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了一則笑話,里面提到蔣干的名字。一笑之后,覺得蔣干此人頗有一些意思。在《三國演義》書中,蔣干的戲并不多,只是在“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干中計”和“闞澤密獻詐降書、龐統(tǒng)勸授連環(huán)計”中他唱了主角,之前和之后就很難見到他的影子。
曹操的大軍和孫劉聯(lián)軍對峙在長江兩岸,雙方都不太知道對方的虛實,誰都想先了解對方。這時,曹操帳下幕賓蔣干出來說:“愿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周瑜來降?!辈懿俅笙?,便派譴他去了江東。哪知道周瑜是塊硬骨頭,一番軟硬兼施,把蔣干噎得一句勸降的話都沒說出口。情急之下偷了周瑜的一封私信回去復命。這封信倒是極為重要,曹操看罷馬上命人將正在為曹軍操練水軍的都督蔡瑁、張允給殺掉了。等將二人的頭顱提來時,曹操方醒悟過來,自己是中了周瑜小兒的離間之計,錯殺了唯一能為他操練水軍的能人。但是,曹操只在心中發(fā)恨,卻沒有絲毫埋怨蔣干,因為曹操知道,蔣干對他是忠心耿耿的,辦了錯事只是個方法問題。
沒過多久,蔣干又想立功受獎了。他老先生也真是為了忠心舍生忘死,竟敢又二次返回江東來見周瑜。果然周瑜又設下一計等他來鉆。結(jié)果他沒有經(jīng)過任何政審就把當時的大名人龐統(tǒng)介紹給了曹操。龐統(tǒng)真不是等閑之輩,一通神侃,把曹丞相就給侃暈了。不文不火地獻了一個連環(huán)計,讓曹丞相把自己所有的船都一串一串地串在一起,等著周瑜用火來燒。結(jié)果是大家都知道的,曹操百萬大軍,千條戰(zhàn)船被燒得所剩無幾,曹操自己也焦頭爛額,險些死在關羽刀下。
蔣干后來的結(jié)果書中未表,我想他是不會被燒死的,因為閻王爺向來不輕易收廢物。死里逃生之后,曹操也是不會怪罪他的。因為曹操心里明白,蔣干對他確實是忠心耿耿的,這樣忠心的人犯一些錯誤是難免的,可以原諒的。
在這件事情上,我想我們也是可以理解曹丞相的,因為不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我們似乎有一個傳統(tǒng),一個人犯一些錯誤是難免的,主要應該看看這個人有一個什么樣的態(tài)度。在我們看來,態(tài)度才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某個人的態(tài)度和立場是好的,那么他犯了什么樣的錯誤都是可以理解甚或原諒的,因為這是一個好人。但,如果某個人被發(fā)現(xiàn)他的態(tài)度和立場有問題,那么他是不能犯錯誤的,如果犯了錯誤,不管什么樣的錯誤,都是有意識的,不能原諒的。
基于這種看法,我們通常在心中把人分為四種,第一種是辦好事的好人,第二種是不辦好事的好人,第三種是辦好事的壞人,第四種是辦壞事的壞人。這之中,前兩種人無論干了什么事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被原諒的,后兩種人是只能辦好事的,如果辦了壞事那后果不敢想像。
所以,在通常情況下,人們是要迫不及待地表現(xiàn)為好人的;因為只有表現(xiàn)出是好人,才能無論做任何事都被原諒。
(選自《活著就是折騰》/王祖翠 著/中國文學出版社/2011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