了圣湖……”
羊湖邊有一群群羊兒悠閑地吃著草,兩美女追隨著牧羊女,她們完全忘記了時間,不肯離開,她們要把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癡狂全攝在鏡頭里,騎著白牛照相,與牧羊女合影;抱著小羊羔親吻……路旁有騎自行車旅游的人,他們馱著睡袋,天黑了,就歇息在湖畔。
走了許久,才見湖邊有牧民黑色的帳篷,他們是專程來朝拜圣湖的,露出潔白的牙笑著與我們打招呼,這一片沼澤地讓水草更加茂盛,夏日的痕跡還沒有完全褪盡,正是大地顏色最多最艷的一塊。
“一定餓了吧!前面就是我們要吃午飯的地方了”。
內地人一到拉薩就舒了一口氣,他們發(fā)現(xiàn)這兒的人很少,四處是空曠的原野,呼吸也跟著順暢了起來。而我們再往下面走,那更是人煙稀少,走過一輛車,迎來一個人,連山脊上的牦牛也停下腳,側著頭,探著身子,用純真的眼睛盯著我們。山脊上的牛正被陽光照成一條剪影,我們被深深吸引了,兩位女孩子拿著相機,我那小小的傻瓜相機真的是“傻”了,拍不下這美景,只得拍這“嘩嘩”流著的山泉水,山澗褐色巖石下開滿了褐紅色小花,這些小花像是從大海中剛爬上岸的密密麻麻的小螃蟹一般。
終于見到了幾間房屋,這里有兩三家四川人開的飯館,一掀門簾進去,吃飯的人都坐滿了,在這些地方吃飯的游人,大多是內地的游客,他們年青且打扮時尚,男男女女,三三兩兩,有說有笑。我點了許多菜:羊肉小炒、土豆燉排骨、回鍋肉、雞蛋炒苦瓜、醋溜白菜、三鮮湯,想她們也跑了大半天,一定很餓了,兩人也大吃起來,還說“菜好吃,好吃……”我想,這兩閨女雖是生在大戶人家,卻是教育得很好,很大氣,也不嬌情,真是難得。
一切都是如此的稱心如意,在午后的艷陽中看湛藍的天空中朵朵白云的變幻,看晶瑩的雪峰越來越近,看兩旁的大山或深或淺,或暗或明的色彩。把玩著相機,忙著在HF4上發(fā)出一張張剛拍下的照片,翻看網(wǎng)友們羨慕、驚嘆的留言,這就是我們所謂成功人生的模式,我們因為自己酒足飯飽而已不知天下還有許多的人正在挨餓;我們因為穿著舒適而保暖的衣服而不知天下還有人正在寒風中瑟瑟,聽著歌頌壯美西藏的歌,在午后昏昏欲睡中我們又駐足在另一個景點。是人造的景觀——滿拉水庫,本以為是人工修造的,一定有許多人為雕琢的痕跡,但并非如此,它位于兩峰最狹窄之處,峰與峰形成的深谷已被碧藍的水填滿。這兒的高山,不僅有這一汪碧水還有豐沛的水草,整個四周都是荒涼而貧脊的,既見不到牛羊,也沒有水禽,只有深邃、碧藍的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的水。但是仍然吸引了不少的游客,車停在窄窄的路旁,我還是決定下車去看看,風很大,是在山的埡口處,經(jīng)幡嘩嘩響著,我仍顧慮這些牧民要一哄而上推銷東西,但并沒什么人圍上來,他們仍端坐在自己的小攤前,大概三五個攤位,大都是中年婦女,黝黑的膚色,穿著藏袍,圍著頭巾,面前是擺的整整齊齊的小飾物,她們也不吆喝,這讓我大大松了口氣,徑自走上山丘中央的經(jīng)幡旁,再向下看,就是深不可測的淵潭,站著的巖石風化得很厲害,小碎石不斷滾下水中,許多年輕人又都往下面一塊突兀于深淵的大石塊去了,我不敢再去,頭已經(jīng)暈眩了,我站在巖石板上,在我不遠處的巖石石板上坐著個小女孩,她用純正的普通話在大聲念著“xxx鄉(xiāng)的卓瑪央金收就可以了,謝謝阿姨”。我感到很奇怪,又看了她兩眼,穿的是一般的衣服,臉也是白白凈凈,泛著一點紅,衣服也很干凈。
一個女孩抱著經(jīng)幡走過來,她一直微笑著,紅撲撲的臉上露出整齊而潔白的牙齒,在離我兩三步停下來叫我“阿姨,你好,你的不穿的衣服可以給我嗎?”因為我很緊張,以為又是來強行推銷東西或突然竄到我相機鏡頭中,然后要錢的藏族女孩,在納木措和卡諾拉冰川大家都領教了。我心想:我出門就這身衣服,我拿什么給你,我轉身面向深谷,看景物,那兩位女孩正在大石上拍得起勁,我又不敢先回到車上,怕這些孩子們糾纏她們,只好硬著頭皮站在那里,一轉身,那女孩在我面前,仍微笑著:“阿姨,你家里有舊衣服不穿,就給我吧!這是我的地址?!?/p>
我接過一張小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寫著:西藏日喀則地區(qū)江孜縣熱龍鄉(xiāng)白沙村普布收,郵編:857400。我這才回過神來,原來她是這意思。
“阿姨,小孩的衣服也都要,我有兩個兒子?!?/p>
我看她年齡不大,有些驚訝。
“我的大兒子今年都七歲了,在上學,小的3歲,他們的爸爸去城里打工去了?!?/p>
“哦”
“我看上還年輕嗎?”她很高興,不知何時周圍一群同樣抱著經(jīng)幡的年齡都相仿的十三、四歲的女孩子站在這里,都在聽我們說話,其中一個便是剛才坐在巖石上用手機打電話的女孩,這位兩個孩子的母親見大家過來,她便對我又笑了笑“阿姨,再見”便走了。
“我并不是外地游客,我從拉薩來”,他們一聽拉薩,便不由自主向我靠攏了一些。
“是,我還是一位老師呢!”因為見她們的樣子,我想這些可能都是學生,十月放假回家出來掙點零花錢之類。
“老師”,她們異口同聲重復著,又圍上來,話也多起來,那個剛才打電話的女孩對我說:“我哥哥就在拉中上高中,拉中你知道嗎?”
“知道??!”
“我去年也在八廓街打工。”
“是嗎?你沒有上學嗎?看你也不大??!”
“我讀完初中就不上學了,讓我哥哥上,這是我弟弟,也在我們村子上小學,我要照顧生病的奶奶?!彼χ鴮ξ艺f,又從背后拉出一個個頭很小的男孩,男孩子用很臟很黑的手也抱著幾捆經(jīng)幡,頭發(fā)都巴著頭皮,像巴地草一般,他也用好奇而純真的眼光看我,這群女孩子七嘴八舌起來。
“我也是這樣?!?/p>
“我也是,我們都是一個村子的。”
“你也不上學嗎?”我問這個小男孩
“我要上,今天放假,我就和姐姐到這兒來”他也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兩女孩也已走來了,男孩子激動地迎上去。
“哇,兩位姐姐好漂亮啊!”我們都笑了,不知他是真心驚嘆,還是有意恭維,這是一群多么善解人意,多么天真無邪的孩子們。
“來,兩位漂亮姐姐,這是本地的一些孩子,你們把地址都給這些姐姐們,她們都從北京來,回去以后不穿的衣服之類都寄給她們吧!”
兩位也欣然接過字條。
“太好了,我有好多淘汰的衣服都不知怎么處置,她們這樣挺好的,又不要錢,行,我們回去就清理出來,寄給你們。”
“你們的爸爸媽媽呢?”
“我們的爸爸都到很遠的拉薩、日喀則去打工,那里擺東西的是她的,她的,還有她的媽媽”女孩指著幾位說。
“哦!是你們的媽媽呀!挺不錯的,不去拉著游客賣東西呵!好多地方的景點都不是這樣的,大家都害怕了?!?/p>
“我們都不,我們去了八廓街,那里都是這樣賣東西的,我們不去打擾你們的。”
“阿姨,你看見了嗎?我們穿得好看吧!”
“這些都是那些叔叔、阿姨寄給我們的?!?/p>
“這,還有手機也是?!?/p>
難怪這些女孩們的穿著還挺不一樣,原來是這樣,這些像格桑花一般可愛的孩子們不再像他們的母親,她們不再在頭上、臉上涂酥油,好像知道皮膚白皙才美,她們也像城里姑娘一樣擦著防曬霜,手中拿著手機。
車已駛出去很遠了,從后車鏡中看到那群穿紅著綠的姑娘們都癡癡的,抱著經(jīng)幡目送我們,我的心中涌上一種滋味,一路上總是想到那微笑,那紅撲撲的小臉,那渴望的眼神,她們僅學到了那么一點知識,就知道懂得什么是文明,且把文明帶到一個村里、一個家里,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如果她們再讀到高中,再上大學又會是怎樣的呢!我就這樣一直想著她們走完了這次的旅程。
(作者單位:西藏拉薩市教體局教育研究所)
責任編輯: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