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著名學者Lakoff和Johnson的隱喻理論,對隱喻理論應用于英語詞匯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研究,探討了隱喻概念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并為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如將隱喻理論帶入課堂中來提供了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
【關鍵詞】隱喻 英語 詞匯教學
隱喻(metaphor)一詞最早源于希臘語。對隱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的《論修辭》,隱喻作為重要的認知方式,對人們認識事物、事物概念結(jié)構(gòu)的形成、語言的發(fā)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隱喻理論研究把語言看作一種語言現(xiàn)象。現(xiàn)代隱喻研究超出了修辭格研究的范圍,伸展到知識論和認知論的研究層面上。普通語言中大約70%的表達方式來自隱喻概念,語言的本質(zhì)就是隱喻。
著名隱喻理論學者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將隱喻的研究真正納入認知語言學研究的范疇,將隱喻的本質(zhì)定為“是以另一件事情或經(jīng)驗來理解和經(jīng)歷一件事情和經(jīng)驗,是從一個概念域或認知域向另一個概念域或認知域的映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現(xiàn)代隱喻理論的影響下,外語教育研究者開始意識到隱喻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我國學者從20世紀90年代起也開始了對西方隱喻理論的介紹和對隱喻的研究工作。隱喻研究和外語教學最容易結(jié)合的方面是詞匯教學。因為一方面“概念隱喻”在很大程度上構(gòu)成人類思維的基礎;另一方面,因為隱喻詞匯一直是詞匯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反觀今日之英語教學,即使在高校英語教學層面,教師將隱喻理論付諸于課堂之中的亦比例不高,大多推責于操作性不強或是缺少實踐性強的結(jié)合方式。針對這一情況,本文對此進行了論證和探索。
一、隱喻理論應用于英語詞匯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隱喻理論對語言詞匯教學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隱喻是人們思維、行為和表達思想的一種系統(tǒng)方式,是語言和思維發(fā)展的基礎。語言是隱喻性的,隱喻是人類擁有的最具語言生成力的力量,是詞義發(fā)展的重要方式。隱喻的教學功能體現(xiàn)在隱喻能夠利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共有的經(jīng)驗基礎,在教師的理性知識與學生的知識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在外語詞匯教學中提高隱喻意識具有其強烈的必要性。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基本上都不太注重詞匯隱喻意義的教學,這對于整體把握詞語意義是極大的損失。
隱喻概念是連接具體和抽象概念的紐帶,它有助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具體概念域的語言單位來表達抽象概念域的意義,這既可豐富其語言表達手段,又能使其語言表達符合英語母語者的認知和語用習慣,更能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將隱喻理論運用于英語詞匯教學中不僅是必要的,并且是可行的。
二、隱喻理論應用于英語詞匯教學的操作方式
(一)將英語詞匯教學扎根于詞匯原型意義基礎之上
隱喻是語言的“基石”,日常生活中70%以上的詞語表達源自隱喻所體現(xiàn)的隱喻思維過程。受隱喻思維影響,當日常生活中缺少表達某一概念的詞匯時,人們常常會從已有詞匯中借用形狀、功能、性質(zhì)等方面相似的詞匯來替代,使之從始發(fā)模型向目的模型轉(zhuǎn)化。根據(jù)Lakoff和Johnson的調(diào)查,絕大多數(shù)作為始發(fā)模型的詞(喻體詞)不僅都是實體性概念的詞,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詞,在表達時,這些詞被頻繁使用,且與其他詞匯搭配使用的情況很普遍。如,the foot of a mountain,footnote,footstep等等。
隱喻既然是詞匯產(chǎn)生、詞義延伸、語言運用的重要來源,那么在英語詞匯教學實踐中就應該注重詞匯的隱喻性質(zhì),講解單詞,追本溯源,尤其是要注意從隱喻角度講解單詞的意義來源,加強學生對詞匯的主動理解思維力培養(yǎng),借此強化學生的隱喻認知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首先向?qū)W生闡明學習基礎詞匯的重要性,講解基礎詞的基本含義、詞組搭配、隱喻意義、引申意義等。而絕非帶領學生一味地花費很多時間進行對詞匯的死記硬背。
(二)教育學生借助隱喻理論來完成詞匯總結(jié)學習
根據(jù)Lakoff的觀點,隱喻是人們思維、行為和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即隱喻概念。隱喻是跨概念域的整體映像,隱喻式表達只是跨概念域映像的外在表現(xiàn)。人們總是參照他們所熟知的,具體的概念來認識、思考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在表達上,人們往往用一個概念的詞語來描述另一個概念。有關概念映射的例子很多,如My brother Mike is a monkey。在這個句子中,monkey可以有多重解釋:“好動”“機靈”“調(diào)皮”“模仿能力強”。選擇何種喻意取決于說話者在某些情感因素的影響下,主觀上認為monkey在哪些方面與John有相似之處。
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還可運用隱喻概念引導學生總結(jié)兩個相關概念域的共同詞匯。以money is water為例,water有水流、(水的)流量,(水)結(jié)冰的映射意義,而money有流通的貨幣,(貨幣)流量,(資產(chǎn))凍結(jié)的映射意義。因此水的概念域可以映射到money這個概念域中來,也即變成其詞義上的延伸及歸納。水是人們熟知的概念,對于描述水的形制的一系列英語詞匯,學生一定不會感到陌生。當通過隱喻思維把“水”這個概念映射到“貨幣”這個概念域的時候,描述水的性質(zhì)的一系列詞匯便可以同樣用來描述“貨幣”這個概念。在詞匯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將這兩個概念域相關聯(lián)起來,對其進行對比和總結(jié)。這樣,學生可以輕松地掌握有關貨幣概念的一系列詞匯,從而在頭腦中形成關于貨幣的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詞匯框架。進而使得學生在實際語言交際時,能準確自如地選詞表意。
(三)通過不同語言隱喻的差異性來獲取詞匯的深層意義
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一種認知方式,還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對文化的反映。不論是原始思維,還是后來的隱喻,作為一種生動活潑的語言現(xiàn)象,都不可避免地包含了眾多的文化信息,并通過自己獨特的表達形式充分體現(xiàn)出來。對隱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一個民族文化模式的熟悉和掌握。源自不同的文化及不同經(jīng)濟體制的隱喻往往體現(xiàn)出不同民族,甚至是同一民族不同社會群體間的差異性。如,在中文中,“龍”時常被賦予“英雄才俊”“強盛偉大”的意義,而在英語中,“龍”的對應詞“dragon”則是指能噴水的怪獸,是“兇殘、貪婪”的象征。所以,“亞洲四小龍”被譯為“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英語中brass(黃銅)喻指“厚臉皮”,因而有了brassy,brazen-faced等表達方式,而漢語“黃銅”就沒有相應的隱喻意義。
在通過隱喻進行意義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那些有文化差異的隱喻,避免學生在建構(gòu)意義時,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將有文化差異的詞義直接等同于原有的母語認知結(jié)構(gòu)中的某些表面看來等同而實際不同的所謂“對等詞”。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詞匯不僅涵蓋了一個民族的思維模式,更浸透了該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因此,教師應在平時上課過程中多多輸出英語風土人情、思維方式、文化內(nèi)涵方面的知識,以幫助學生有意識地學習和掌握英語語言和文化之間相同的概念隱喻。
結(jié)語
詞匯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教師應積極吸收傳統(tǒng)詞匯教學的優(yōu)點,同時不斷地挖掘新的理論并運用于其中。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使我們認識了隱喻這一強大的認知工具。語言作為以隱喻方式認識世界的外在符號,處處體現(xiàn)其隱喻特性。認知語言學李凌云使我們加深了對語言學習過程的了解。隨著對認知語言學的深入研究,隱喻認知理論將其準確運用到英語詞匯教學中,這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詞匯學習的認知意識,從而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任紹曾. 詞匯語境線索與語篇理解 [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
[2]束定芳. 語言與文化關系以及外語基礎階段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問題 [J]. 外語界,1996(1).
[3]肖名麗. 隱喻的認知方式及其文化闡釋 [J]. 山東外語教學,2001(1).
[4]汪榕培. 英語詞匯學教程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5]趙艷芳. 認知語言學概論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