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真實情景,引導學生說“實”話
兒童語言學習是從日常語言環(huán)境中習得的,其一般規(guī)律為:從聽別人說話進而模仿說話,逐步掌握和運用各類詞語,并按照言語表達規(guī)則表達自己的意思,用語言與人交流。這一習得語言的過程對小學階段英語教育有積極意義。課堂是學生獲得英語知識的主要途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習得環(huán)境,但所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需要以真實為前提,引導學生說“實”話。
1. 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引導孩子說“真”話。
【案例1】
上課鈴聲響后,老師和熟悉的孩子們打招呼:
T:Hello!How are you?
S1: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
T:I?蒺m good.
T:Hi xx, How are you doing?
S2:I?蒺m fine.
T:Oh,I?蒺m glad to hear that. And maybe you will like this sentence—“I?蒺m pretty well. ”(呈現(xiàn)笑臉,表示心情不錯。)
T:How about you xx?Are you sad? (呈現(xiàn)不開心的臉,表示心情不好。)
S3:No.
T:Are you pretty well?
S3:Em...no.
T:How are you?
S3:I?蒺m so so.
…
從以上的案例片段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不再是對著全班象征性地問候How are you?學生們也不再是千篇一律地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教師在交流中能注意引導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這樣的交流具有真實意義。此片段中教師能借助圖片引導孩子領悟I?蒺m pretty well.的意思,讓學生明白心情好的表達除了I am fine,還可以是多樣的。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聽,進而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回答交流,從而提高聽說教學的效率。
2. 尊重個性表達,鼓勵孩子說“實”話。
【案例2】
T:Can birds fly?
Ss:Yes, they can.
T:Can you fly?
S1:No, I can’t.
T:(微笑著對他說) But one day maybe you can!
T:Can elephants sing?
Ss:No!
(突然有位孩子舉手給了不同的答案)
S2:Yes!
(全班哄堂大笑)
T:Why?
(教師給予他充分的表達機會)
S:In stories.
(全班掌聲雷鳴)
在此案例中,教師能善于引導孩子積極思維,在孩子回答I can?蒺t fly.時給予他一雙想象的翅膀,“But one day maybe you can! ”讓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也許是這樣,我們才明白了大象會唱歌的精彩理由——“在童話故事里”。每個學生都是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不要以為英語課堂里永遠沒有語文課堂的妙趣橫生。不是孩子們不會,而是教師要相信他們,尊重孩子的個性,引導他們大膽地說,下個精彩定會讓你感動!
二、趣味聽活動,引導學生愛“說話”
好玩、愛動,喜歡說、唱、模仿和表演,酷愛各種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性,遵循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的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相應的靈活的聽說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趣味活動中聽,在聽的活動中發(fā)展說的能力,讓學生愛上“說話”。
1. 模仿錄音、角色表演,讓孩子模仿學說。
課堂教學應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索知識,變“學會”為“會學”。據(jù)此,教師要增強課程意識,遵循“大量輸入和有控制輸出”這一原則,針對英語課時少、內容多的現(xiàn)狀,突出興趣培養(yǎng),強調語言運用,實現(xiàn)課程與教學的整合,利用教材錄音、故事動畫為我們提供的大量以日常交際為目的的聽說訓練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出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模仿學說,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案例3】
以下教學片段選自廈門海滄延奎小學陳琴琴老師的The Three Bears.
T:(教師利用課件播放故事動畫,呈現(xiàn)Father Bear 的圖片)This is...
Ss:Father Bear.
T:Is he fat?
Ss:Yes.
T:(戴上Father Bear的面具)I’m Father Bear. I’m fat.
(教師讓一個小組的學生輪流戴上面具分角色模仿動畫視頻中的話語;然后,教師逐個呈現(xiàn)其他故事人物與物品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說出:I’m Mother Bear. I’m big./ I’m Baby Bear. I’m little and cute.)
在這一片段教學中,教師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故事動畫,引導學生們在聽中模仿,在表演中表達,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熱情高漲,有效地提高了聽說教學的效率。
2. 歌謠創(chuàng)編、歌曲演唱,讓孩子喜歡表達
單一知識傳授的課堂顯得枯燥、沉悶,教學效果不佳。在課堂上引入歌謠讓學生唱一唱,借助歌曲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使學生在快樂的旋律中得到審美愉悅,增進情感體驗,這對提高學生聽說能力有較大的幫助。以教學This is the River Thames為例,我引導孩子們在聽讀課文名勝介紹之后,在四人小組中嘗試看圖填空The River Thames is?搖 and?搖?搖 . It’s also?搖?搖 and?搖?搖 . Big Ben is?搖 ?搖?搖 and?搖?搖 ?搖?搖. It’s also?搖 ?搖?搖?搖and?搖?搖 ?搖?搖. Tower Bridge is?搖 ?搖?搖?搖 and?搖?搖 ?搖?搖. It’s also?搖 ?搖?搖?搖 and?搖?搖 ?搖. Hyde Park is?搖?搖 ?搖?搖and?搖?搖 ?搖.It’s also?搖?搖 ?搖?搖 and?搖 ?搖?搖?搖.
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創(chuàng)編Chant,并加上旋律,唱出有趣動聽的歌曲。例如,他們用兒歌London Bridge的旋律,唱出了以下新曲: Big Ben is tall and old.Tall and old.Tall and old. We like tall Big Ben,we like old Big Ben.
看似普通的歌曲創(chuàng)編,其實是反饋學生聽力思維動態(tài)的有效載體。通過小組的合作表演,用簡單的方式表達他們所喜歡的景點,使學習更加富有樂趣。
小學英語歌曲的教學過程也是教師自身學習、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遵循適時、適當和適度的原則。首先,所選英語歌曲必須適合兒童歌唱,有利于小學生多元智能的發(fā)揮。教師應把國外兒童歌曲中那些原汁原味的優(yōu)秀作品作為首選教材。其次,英語歌曲的選擇應該符合教學的需要,緊扣教學內容,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掌握并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生邊唱邊學,寓教于樂,學習效果顯而易見。最后,運用英語歌曲進行教學時,要避免把英語課上成音樂課。總之,教師要大膽把教材中的英語歌曲或學生熟悉的旋律加以修改或編撰,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既能快速掌握又印象深刻,切實提高聽說教學效率。
3. 情景任務、言之有物,讓孩子正確表達。
詞匯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當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師認為詞匯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認讀單詞,他們在教學中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反復教反復練,然而學生獲得的只是一個個孤立的單詞,而不是有機的語言交際材料,以致無法進行簡單的表達或交流,偏離了語言學習的目的。
英語單詞只有在組成句子和話語后,才能發(fā)揮其交際功能。在教學中,我們要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境,以句帶詞,以句達意”這一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把單詞放在句子里學,在詞與事物之間建立聯(lián)系,這樣學生才能聯(lián)系具體的語境記憶和運用單詞,做到言之有物,提高表達交流能力。
三、Duty Report,綜合提高發(fā)展聽說能力
著名的語言學家Van Patten 給我們提供了如下的語言習得圖解模式:
input→→→→→→intake→→→→→→developing system
輸入?搖 ?搖?搖?搖?搖內取?搖 ?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完善
(該圖示中的“完善”就是輸出,從“內取”到“完善”的過程即為內化)
根據(jù)Van Patten的觀點,語言輸入和積累是學習語言的基礎,是前提;但語言在輸入之后并不一定馬上就能被習得,學習者只有通過將輸入的語言信息進行處理,通過知識的內化,進而實現(xiàn)理解性輸出,才能最終實現(xiàn)語言的習得。因此,語言學習不能停留在單純聽讀、朗誦、記憶等語言輸入的層面上,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輸出,是靈活地創(chuàng)新地應用。“語言輸出并不僅僅是語言能力的運用和表現(xiàn),而且是語言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绻麤]有語言輸出,而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是不可能的?!倍鳧uty Report正是這一語言輸出訓練最好的形式之一。播報內容可以是自畫像的描述、自編歌謠的表演、課文內容的改編等。
課前Duty Report操作規(guī)范包括:1.播報內容必須控制在3~5分鐘以內,否則會影響到課堂主體教學。2.必須事先寫好(或整理好)播報內容,并送交老師面批,不打無準備之仗。3.上臺作報告時,可以帶講稿,但是不能讀稿。
Duty Report不是一種簡單的英語課前準備活動,而是一種長期的積極訓練,它應該具有較高的組織性、計劃性和實效性,與課堂教學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它又具有其獨特性和潛在力,能在聽說能力的綜合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積極發(fā)展聽說技能,即為“動”聽“巧”說。讓我們本著“一切為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扎扎實實地投入到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研究中,讓孩子們自信的微笑成為我們最大的驕傲!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 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