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總是充滿誘惑的,而對于生在鄉(xiāng)下的男孩子來說,最大的誘惑就是在水庫里游泳了。暑假來臨,有時一個人,有時成群結(jié)隊,常會去水庫里泡上一兩個小時。那一年,一記響亮的耳光令我終生難忘。
那年,我上小學(xué)六年級。我的班主任叫牛鳳珍。牛鳳珍老師個子很嬌小,似乎一件軍用大衣就可以把她包裹得嚴嚴實實。她有一張娃娃臉,而且是好看的雙眼皮。笑容格外迷人。我記得她喜歡穿一件黃里泛白的燈芯絨上衣,似乎那每一道深深的條紋里面都寫滿了她的青春故事,都刻下了她的美麗往事。
牛鳳珍老師很少發(fā)火,但一發(fā)火,冷若冰霜,面色鐵青,人也似乎老了好幾歲。我現(xiàn)在常想,她很少發(fā)火是因為她的仁慈和寬容,還是因為她怕衰老?
那一年的麥收時節(jié),艷陽高照。知了都熱得不愿意唱歌了。村子里面到處都是大幅的標語,什么“大干紅五月”,什么“龍口奪食”,其實意思只有一個:快快地把地里的小麥收回來。村子里都見不到人影,全在田野里面忙碌。
我們接到學(xué)校的通知,去支援農(nóng)民伯伯麥收。而學(xué)校,一般是接到了政府的通知。直到現(xiàn)在我都沒搞明白,我們這些農(nóng)村的孩子,各自回家?guī)兔Σ痪屯晔铝寺?,何必還要什么集體行動,把自己搞得像城里的人不遠萬里來到鄉(xiāng)下支援農(nóng)民夏收的樣子。我們班去的地方,是我們十二生產(chǎn)小隊,挨近水庫。我很興奮。那時的我,雖然只上小學(xué)六年級,但已經(jīng)有了兩年的泳齡了。
我平時游泳,都是偷偷摸摸的。因為爺爺脾氣很剛烈,家法甚嚴,我吃過不少苦頭。最慘的一次,是爺爺在水庫邊找我,我同學(xué)慌忙通知我說:“武林,你爺爺來了!”嚇得我趕緊躲進荷葉叢中,等爺爺走后,我才敢鉆出來。但我發(fā)現(xiàn),爺爺把我的褲子和上衣都抱回家了。我只好熬到晚飯時間,趁路上沒有行人,然后折一柄荷葉往肚子下面一擋,貼著墻根偷偷溜回了家里。而這一次,是全班同學(xué)撿麥子,我可以名正言順地去游泳了。
到了水庫邊的一棵大柳樹下,牛老師宣布了紀律:任何人都不能游泳;聽到哨子聲,統(tǒng)一在這里集合,然后回學(xué)校。我當時心里一沉,這個牛老師好像我們肚子里的蛔蟲,提前知道了我們小小的心思。撿麥子不是割麥子,不必要集中,所以大家像小麻雀一樣分散在麥地的各處。我則和幾個要好的同學(xué)結(jié)成一群。麥地在高處,往旁邊一看,水庫里的情景便盡收眼底。水里的撲通聲,聽得見;有幾個人在游泳,也數(shù)得清。
麥地里沒有樹,盡是被收割后的麥茬。太陽就像一個大烙鐵一樣,狠狠地把它的熱量烙在每個人的身上。不一會兒,我們就受不了了。汗珠直淌,眼睛都睜不開了。我提議,去游泳。沒想到大家都不敢響應(yīng)。其中有一個說:“你要是敢?guī)ь^,我就敢去!”幾個人都看著我,隨聲附和。我說:“走,我?guī)ь^,牛老師不一定能發(fā)現(xiàn)!”
這一下水,可不得了。真像是魚兒放進了水里。一會兒狗刨,一會兒仰泳,一會兒雙手抱著雙臂看陽光,一會兒自由泳……水里面,不是白花花的小肚皮,就是濕漉漉的小腦袋。游來游去,什么都忘記了。突然,一個同學(xué)慌慌張張來了,喊:“快快快,牛老師讓我們集合!”我們幾個誰也不管誰了,穿上衣服撒腿就往大柳樹下跑。到了柳樹下,我才發(fā)現(xiàn),全班同學(xué)都已經(jīng)在這里了。牛老師氣呼呼地來回踱步,焦灼,憤怒。長大以后才明白,其實,老師最大的體會是害怕和恐懼。她怕我們出事!
我們排好隊,牛老師歇斯底里地喊:“說,你們是誰帶的頭!”
牛老師從我們幾個人面前走過,每到一個人的面前,都要仔細地審視幾眼。我很緊張,心里直說:“哥們,都別出賣我??!”空氣如凝固了一般,似乎都能聽得見我們的心跳。
當牛老師走近我身邊的時候,再也不挪動腳步了。她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我,說:“是不是你?”我一邊說“不是”,一邊用余光偷瞄我的同伙。天哪,他們都悄悄地瞥著我。
也就是說,他們已經(jīng)具體暗示給了牛老師:“是安武林帶的頭!”
牛老師威嚴地說:“我最后再問你一次,是不是你帶的頭?”
我看到她的身體在不停地發(fā)抖。
我囁嚅地說:“不是!”
“啪!”一記響亮的耳光結(jié)結(jié)實實地打在我的臉上。我看見無數(shù)個星星在我的眼前飛舞!之后的一切,我都不記得了。
晚上,牛老師來我家。我被父親趕到院子外面。隱約中,我聽見父親說:“打,打狠點,別心慈手軟!要是換作他爺爺,非把他捆在樹上暴打一頓不可。”
月亮圓圓的,掛在棗樹的枝頭。想到爺爺知道我游泳的嚴重后果時,我不寒而栗。那個時候,真是年少無知啊。自己的自由和痛快,卻是別人擔驚受怕?lián)Q來的。當明白這一切的時候,那響亮的耳光和熱辣辣的疼痛,就變成了月亮溫柔而又深情的撫摸。
(責(zé)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