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說:“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眹页雠_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作為一項普惠性公益活動,應該像陽光一樣能夠“均衡分配”到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教育公平”的陽光沐浴下成長,這應該成為我們的追求和價值取向。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一種理念
在教育公平的吶喊聲中,在現(xiàn)行教育體制評價標桿下,仍然存在教育的不和諧音符,致使共處一校的學生天然地被分為了三個群體——“重點生”“邊緣生”和“雙差生”。他們在學校生活中的差距,不僅表現(xiàn)在享受的教育資源的差異,而且體現(xiàn)在教育的人格權(quán)利與在學校的整個教育質(zhì)量保障體系中,“重點生” 是太陽,“邊緣生” 是月亮,“雙差生” 往往成為教師教學的遺棄者,失去了課堂提問、作業(yè)批改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這是由于學校、教師扭曲的辦學定位和“因分施教”的不公平的教育理念而導致的,最終使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而教育公平所追求的是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上的提高。
讓課堂彰顯教師的教育公平
每個孩子走進學校大門之后,基于學生獨立而平等的教育人格,他具有天然的平等的受教育權(quán)利。其實,教師的教育公平體現(xiàn)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課堂上教師一個關愛的眼神,一次鼓勵性的作業(yè)批改,一次激勵性的答題評價等。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享有聽、問、答等權(quán)利。我們不能因為學生的“分數(shù)”而將他們劃分為高低貴賤、三六九等。學生人格上的平等,這是一切教育平等的基礎。學生在教育資源分享上的平等,包括師資、課程資源、教學設施、教學時間的平等,這正是教育人格平等的體現(xiàn)。我們不能人為地向某些學生傾斜,而剝奪另一些學生的機會,這樣只會導致差生越來越差,“他們”自然會成為班級不穩(wěn)定的因素,導致校園事件的發(fā)生,甚至會早早輟學,年少時就誤入歧途。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也是學校教育的悲哀。作為教師,應放棄教學中的功利思想,對班級中的弱勢群體賦予生命之愛,以民主管理和人文情懷,還學生公平的教育機會,在平等的教育機會下,實現(xiàn)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實現(xiàn)實質(zhì)上的教育公平。
讓考試等級認定張揚教育公平
胡錦濤總書記說,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但絕對不是教育上的平均主義,排斥教育競爭,沒有競爭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學生之間、教師之間應該形成競爭,形成你追我趕的教育教學局面,校園才有活力。有競爭就有評價,這需要學校、班主任、教師制定相應的激勵評價機制,推動競爭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有競爭就有淘汰,但是作為教師,絕對不能將你的學生從你的心靈上淘汰出局,更不能讓你的學生成為你走向成功的砝碼,因為學校教育對于每個學生而言是有質(zhì)量底線的,也就是要全面培育合格學生。我們追求的不是教育上的“共同富裕”,而是在起點上的進步或大進步,不是齊步走,而是每個學生能大步走。當下我們的測試等級劃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育的惡性競爭,減輕了教師、學生的心理壓力和社會壓力,促進了班級的穩(wěn)定,校園的和諧。
讓教育公平在課程改革中綻放異彩
我們講教育的實質(zhì)公平,并不是讓每個孩子享受一樣的教育。給學生提供多渠道的成才渠道和機會,是我們教育者的教育目標,因為社會的發(fā)展不僅僅需要科學家、藝術(shù)家,還需要修理工、環(huán)衛(wèi)工。學校教育在全面貫徹實施好國家必修課程的基礎上,要通過綜合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實施,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其個性差異的教育的機會。學校應該在為學生提供基本的國家課程服務的基礎上,開設豐富多彩、能夠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的、可以自主選擇的課程資源。像我校擇班制的實行,十字繡、手工布藝等校本課程的開設,正是基于學生自主選擇的、個性發(fā)展的、天然稟賦的學習需求,其根本目的是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和諧的發(fā)展,這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的公平正義,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智慧在校園中得到了綻放,這樣的校園無疑是充滿文化底蘊的和諧校園。
(作者單位:山東濱州博興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