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普高語文到中職語文,筆者在新的教學領域任教兩年多,面對中職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的少、慢、差、費等弊端,深深感受到拓展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拓展延伸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通過拓展的方式,可以豐富學生知識,活躍課堂氣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實現(xiàn)“教”與“學”的雙贏。
關鍵詞:中職語文 課堂拓展
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教學大綱要求,加強語文實踐,培養(yǎng)語文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勞動者。目前,中職學校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少、慢、差、費的弊端,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拓展課堂教學內(nèi)容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教學
方式。
一、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拓展的現(xiàn)實意義
拓展是課堂延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由知識向能力遷移的教學手段,旨在加強對教學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廣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興趣,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課堂教學拓展不僅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而且活躍了學生思維,開發(fā)了學生的認知領域和情意領域,使課堂內(nèi)外相聯(lián)系、學科內(nèi)外相融合,對開放式語文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有助于知識的掌握與擴充
在課堂40分鐘內(nèi)設計一定時間的課堂教學拓展,加強知識的交叉、滲透和整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有效鞏固的同時,也對相關知識得到了有益擴充。
2.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通過拓展,學生不僅學到更多的知識,且學以致用,學生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3.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與開發(fā)
課堂教學拓展可以讓學生在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積極生成多樣的思維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二、語文課堂教學拓展的八種模式
1.延伸補充性拓展
通常情況下,是對文中內(nèi)容做順延發(fā)展或補充說明的拓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內(nèi)涵,對文章進行再創(chuàng)造。例如,學習《永遠的蝴蝶》后進行拓展訓練:“那個雨夜,那場雨后,‘我’的生活會怎樣呢?結合圖片,請你以《雨后》為題,續(xù)寫故事”。在學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后,向?qū)W生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回家后,蒙上眼睛二十分鐘或半小時,體會一下盲人的生活,記下自己的感受”。這樣的片段寫作能夠使學生對海倫凱勒的人生體會得更深刻。
2.開闊視野性拓展
一些作品由于時空跨度大,如果學生不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對作品的認識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教師可以通過課前拓展,布置一些搜集資料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這些背景資料可以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動機、他人評價,也可以是文章中出現(xiàn)的一些學術專業(yè)名詞及相關領域,文章中涉及的人物、故事或傳說等。例如,學習曹操的《短歌行》時,可布置學生課外觀看電視劇《三國演義》,搜索有關曹操各方面的資料等任務,拉近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快、更有效地進入閱讀情境。
3.感受鑒賞性拓展
感受與鑒賞是語文課堂的重要教學領域,是整個語文教學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語文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yǎng)、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景色、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可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美的熱情,發(fā)掘美的因素,從而培養(yǎng)增強審美鑒賞能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優(yōu)秀散文,其中“荷”與“月”一直為人所稱道。古人對“荷”與“月”也是推崇備至,傾心有加。于是,教師先讓學生列舉出詩詞中有關“荷”與“月”的詩句,并帶頭背誦相關詩句。另外,對于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等感情強烈的課文,也可以運用朗讀教學法,把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語言,使學生直接感受到作者描繪的形象,得到情思的感染熏陶。
4.思考領悟性拓展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項鏈》中,“可是我那掛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的懸念式結尾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小說至此也就戛然而止。其構思的精巧、內(nèi)涵的深刻,讓人驚嘆不已。它對學生鑒賞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影響無疑是十分深遠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做以下思考:“假如在舞會上瑪?shù)贍柕虏]有丟掉那串項鏈,那她后半生的生活將會是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呢?假如瑪?shù)贍柕略趤G失項鏈后能及時向佛來思節(jié)夫人說明真相,那又會是一種怎樣的結局呢?”如果以上問題能得到切實而有效的解決,那所進行的拓展教學也就有了收獲。又如,《我與地壇》的拓展,就可以抓住文中“我”對生命的感悟,引導學生思考:“你幸福嗎?你對幸福有什么樣的看法?”
5.比較對照性拓展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一些有著各方面相似性的課文進行比照分析,多層面地解讀文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例如,可以圍繞某個主題,將兩篇或多篇文章進行橫向拓展比較;可以把一些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加以拓展比較,也可以進行古今作品比較。學習古詩歌時,將多首詩橫向比較,如將《春夜喜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天凈沙·秋思》《江雪》等進行寫景抒情異同比較,不僅使學生感受到詩中所描繪的四季景物不同、風格不同,所寓之情亦不同,加深學生對每首詩個性的感悟,而且也使學生對抒情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共性特征有所感悟。
6.圖式繪畫性拓展
讓學生對文章中一些內(nèi)容進行自主創(chuàng)意繪畫,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大膽創(chuàng)造精神,從而有效地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筆者執(zhí)教《沁園春·長沙》時,要求學生在理解偉大領袖毛澤東青年時的雄心壯志后,把詩的寫景內(nèi)容用簡易圖畫展示出來。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突破詩歌抽象性,用形象的創(chuàng)造來輔助理解詩的意境。王維的詩歷來被譽為“詩中有畫”,教學時,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自由繪畫是常用的拓展手段。
7.活動交流性拓展
教師可根據(jù)文本特點設計一些簡單易操作的活動,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拓展。這種拓展一般與每個單元后的口語交際或?qū)懽鞯挠柧毰浜线M行。學完現(xiàn)代詩歌單元,可以開展“誦詩——賞詩——寫詩”的詩歌實踐活動;學完古詩單元,可以開展“賞對聯(lián)——寫對聯(lián)——貼對聯(lián)”的系列活動;另外,也可以組織語文美文背誦大賽、默寫大比拼等比賽。每逢佳節(jié),可以引導學生拓展到現(xiàn)實生活中過節(jié)的一些習俗,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從而豐富其人文精神。
8.技能應用性拓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知識加以運用,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xiàn)實的權力感。”如果課堂的講解只能解決學生“知”的行為,而不能通過“用”來實踐的話,那再好的知識也不能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能力。所以,要通過拓展技能應用來解決能力生成的問題。文本中所運用的語文表達技能或文中介紹的其他技能,都可以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一些寫作方法、表達技巧、構思方式等,均可在拓展中讓學生總結、梳理、歸納,并應用到自己的語文學習和生活中。例如,學生要求入團,老師就指導他寫申請書;有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得到社會或個人的贊助,老師就指導其寫感謝信。這樣,學生在技能應用的環(huán)節(jié)中既能“有米下鍋”,又達到了由課內(nèi)技能到課外應用的目的。
課堂教學拓展模式還有很多,這些嘗試無非就是想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實踐者,讓學生的語文思維活起來,把語文課構建成為連結知識和生活的橋梁,真正實現(xiàn)課內(nèi)和課外的溝通。
三、課堂拓展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課堂教學拓展是語文教師水平的體現(xiàn)。好的拓展,讓人眼前一亮,使學生感悟更深刻,使內(nèi)容更豐滿,提升語文學習的生命活力。但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拓展”如雨后春筍,似乎無處不拓展,無時不拓展,有些甚至忽視了拓展的目的意義,為拓展而拓展,拓展成了一種形式。因此,在拓展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立足文本,豐厚知識
離開了文本去過度發(fā)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文本依然是語文教學的首要基礎,課堂教學拓展必須在用足、用透教材的基礎上開展,把一些真正的經(jīng)典性材料引進語文課堂中。通過拓展過程,為文本內(nèi)容服務,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2.緊扣目標,強化重點
有效課堂體現(xiàn)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圍繞教學重點,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就要善于聯(lián)想,巧妙拓展。拓展不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時髦”,拓展訓練必須服務于文本目標、重點。教師在教學重點處適當補充和拓展是非常必要的,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拉近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徹,聽得有味,學得有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和“學”的效果。
3.以人為本,適度實用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以人為中心的發(fā)展”,拓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拓展訓練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興趣愛好、實際生活等;圍繞課本知識做必要的延伸和補充,補充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努力做到課本與時文接軌,課本與課外接軌。只要拓展延伸練習運用得適度、實用,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思維就能得到全面的拓展,情感也能得到更高層面的升華。
總之,拓展只是教學中的一部分,并不是每一堂課都要拓展。教師要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補充新的營養(yǎng),及時充好電、充足電,使自己的知識層面越來越豐富。只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實際出發(fā),著眼于實用,就一定能做好教學中的拓展。
參考文獻:
[1]劉峰.感受·鑒賞·創(chuàng)造——談語文教學中的美育[J].青海教育,2005(1).
[2]曹韶寧.課堂教學拓展藝術的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版),2009(5).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工業(yè)中專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