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世界乒乓球技戰(zhàn)術的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各國都在探尋新的發(fā)展之路。乒乓球步法是技戰(zhàn)術的核心,步法的優(yōu)劣也常被用來衡量運動員整體技術水平的高低。本文首先闡述了乒乓球教學中步法訓練的重要性,進而介紹了乒乓球步法訓練的分類,最后提出乒乓球教學中的步法訓練要點。
【關鍵詞】乒乓球教學 步法訓練 訓練要點
一、乒乓球教學中步法訓練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乒乓球比賽的特殊性質決定了步法訓練的重要性。通常情況下,乒乓球比賽都是在室內進行,正規(guī)比賽的球臺長2.74m、寬1.525m、球臺高0.76m、球網(wǎng)高15.25cm。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球臺進行頻繁的前后左右移動,以此來獲得擊球成功。在移動的過程中,對來球進行快速的反應和準確的判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反應跟不上或是判斷不夠準確,那么很難使腳步到位,從而無法找到最佳的擊球點,這樣便打不出最理想的球,而且還有可能送給對手機會球。真正進行乒乓球比賽時,想要讓球按照自己的意愿落到最佳的擊球位置上只不過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想法,一般很難實現(xiàn)。由于乒乓球經(jīng)由球拍擊打后飛落到臺面上的速度、落點總是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所以運動員必須保持經(jīng)常性的步法移動才能找到最佳的擊球點從而得分。同時,為了在比賽中得分,運動員在擊球時總是要想方設法使自己擊打出去的球讓對手無法還擊,此時為了對付來球并準確還擊,并使擊出去的球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威力。運動員往往都是通過步法移動至最佳位置上進行擊球,只有這樣擊出去的球才有可能得分,這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步法訓練的重要性。如果在進行擊球時,只動手不動腳或是先動手后動腳,那么在比賽中便會因步法移動不到位而使比賽失敗。我國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張怡寧、劉國梁、馬琳等,能夠經(jīng)常在各類乒乓球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掌握了較為出色的步法。因此,在乒乓球教學中,教師應將步法訓練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這對于提高學生的乒乓球技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乒乓球步法訓練的分類
馬琳與王浩是我國優(yōu)秀的乒乓球運動員,他們能夠在比賽中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在于對步法的純熟運用。據(jù)有關資料顯示,馬琳與王浩在取得勝利的比賽中,使用次數(shù)最多的步法有小碎步、左并步、右單步以及跳步,這也充分說明了這四種步法的重要性。其中又以小碎步使用的頻率最高,該步法的主要作用是能夠調整身體的重心,并將主要的擊球步法銜接起來。一般在大范圍移動時,小碎步常被用作調整步,而在小范圍移動中,其可以作為擊球步來使用。例如,馬琳與王浩在從右向左移動時,常采用小碎步和并步,而由左向右移動時則經(jīng)常采用小碎步、右跨步和右交叉步;由后向前時常用右單步,由前向后則主要以跳步和小碎步為主。在步法訓練的教學過程中,可將馬琳與王浩使用頻率較高的步法作為教學重點。乒乓球的步法訓練有很多種方法,每一種步法也都有其獨到之處,下面簡要介紹幾種較為常見的步法:
(一)單步
單步的動作方法是以一只腳為軸,并利用另外一只腳向前后左右進行移動來完成擊球,在移動的過程中身體的重心始終放在移動的腳上。
(二)跨步
跨步的移動方法是兩只腳的前腳掌著地,然后兩腳內扣,利用其中一只腳蹬地,而另一只腳則向準備移動的方向跨出一大步,同時原本蹬地的一只腳跟上一小步或半步,此時的身體重心應移至跨步腳上。
(三)并步
并步的移動方法為兩只腳前腳掌著地,然后其中一只腳向另一腳并一小步或半步,當并步腳著地后,另一只腳則向來球的方向移動一步。
(四)跳步
跳步的移動方法是利用與來球方向的異側腳進行蹬地,并帶動另一只腳同時離地向來球的方向跳動。
(五)交叉步
交叉步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前交叉步,其移動方法是利用靠近來球方向的腳為支撐,并將腳尖調整至來球的移動方向,而另一只遠離來球方向的腳則在體前交叉,同時向來球方向跨出一大步并帶動身體向來球方向轉動,然后支撐腳向來球方向跟進一大步;另一種是后交叉步,該步法是在體后完成交叉。
(六)小碎步
所謂小碎步,就是很小、很碎的一種步法。其最大的特點是重心穩(wěn),能夠確保擊球準,步法比較簡單、時效性較強,可以起到銜接及調整步法的作用。小碎步的移動方法是在很小的范圍內做前、后、左、右不停地快速移動,借此將自身的位置調整至最佳擊球位置。
三、乒乓球教學中的步法訓練要點
(一)合理安排步法訓練方式
乒乓球教學中的步法訓練可以分為單一步法和復式步法訓練兩種形式。在訓練中,應當秉承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慢到快的教學原則,并結合手法練習情況,對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進行統(tǒng)籌安排。
1.單一步法訓練是步法訓練的基礎,其訓練成效的高低與學生步法水平的掌握程度息息相關。在訓練初期,教師應當僅僅圍繞還原步、并步等技術進行反復性練習。隨著訓練的逐步深入,要求學生掌握交叉步、側身步等難度較大的步法,鍛煉學生根據(jù)來球情況選擇步法的能力。
2.復式步法是指在擊球過程中配合使用兩種以上不同的步法。復式步法訓練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不同步法的相互結合,所以教師在訓練時應當選擇使用頻率較高的結合步法,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刹捎靡韵掠柧毞绞剑浩湟?,死球活練,即固定單線落點或使變線落點規(guī)律化,讓學生使用兩種以上不同的步法結合練習;其二,無規(guī)律步法練習,即讓學生根據(jù)不規(guī)律的擊球落點,選擇使用與此相適應的多種步法擊球;其三,應急步法練習。教師應當在多球教學中增加擊球的難度,如利用擦邊球、擦網(wǎng)球來制造練習中的意外環(huán)節(jié),鍛煉學生隨機應變能力,為應急步法練習奠定基礎。
(二)重視準備姿勢訓練
準備姿勢是步法訓練的基礎,教師必須重視準備姿勢訓練,及時糾正學生準備姿勢易犯的錯誤,提高步法訓練成效。首先,教師要加強學生兩腳站位開立訓練,使學生掌握好兩腳之間的距離,既保持身體重心的低穩(wěn)度,又要使身體具備一定靈活性。學生經(jīng)常會存在兩腳站位開立過寬或過窄的情況,針對開立過寬的情況教師可采用兩人一組做練習的方式強化訓練,使學生相互糾正錯誤動作,針對開立過窄的情況,教師可采用增加腿部力量練習的方式,使學生逐步具備能夠承受標準站位開立所需的腿部力量;其次,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兩腳呈外八字、姿勢僵硬的錯誤。教師可通過平時的原地微動放松狀態(tài)的動作練習來緩解學生訓練時的緊張情緒。
(三)強化步法移動訓練
教師要強化步法移動訓練,增強學生對移動步法重要性的認知,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耐力,掌握好身體重心。教師可以采用視覺信號和口令信號的方式加強學生步法移動練習,并且結合有規(guī)律或無規(guī)律的發(fā)球做步法訓練,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及時蹬地、轉移重心的步法移動習慣,增強敏銳的判斷力,從而在步法移動時能夠搶占最為有利擊球位置。教師應讓學生在平時訓練時,將注意力集中于球的運動變化上,善于觀察對方擊球動作和拍面角度的變化,以準確判斷球的落點和旋轉狀況,提高自身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在移動前保持上身稍微向前傾斜,自然彎曲兩膝,運用前腳掌著地掌握身體重心,以便于隨時移動步法。
【參考文獻】
[1]耿彬.湖北省少年男子乒乓球運動員步法測評指標體系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5).
[2]秦海.關于直拍乒乓球運動員步法及訓練的幾點探索[J].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5).
[3]馮峰,竇海波.高校乒乓球選項課教學方法的探索[J].中國科技財富,2010(22).
[4]張東,柳絮.高校普修課中乒乓球教學方法探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8(6).
[5]滕輝,黃志玲.近20年乒乓球步法科研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