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以低價收購、扶植你的藝術品,等你本國經濟成長起來了,培養(yǎng)出了收藏藝術品的富人階層,再以高價將藝術品拋回給你——這在西方藝術市場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俄羅斯藝術、印度藝術的興起都是如此。
國外收藏家的動向始終牽扯著中國藝術界敏感的神經。近日,香港西九文化區(qū)管理局高調對外宣佈,獲贈1463件中國當代藝術品。這批由知名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瑞士人烏利·希克(Uli·Sigg,有時候會被稱為西客、??突蛘呦】停┚栀浀漠敶囆g作品將被納為於2017年落成的M+視覺藝術博物館的永久藏品。有關機構宣稱這批藏品價值約13億港元,根據「部分捐贈、部分收購」的協(xié)議,M+再向??瞬┦抠徣?7件藏品,售款將達1.77億港元。
從2011年蓋伊·尤倫斯(Guy·Ullens)夫婦大肆甩賣系統(tǒng)性收藏,到如今希克將「主體收藏」半賣半送給香港M+視覺藝術博物館,曾經叱吒一時的西方收藏家似乎紛紛開始「處置」手中的中國當代藝術藏品。鑒於??恕竾馐詹丶摇沟奶厥馍矸?,鑒於中國當代藝術依然屬於「市場熱炒、藝術價值有待驗證」的範疇,鑒於他精心選擇的捐贈對象是一家香港博物館而非大陸博物館,他的捐贈行為毫無懸念地引起了熱議。在一片對他慷慨大度的稱許聲中,同樣不乏質疑的聲音,是對烏利·希克,更是對疑問重重的中國當代藝術本身。
中國當代藝術結緣西方
中國當代藝術和西方收藏家的結緣已有時日,歷數(shù)介入中國當代藝術的西方收藏家,可以舉出一長串名字。
1987年,比利時收藏家尤倫斯第一次到中國拜訪藝術家的時候,如今大紅大紫的藝術家們都還籍籍無名,甚至靠繪畫養(yǎng)活自己都非常困難。低廉的價格加上中國概念的新鮮感,吸引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第一批西方藝術家。
緊隨尤倫斯之後來到中國的瑞士收藏家希克,如今被稱為「中國當代藝術最大藏家」。他用十餘年的時間,收藏了180多位藝術家近2000件藝術品,堪稱一部「微縮中國當代藝術史」。
而事實上,中國當代藝術真正的熱潮始於2006年紐約蘇富比春拍。那是蘇富比首次在紐約舉辦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一副張曉剛1998年創(chuàng)作的大尺幅油畫「大家庭系列:同志第120號」以97.92萬美元(折合人民幣809.8萬元)的高價成交,幾乎將中國當代藝術的價位拔高了一個數(shù)量級。
消息傳回大陸,有如一聲驚雷,從此,這波漲勢便一發(fā)不可收拾。2006年底,張曉剛作品的價格已經在香港飆升到了1912.2萬元人民幣,而劉小東的「三峽新移民」在北京保利擺出2200萬元人民幣的消息,更是迅速點燃了大陸買家的投資興趣。
西方資本炒作下的
中國當代藝術
從2006年開始,踏著當代藝術熱潮湧入這個市場掘金的西方人越來越多,然而,真生如??撕陀葌愃狗驄D這樣與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又能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的西方藏家卻少之又少,收藏者們看起來重視其投資價值更甚於藝術價值。
2008年,金融危機輻射全球,歐美藏家紛紛因為尋求「套現(xiàn)」而浮出水面。美國人霍華德·法伯在2007年菲利普斯的「法伯專場」拍賣會上拿出「所藏中國當代藝術品之冰山一角」44幅作品「割倉」;2008年4月,邁克爾·高德尤斯的「埃斯特拉收藏」在經過短期的海外巡展和畫冊包裝後通過蘇富比拍賣行高調曝光,200件作品在香港蘇富比大甩賣,這一甩賣似乎趕上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最火熱的時候,讓高德尤斯及合作者阿奎維拉畫廊賺了個盆滿缽滿;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火熱的情況下,藝術市場老狐貍、曾經成功打造英國YBA一代的查爾斯·薩奇也耐不住寂寞,在2008年推出「革命在繼續(xù):中國新藝術」展,然而緊接著遇到的金融危機,讓薩奇不得不在2009年香港「薩奇專場」上將180件作品低調出手。
讓中國人感到最為意外的,或許是曾經深深植根於中國當代藝術領域、來自比利時的尤倫斯夫婦。他們在北京798開辦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對中國當代藝術不遺餘力進行收藏、梳理和呈現(xiàn),但這一切都在2011年戛然而止,尤倫斯夫婦開始「處理」自己的收藏。2011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拍上,105件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以總價4.27億港元成交,作品分別被來自歐美、中國大陸和亞洲其他國家的資本瓜分,系統(tǒng)性收藏毀於一旦。這不僅對於尤倫斯夫婦來說是一個遺憾,更讓中國藝術界中曾經因學術理想支持過尤倫斯的人們感到失望。最後,所有的一切全部化為資本的獲利。
「現(xiàn)在看來,這些早期的收藏家購買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投資目的是很明確的。」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現(xiàn)當代藝術部業(yè)務經理徐娟說,「現(xiàn)在出手,就表示他們原先的價值預期已經到了?!?/p>
先以低價收購、扶植你的藝術品,等你本國經濟成長起來了,培養(yǎng)出了收藏藝術品的富人階層,再以高價將藝術品拋回給你——這在西方藝術市場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俄羅斯藝術、印度藝術的興起都是如此。
市場將更趨於
平穩(wěn)、理性
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從未遠離西方的背景,其萌芽便生成於西方藝術引介入中國之時,其認可同樣要回到西方的環(huán)境之中。
「文革」結束後,長期「與世隔絕」的中國年輕藝術家紛紛迎合西方買家、模仿西方新潮藝術創(chuàng)作。更遺憾的是,有些「當代」們從窮畫家變成了富翁後,沒有借時代給予的機遇更上藝術之層樓,而是馬上顯露出自己的淺薄和輕狂以及對藝術的背叛——流水線複製作品,雇傭槍手代筆,參與藝術市場的欺騙性炒作等。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價值和藝術價值一直充滿爭議。
「中國市場還有很多不規(guī)範的地方,比如給官員送禮,請朋友抬價等?!瓜?苏f,「如果繼續(xù)這樣,那麼藝術家們就必須在全球化和只考慮中國市場之間做選擇了?!?/p>
有如一場幻夢,在經歷了近年來當代藝術品的日夜瘋漲、2011年中國藝術品春拍的瘋狂秋拍的迷茫之後,2012年的春拍表現(xiàn)平穩(wěn),市場的大起大落讓買家變得越來越理智。
著名畫家林永康指出,中國的當代藝術品市場還處於散戶收藏和投資階段,而不是成熟的機構收藏和投資階段。單個的藝術收藏家或投資人對藝術品的選擇隨意性比較大,這造就了市場的畸形現(xiàn)象:往往是一幫人在炒作、假託藝術家的畫。市場價格「瘋漲行為」與藝術家本人無關,但當其身份價值越來越受到肯定時,更多的人介入該藝術家的收藏,於是「合理估值」的呼聲就會很高,然後市場就會步入調整?!?012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是在平穩(wěn)發(fā)展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下調?!怪袊囆g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說。
與此同時,自2006年以後,紐約春拍對大陸市場的指導意義也越來越小,華人收藏圈迅速成長。如今,西方人倉庫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開始陸陸續(xù)續(xù)迴流,考驗的是華人收藏圈的消化力。而在全球經濟形式不好的情況下,價格波動也是難免的。
北京月亮河美術館館長陸蓉之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未來持樂觀態(tài)度,「中國當代藝術一定會有自己的市場、自己的藏家。美國的次貸危機肯定會使西方的資本吃緊,他們把手上的藝術品騰出資本也是很正常的事。好的藝術家一定會走進歷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