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陣地,新的規(guī)劃教材從內容到編排都比較符合中職教育的特點,突出了實用性、科學性并兼顧了趣味性,是目前比較好的教材,從而為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創(chuàng)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而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我們如何用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的方法使用好這一教材。
英語是學生的必修課,但很多學生對它都很頭疼,上課睡覺或看課外書是常有的事。很多學生坦言,他們不是不想學好英語,而是學好英語實在太難了,所以干脆就放棄了。目前,這種情況在中職生中普遍存在,作為教師不能漠視這種狀況的發(fā)展。針對這一情況,再結合學生的實際,筆者把突破口放在課堂教學上,確定采用“競爭式”英語課堂教學方法,以此來改變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質量。
“競爭式”課堂教學方法就是根據中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和中職生的特點,改變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在英語課上學有所獲、學有所得。“競爭式”課堂教學方法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實質是讓學生主動學習,即學生圍繞學習目標主動地解決問題。所以,“競爭式”課堂教學方法的實施,能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競爭式”的教學精髓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它不僅著眼于課堂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于能力的開發(fā)和未來的發(fā)展。其教學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習的基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是學習的核心,教師的導學是學習的前提,討論質疑是學習的方法,更新教學手段、開展多媒體教學是學習的有力保證?!案偁幨健苯虒W形式應是多樣化的,包括講授、啟發(fā)、自學輔導、實驗探索、問題討論等。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以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究心和主動性,讓學生提出問題,模擬情景,發(fā)表不同見解,引起爭論,進行批判性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下面就以筆者的一堂課為例來說明如何進行“競爭式”課堂教學,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為了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教師必須要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導向信號,要向學生揭示本課學習的目標、重點、難點。眾所周知,教師備課要寫教案,這是上課的前提,但是教案只是教師個人用以施教的方案。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步驟、作業(yè)布置等內容環(huán)節(jié),教師自己是清楚的,但是學生卻不甚明了,他只能跟著教師走,缺少主動權,這樣就難以解決“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習者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問題。在“競爭式”的課堂操作模式中,教師要向學生揭示本堂課學習的目標、重點、難點,以對學生起到一個明顯的“導學”作用,使學生很快能把注意力聚集于學習目標,更好地把握學習重點,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地用目標來規(guī)范自己的學習行為。
在具體教學中,由于采用了“競爭式”的教學方法,使許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揣摩出老師下一步的教學動作。比如筆者講授Greetings in different ways 時,首先設計了下面幾個問題:
Do you feel everyone greet each other in the same way?
Can you say how people greet in Greenland,Japan and American?
How do people greet in China?
Which greetings do you like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y?
筆者然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快速閱讀、尋找答案,看哪組做得快且好。目標一旦明確,學生便有事可做,競相瀏覽。初步解決了上述問題,說明學生對文章有了大致了解,接著可以進行下面的工作了。
圍繞教學目標,筆者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順序布置學習任務,做到坡度緩,梯度小,盡可能化難為易,逐步積累,從而便于學生自學和掌握。特別是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正確估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問題最好要符合維里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控制在“跳一跳,摘到桃”可接受并能合理發(fā)展的程度內。由于中職生英語水平普遍不高,所以這一步至關重要,它能樹立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為了讓同學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筆者又設計了以下搭配問題:
Wave at——脫掉
Shake hand——彼此
Each other——揮手
Take off——握手
同樣,筆者要求學生在限定時間里快速做好,然后進行評講。解決了第二個問題,然后解決第三個、第四個問題……以此類推。
總之,在整堂課中,教師都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凡是能夠讓學生做的盡量讓學生做,能夠被學生替代的盡量被學生替代,真正做到“教師搭臺,學生唱戲”。譬如,讓學生舉手提出自學過程中存留的疑問(可以是單詞拼讀、詞組的用法、課文的翻譯等),然后由同學來幫忙解決。教學中如果碰到全班同學都不懂的問題,教師一方面要仔細講解,另一方面要做好課后隨筆,這說明此類學習任務不適合現(xiàn)在的認知水平,有待于改進,這將是師生雙方“教學助長”的體現(xiàn)。
“競爭式”教學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去試一試,并給了學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這樣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地位,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困難就會主動地去自學課本和接受教師的指導。于是,學習就變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使他們產生了“我要學”的愿望。在這種動機支配下,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問題,又使他們產生了成功的喜悅,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對于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個體發(fā)言、同位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論等多種討論方式,充分調動優(yōu)秀學生的帶動作用,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辨析,盡可能互相啟發(fā),消化個體疑點。引導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圍,要求學生大膽質疑、敢于爭論并各抒己見,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佳的時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迅速準確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和難點。然后為學生釋疑。
“競爭式”課堂教學使得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合作精神得到充分體現(xiàn),師生關系變得格外融洽,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得到改善,差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所提高,最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質量。
(作者單位:湖南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