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具有“近親”關系的英語和德語在字母、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都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良好的英語基礎來引導學生學習德語,甚至可以采用“雙語”教學模式,德、英教學同時進行,使兩者互相借鑒、相輔相成,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德英對比 語言現(xiàn)象 雙語教學 復合型人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因而從前的外語專業(yè)學生以第一外語為專業(yè),第二外語為輔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需要了。為了增強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競爭力,更好地培養(yǎng)復合型學生,一些院校和專業(yè)開始嘗試實行以第二外國語(德語、法語、日語)同樣作為主修專業(yè),兩門外語平行教學的模式;也有學校實行了以德語作為主修專業(yè),英語作為副修專業(yè)的培養(yǎng)模式;另有許多院校則作為第二門外語為德語專業(yè)的學生開設了英語課。這樣能夠使學生在校四年學習中同時掌握兩門外國語,并能進行與母語一起的三門語言互譯。
目前國內(nèi)高職院校德語教學大多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以純德語教學為主,學生也往往僅以德語作為自己的專業(yè)方向,這就使得我們學生的知識結構較單一,在就業(yè)時缺乏強有力的競爭實力。如何讓高職院校的畢業(yè)生在就業(yè)時機會更多、成功率更大?“專業(yè)+雙外語”的教學模式值得一試。
這里的“專業(yè)”指的是除德語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如商務方向。所提到的“雙外語”指的是德語和英語?!皩I(yè)+雙外語”的教學模式是指我們的學生在學好商務知識的基礎上,“主修德語,強化英語”的雙外語教學模式,培養(yǎng)具備良好的德語和英語實用基本技能,主要了解德語國家的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國際視野,能夠較熟練運用德語和英語在涉外企事業(yè)單位從事外貿(mào)、外事、國際文化交流等工作的應用性專門人才。在具體的課程安排方面,由于??茖W制一般都是三年,所以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大一、大二兩學年。在這一階段內(nèi),德語方面,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可以開設每周八課時左右的《基礎德語》課程以及四課時左右的英語教學,同時開展商務基礎知識教學。第二階段:大三一學年,這一年為提高鞏固階段。在這一階段內(nèi),學生的雙語和商務方向?qū)I(yè)知識都已經(jīng)比較扎實,這時就應該把外語與專業(yè)知識結合起來。具體做法是在三年級上學期開設《經(jīng)貿(mào)德語》《德語商務談判》《德語商務寫作》等課程,再聘請各大相關企業(yè)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專家結合他們的實際工作經(jīng)驗來開設講座,或?qū)W生進行模擬商務談判的培訓,讓學生把已經(jīng)掌握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到三年級下學期就鼓勵學生到各大企業(yè)實習。
我們的學生都有多年的英語學習經(jīng)歷,已經(jīng)形成一套英語思維,因此,他們在進行德語學習,尤其在德語入門學習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把兩種語言進行比較,用已有的英語知識嘗試著分析解釋遇到的新的德語詞法、句法現(xiàn)象,以此促進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我們的德語教師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式德語教學。本文通過對德英對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證,通過實例的列舉,從而得出德、英“雙語”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德語和英語同屬印歐語系,有很深的淵源關系和許多相似之處。那么,在對比語言學指導下,把德英兩種語言進行對比教學,不但可以加快學習進程,還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如上文所述,德語初學者均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這一客觀事實使德英對比成為需要。教學過程中,在與學生討論某一德語單詞用法或語法現(xiàn)象時,經(jīng)常會有同學將其與某一英語單詞或語法進行對比,然后求證于老師。可見,德英對比在德語學習中是有必要的。再者,德英對比有助于保持并提高德語師資整體的英語水平。
就可行性而言,德英對比也是完全行得通的。初學德語的人大凡都有這樣的體會,翻開德語教材,很快就會有似曾相識的英語單詞映入眼簾,有拼寫和英語完全相同的,例如Name、Hotel、Taxi、Generation等;有拼寫和英語十分相似的,例如Englisch(English)、Januar(January)、das Archiv (archive)、Artikel(article)、bringen(bring)等。隨著學習的深入,進而還會發(fā)現(xiàn)德英在表達方式上的相近或存在意義相同的成語、諺語等:英語中有Good morning,德語中有Guten Morgen;英語中有My name is…, 德語中有Mein Name ist…;英語中有It is very nice of you,德語中有Es ist sehr nett von dir。這不僅引發(fā)了學生初學德語的興趣,而且在客觀上簡化了學生對于德語單詞、短語等各種表達形式的記憶,加快了學生初學德語的速度。而另一方面,英德兩種語言的相近、相似也會給德語學習造成某些障礙。英語對德語最明顯的負面影響發(fā)生在語音方面。我們知道,英語發(fā)音時口形小、聲音軟、連讀多,德語發(fā)音與之相反,口形大、聲音鏗鏘有力、連讀少。因此,初學德語時學生很容易帶上濃厚的英語口音。詞匯層面上也會有干擾,例如單詞書寫時,學生會習慣性地寫成英語的拼法,如將德語中的k(Kritik)與英語中的c(critic)混淆,將德語中的sch(Englisch)與英語中的sh(English)混淆。再如,有的德語單詞和英語的某個單詞拼寫幾乎相同,學生就很容易將兩者的含義聯(lián)系在一起,殊不知看上去寫法相近或相同的單詞在意思上卻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如:英語和德語中都有gift/Gift一詞,而且兩者都作名詞用,英語中gift意為禮物,德語中das Gift則表示毒藥;又如art/Art一詞,英語中art意為藝術,德語中die Art 則是方式、方法的意思。
由此可見,德語和英語之間的關系就像一把雙刃劍,既可以利用其相似處同時進行雙語的學習,同時也要避免英語在各方面對德語學習造成的影響和鋪設的障礙。下面我將具體對德英雙語做具體的實例分析。
綜上所述,我們從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對德英兩種語言進行了一些對比和探索。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德語和英語之間確實存在著許多的共同點和相似之處。因此,德、英“雙語”教學模式是可行的。在教授德語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很好地利用學生已有的較好的英語基礎,使學生能較快了解和掌握兩種語言的異同之處,使英語在學生學習德語的過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讓學生能夠更好、更快、更輕松地掌握德語。我相信,“專業(yè)+雙外語”的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應用德語教學中是可以實現(xiàn)的,經(jīng)過此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一批批社會所需的,既有經(jīng)貿(mào)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又同時掌握兩門外國語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許余龍. 對比語言學概論 [ M ] .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2]高等學校德語專業(yè)基礎階段教學大綱 [ M ].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3]Dora Schulz, Heinz Griesbach. Grammatik der deutschen Sprache [ M] .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4]Eichhoff Cyrus, Karin M., Rudolf Hoberg (Hrg.). Die Deutsche Sprache um die Jahrtausendwende. Sprachkultur oder Spr achverfall [ M ] . Mannheim: Dudenverlag, 2000.
[5]陳越祖. 德語詞匯學[ M]. 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5.
[6]嚴慶喜. 漢德英成語的比較和研究[A].日耳曼學論文集(第二輯)[C].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