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進入課堂教學,通過教師調動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課堂在情、在境中擴大,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本文結合個人的課堂教學經驗,談談音樂、繪畫、戲劇、朗誦和表演等藝術手法在中專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運用。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景 音樂渲染 繪畫刻畫 朗誦描繪 短劇表演
情境教學進入課堂教學,通過教師調動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課堂在情、在境中擴大,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教學中一旦出現“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發(fā)揮好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效應,不僅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個人認為,在眾多的課堂教學方法中,情境教學法力求營造輕松愉悅、活潑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在主動的學習中享受快樂,是能把語文課教“活”的最好方法。
情境教學法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種多樣?,F結合本人的課堂教學經驗,談談音樂、繪畫、戲劇、朗讀和表演等藝術手法在中專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運用。
一、優(yōu)美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神奇的語言,它可以直達聽眾內心的深處,喚起情思,引發(fā)共鳴。如果在課堂上適當的使用音樂渲染的方法,則在課堂氣氛營造上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若能有效地運用音樂進行情境渲染,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中,如果能夠配上情調和諧的音樂作背景,就更能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感受,從而營造出更強烈的情感氛圍。背景音樂的選擇同范讀課文語調的選擇一樣,也應同文章的基本情調一致才行,否則,背景音樂非但不能促進情境的設置,反而會影響課文本身的感人色彩。比如在《荷塘月色》一課配以《月光奏鳴曲》,顯得恬靜和美。還有教學戲劇《白毛女》選場的開場時配以《二泉映月》,顯得凄涼、悲切,就可以讓學生很快沉浸到戲劇的主體環(huán)境氛圍中去,更能深刻體會“白毛女”一家的悲慘遭遇,從而加深對戲劇主體的認識。另外,我還常常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適時跟著唱上幾句,此舉能有效地振奮學生的精神、引起學生的注意、加深學生的記憶,且效果遠遠勝過多媒體和錄音機。例如在教《友誼》時,我會深情地唱上“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懷想,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美妙的歌聲會感染學生,使學生感受到友誼的珍貴、溫馨和偉大,喚起同學們珍惜朋友的情誼。
二、簡筆繪畫刻畫情境
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揭示了詩與畫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樣,借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的內容直接具體化、形象化。 除了多媒體展示圖片外,教師的簡筆畫同樣能吸引學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雖然自己的繪畫水平實在有限,但是還是可以以此引導學生在腦海里形成自己的圖畫。比如說我在講述《長城》時,我會讓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和參考資料讓學生畫出長城的大概模樣,特別是在第一部分中講到描寫眼前的實景。雖然有些同學畫的不是特別的形象,但是根據這些簡單的圖畫,學生理解、背誦這些文段就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看到他們在背誦的時候自己還在看紙上的圖畫,做相應的動作,這樣就能更加形象、直觀地理解課文的相關內容。
教師還可抓住喜畫樂畫學生的特點,激活學生的興奮點,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如在教學《荷塘月色》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你們喜歡荷葉嗎?碧綠的荷葉是美麗迷人的,它是動物的樂園,是荷花妹妹的鏡子,是小雨點的搖椅,現在就讓我們變成精靈,插上翅膀,飛到荷花池里去看一看。你們看到什么,把它畫下來!”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學生們開始動筆描繪他們想象中的荷葉。這時,一張張碧綠碧綠的荷葉,一位位活潑可愛的小動物,一朵朵身穿花衣的荷花妹妹……在學生的筆下誕生了。把自己的圖畫講給大家,更是學生們喜歡的一道佳餐,在爭先恐后中,一句句比喻貼切的句子,一個個奇思妙想的故事,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童話編出來了。這時順勢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之中,這樣的課堂,學生怎能不激情滿懷,又怎能不積極主動地參與?
三、感情朗讀描繪情境
朗誦就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作活動。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美學家王朝聞說:“朗讀者的高明之處,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悅耳的音和調,主要在于他進入了文學作品所規(guī)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體驗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調、顏面表情?!痹谄綍r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忽視用“情”去朗讀。朗讀不是簡單地把文字轉換成聲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讀,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這種情來自于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們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他們有所體驗,從而形成入神的音調、顏面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語感。
教師的示范朗讀,對于營造感情氛圍,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更是至關重要。所以,教師在作范讀時,就不能僅僅是簡單地把文字流暢地讀出來,還要感情充沛,注意抑揚頓挫,并且善于傳達作者細微的情感變化。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文體,創(chuàng)設不同的感情基調。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熱烈,有的深婉、綿延,教師就要領會作者的感情,為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基調,對像《滿江紅》這樣激越、熱烈的,教師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調和迅捷的語感來感染學生,對深婉、綿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轉音調和舒緩的語速來熏陶學生,如季羨林的散文《月是故鄉(xiāng)明》等??傊槍Σ煌奈恼?,教師要通過富有感情的誦讀,營造不同的感情氛圍,讓學生進入不同的課文情感意境。
四、短劇表演塑造情境
在戲劇、小說、散文的教學中可以借助表演來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美感的情境,直觀再現課文中的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學習積極主動性。
比如在講授朱自清的《背影》的時候,我找三個同學,一個扮演其中的主人公“我”,一個扮演其中的“父親”(找一個個子稍微矮一點的同學扮演),一個旁白(朗讀課文)。通過小品的方式展示給同學,學生們看到“父親”挪著肥胖的身體(用講臺作為站臺)艱難地為“我”買橘子的場景,看到“父親”在臨行前對“我”的細細叮嚀,學生仿佛體會到了作品中的父親對“我”的那種深摯的愛。又如,在教學文言文《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可以把故事情節(ji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編自演,分組表演。學生們在認真研讀課文的基礎,相互討論。他們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課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點,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在笑聲和表演中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在課堂上,我還注重運用投影、錄像、音響、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媒體,使原本單一的教學手段變得多樣、生動,使課堂由“黑白、平面”變得“彩色、立體”使課堂成為富有張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場,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情不自禁地“樂”語文。比如在講戲劇《雷雨》時,我先給學生播放電影視頻,然后讓幾組學生模仿表演,評選出表演最出色的一組,表演優(yōu)秀的學生得到老師贈送的小禮物。接著大家討論:為什么表演最出色的學生最貼切劇中的人物形象?請學生講自己表演這一角色的內心感受。這樣,被表揚的學生得到鼓勵,激發(fā)了他學習的興趣,其他學生在輕松幽默的課堂氛圍中也學習了知識。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運用,遠不止以上幾種方法,如多媒體展示、實物演示等等。但無論怎樣,目的只有一個,即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創(chuàng)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達到陶冶學生審美感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和掌握各種語文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