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大學,語文都是基礎學科里的基礎學科。語文者,小而言之,語言文字之謂也;中而言之,語言文章(寫作)之謂也;大而言之,語言文學之謂也;恣肆而言之,語言文化之謂也。這既是“語文”的涵義,也是語文教學的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教識字、正音、辨語法;第二階段,教寫作;第三階段,教文學賞析;第四階段,在以上知識集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接受先進文化,認同傳統(tǒng)文化,辯證接觸東西方各種文化,進而提高文化素養(yǎng)。用文化的眼光看語文,小小語文課既能讓老師講得有聲有色,也能讓學生學得有滋有味,確實是門大學問。
一、將馬列經(jīng)典著作引入語文課是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效途徑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包含諸多內(nèi)容,既包含擁護社會主義,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的理想信念,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文化價值體系,也包含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同時涵蓋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共同認可的各個層面的文化追求。語文課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最直接的莫過于課本直接選用馬列經(jīng)典著作。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馬列經(jīng)典被直接引入語文課本的越來越少,這當然是對過去一個時代的糾正。但在文化空前繁榮的當前,在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馬列經(jīng)典又有何妨?《共產(chǎn)黨宣言》里的某些段落,每次讀都讓筆者忍俊不禁;恩格斯的《從巴黎到伯爾尼》是多么優(yōu)美的游記;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寓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核心于生動的事例、淺白的語言中,讀起來又是多么的發(fā)人深省……當然,正如政治課的德育功能不僅要靠道德準則的課堂講授來實現(xiàn)一樣,語文課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可以有多樣的載體。只要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不管古今中外,任何有益的文章都可借鑒和學習;只要能實現(xiàn)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目的,不管是直接灌輸還是通過閱讀鑒賞和表達交流潛移默化影響,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認同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語文課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語言文字在國家和民族的形成中起到過重要的推動作用,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首先也體現(xiàn)在對國家、族群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的認同上。漢字不同于表音文字,具有形、音、義結(jié)合的特點。一個漢字引申開去就可以體現(xiàn)一種文化,如“中”字?!爸小弊衷诩坠?、金文、篆書中有不同的寫法,有人說“中”的本義是日中旗影,由此可引申至天文歷法知識;有人說“中”字是箭射中靶心,由此可引申至古代軍事知識;有人說“中”是投壺投中,由此可引申至古代的文化習俗。從字義上講,中有“中心”“核心”之義,可以引申至各種中心、核心;“中”有“中國”義,既可以引申講中外關系,也可以講“中國”的形成及歷史演變;“中”還有“不偏不倚”即中庸”“執(zhí)中”義,既可以引申講儒家哲學,也可以引申到中國文化特點,更可以講中西文明的不同……如此引申下去,即使是講語言文字的小語文,也將無限放大,包容大文化。
三、文化觀下語文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20年前的語文教學重視“工具性”,10年前的語文教學重視“人文性”,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大談“人文性”“工具性”的統(tǒng)一而不知所云。其實,不管是人文性還是工具性,最終傳達給學生的還是老師,不管課本怎么選課文,不管教學大綱如何定目標,也不管上級領導部門如何提要求,更不管研究語文教育的專家們?nèi)绾巫鐾茝V,幾十年如一日分段落講中心思想的語文老師仍然存在。在“文化觀”下,對語文老師的素質(zhì)要求更為苛刻:第一,必須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比較系統(tǒng)完善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第二,具備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第三,具備淵博的中西文化知識。如此,方能“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語文課教學才能實現(xiàn)“弘揚先進文化”的功能。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