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筆者隨「臺灣部落客粵北參訪團」來到梅嶺古道。早就聽聞它是由1200多年前的唐朝一代名相張九齡奉詔劈山開道而成,如今親自來爬一爬,感覺果然名不虛傳。
這梅嶺古道寬約六尺,長八百多米,路面是由並不規(guī)則但卻很平整的巖石拼湊而成。原先以為這是經(jīng)人鋪砌才能做到這樣,可沒想到,這竟是古代人一點點地鑿出來的。在那種沒有炸藥、缺少工具的時代裏,想要劈山開道談何容易!但不可小覷了古人的智慧,張九齡及其團隊使用的方法是:先把上面的樹砍倒,放在巖石上燒,這樣巖石就會裂開,再鑿就容易多了。能「因地制宜」想到此種辦法,讓後人不得不佩服。
然而,在張九齡劈山開道的功績中,還有一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那就是他的愛妾戚宜芬。相傳,在開鑿梅嶺隘口時,進展受阻。折騰了半個多月,仍無計可施,眾臣相心急如焚。一天清晨,張九齡照例到山上察看隘口,忽見一老者從巖後走來,詢問開山情況,張九齡如實相告。老者說,「此山有神妖作怪,必得孕婦之血鎮(zhèn)妖辟邪後,方可打開山口?!咕琵g滿腹狐疑回到家中,侍妾戚宜芬見他神情沮喪,問及何因。九齡以老者之言相告。已身懷六甲的宜芬聞言,沉思良久,心想自己出身貧苦,在危難中幸得九齡相救收為侍妾,並對己恩愛有加,而今九齡有難,正是捨身相報之時。於是在半夜,宜芬隻身佩劍來到梅嶺關隘,剖腹而死,血染山巖。
當?shù)弥獝坻勋I身後,九齡及四方百姓皆悲慟欲絕,但仍忍痛繼續(xù)開鑿山道。
不知是真的有妖邪還是被這捨身女子的深情所感動,梅嶺隘口的血巖一鑿就鑿開了。百姓為感謝這位夫人的恩德,便在梅嶺腳下為其建廟、塑像,供人祭拜,於是便有了現(xiàn)在看到的「夫人廟」。
如今的「夫人廟」安詳靜謐,只有傲雪挺立的梅枝相伴其左右。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風度猶存神宛在」(「夫人廟」門前的一幅對聯(lián)),這位千年前感動世人的女子,千年後依舊感動著來梅嶺古道參觀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