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黨”攜妻支教中國眼睛、白皮膚,1.92米的個子,貝天牧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蛟S是因為和中國孤兒們共同生活了20年的緣故,須發(fā)斑白的他雖已55歲,言談舉止中卻流露出一種童心。
2006年,貝天牧和妻子潘姆拉在距離北京70多公里的天津武清區(qū),自籌資金為中國孤殘兒童建立了一個家園。由于這里曾是當?shù)厝朔叛虻牡胤剑驄D倆為它取名為“牧羊地兒童村”。
如今,兒童村里住著80多個孤殘孩子,年齡從幾個月到十幾歲不等。他們分別住在“村”里的5棟小樓中,里面有一個個溫暖的“家”和慈愛的“媽媽”。在這些獨棟別墅里,孩子們除了有臥室,還有足夠大的客廳用于室內(nèi)活動。
潘姆拉負責管理兒童村里的“媽媽”們,她還負責把收到的捐助物品分配到各個小家庭。潘姆拉希望孩子們穿得漂漂亮亮的,不喜歡看到他們穿破舊的、有污點的衣服。而一些阿姨們的心態(tài)是希望節(jié)儉一些,為此她時常為孩子們該穿什么同阿姨們發(fā)生“戰(zhàn)爭”。
兒童村有著自己的“小羊羔”學(xué)校,供4歲以上行動方便且能夠自理的孩子學(xué)習(xí),還有著自己的醫(yī)院,由3名全職醫(yī)生和一名護士照顧患有嚴重心臟病、腦癱、皮膚病的嬰幼兒。王老師負責給平均年齡在12歲左右的大班孩子上語文、數(shù)學(xué)、電腦、音樂、美術(shù)等課程。每天上午,有外國志愿者給孩子們上英語課,由于其中很多孩子將來會被國外家庭收養(yǎng),他們需要掌握一些日常英語。
今年兒童節(jié)當天,“村長”貝天牧格外忙碌。他帶著來訪的人們參觀一間間教室、宿合,無論走到哪里,那些傷殘孩子們都會一擁而上,纏著讓他抱抱,大聲叫他“Tim爸爸”。如今在中國慈善界,很多人都知道貝天牧是位令人尊敬的慈善家,卻不知道他在年輕時曾經(jīng)歷過怎樣的懺悔與救贖。
1957年,貝天牧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因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對他疼愛有加。也許正因如此,貝天牧從小特別淘氣、貪玩,不愛讀書。他10歲那年,做了一輩子汽車推銷員的父親因病去世,臨終前父親交待——要讓孩子們上大學(xué)。為了給家中6個孩子支付高昂的學(xué)費,母親四處打工。
高中畢業(yè),貝天牧被母親送進商學(xué)院,但他總是讓老人失望。每到夜晚,他就騎著摩托,和一群年輕人喝酒、跳舞、打群架……。大學(xué)第一年,貝天牧多門功課不及格,他逃離學(xué)校,報名參了軍。進了軍營他才發(fā)現(xiàn),那里日子也不好過。艱苦的訓(xùn)練誘發(fā)了貝天牧的哮喘病,好幾次差點憋死在床上,后來他被勸離了部隊。
此后,貝天牧仍舊混在“摩托黨”里,但接二連三的遭遇開始撞擊他的人生信念。一次飆車中,一名同伴發(fā)生車禍,當場死亡。眼睜睜地看著朋友在短短幾分鐘離開人世,那一慘狀在貝天牧腦海中揮之不去。又因鬧事,他被關(guān)進拘留所,嘗到失去自由的滋味。21歲那年,他帶著自己酷酷的摩托隊去參加哥哥的婚禮,親友和鄉(xiāng)親們卻用看怪物一般的眼神看他……經(jīng)歷了這些事,貝天牧開始審視自己,并開始為之前的生活懊悔。
1982年,貝天牧與漂亮賢惠的潘姆拉一見鐘情,結(jié)為夫妻。兩年后,已成為超市部門經(jīng)理的他,決定和妻子一起重回校園,實現(xiàn)父親的遺愿。大學(xué)畢業(yè)前,老師的一句話“許多國家急需英語教師”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貝天牧決定到向往已久的中國支教一年。
1988年,夫婦倆帶著女兒來到遼寧撫順。中國學(xué)生對老師的尊重,讓初為人師的貝天牧很有成就感?!斑^去,我駕駛摩托車從街頭呼嘯而過,投來的全是白眼兒;如今我是一名教師,走到哪里頭都抬得高高的。”
愛心捧起牧羊地兒童村
一年的支教生活結(jié)束后,人們都認為貝天牧回國后不會再來中國了。然而,1991年,在美國讀完教育碩士的他,又帶著全家人回到了中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任外教。
當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貝天牧被邀請參觀天津兒童福利院,“沒想到那里有那么多被親生父母遺棄的殘疾孤兒,看著孩子們渴望的眼神,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從此,他每年都會買來一批批尿不濕、奶粉、食品、童話故事書等贈送給北京、天津等地的兒童福利院。
1992年冬天,貝天牧在貴陽孤兒院遇見了一個5個月大的殘疾女孩?;蛟S是緣份使然,她躺在小床上,一見到貝天牧竟含笑揚起了小手。這令貝天牧感到心頭一緊:“孩子很可愛,但也可憐,她就是想讓我抱抱她,她渴望被愛?!贝撕蟮囊荒曛?,那名女嬰的容貌,常常在他腦海里浮現(xiàn)。后來,他終于忍不住,讓妻子坐了50多個小時的火車再次趕到貴陽,把女孩接回家,當作自己的女兒養(yǎng),起名埃瑟。
1993年出國度假時,貝天牧將埃瑟委托給一位在中國支教的美國小伙菲利浦·海德。相處近3個月,女兒與菲利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開口管他叫爸爸。貝天牧非常欣慰,他終于在中國找到了一個知己。兩人商量著一起投身公益事業(yè),全職救助那些孤殘兒童。不料兩個月后,28歲的菲利浦卻因心臟病發(fā)作,猝然離開了人世。
又一次直面年輕生命逝去,貝天牧更感生命短暫和時間緊迫。他決定在有生之年,放開手腳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1994年初,他毅然辭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的高薪工作,創(chuàng)立了菲利浦·海德基金會,以紀念友人。從此,夫婦倆全身心投入對中國孤兒的救助事業(yè)中。
為了節(jié)省開支,貝天牧全家離開北京,遷往廊坊,成為廊坊開發(fā)區(qū)的第一戶外國人。至1999年,他已從福利院領(lǐng)養(yǎng)了9名孤兒。這時,貝天牧夫妻倆最大的愿望是“有一棟可以照顧孤殘兒童的大房子,建設(shè)一個充滿家庭氛圍的兒童村。”
2000年1月一天,貝天牧偶然和當?shù)匾幻康禺a(chǎn)開發(fā)商趙廣才吃飯,對方被他的公益之心所感動,豪爽地說:“你看我能做點什么,盡管提?!必愄炷翉埧诰驼f:“我想要一棟大房子?!边@本可以看作飯桌上的一句玩笑,可是第二天一早,貝天牧真的跑到趙老板家里說:“我已經(jīng)挑好了房子,咱倆簽訂一份借用協(xié)議吧?!壁w廣才很是驚訝,但最終他還是答應(yīng)了。
經(jīng)過3個月的裝修,“廊坊兒童村”掛牌成立。趙廣才是第一個登門拜訪者,當孩子們見到這位好人時,都跑上去七嘴八舌地喊:“謝謝叔叔!”趙老板感動不已,當即又找到貝天牧說:“你們做的事情太有意義了,我再給你們一棟。”就這樣,趙廣才先后借給了貝天牧4棟房子。
到2003年,“廊坊兒童村”已經(jīng)有了80多個孩子。可是,由于空間所限,他們面對更多的被遺棄、需要救助的孤殘兒童,卻愛莫能助。于是,貝天牧開始籌劃建立一個更大面積的兒童村。正在這時,天津大王古莊的負責人找到他,說他們村有一大塊閑置土地要賣。貝天牧想先聽聽對方的要價,沒想到對方開口竟說:“每畝地我們只象征性地收1塊錢?!敝形牟惶玫呢愄炷烈詾槟鞘?萬或者100萬元的簡稱,翻譯告訴他說,就是l塊錢,快答應(yīng)吧!
就這樣,兒童村33畝土地中有30畝被他以“一元一畝”的價格買下,即便加上另外低價買的3畝地,也不過兩W元,兒童村擁有這些土地50年的使用權(quán)。貝天牧沒想到當?shù)卣畷o他們這樣的待遇,在此之前,他們甚至彼此沒有見過面。他說,后來我才漸漸理解,原來當?shù)厝硕家栽诖私▋和鍨闃s??吹秸桶傩諏Υ壬剖聵I(yè)的熱心,我更有信心了!
2003年六一節(jié),牧羊地兒童村奠基。由于基金會的善款有限,為了籌建新兒童村,貝天牧不僅花光了家中30萬元積蓄,還賣掉了他和妻子在中國買下的一套房。貝天牧的行為感動了很多人,大家紛紛為建造這座“孤兒樂園”添磚加瓦:北京一家頂尖設(shè)計公司免費為兒童村做建筑設(shè)計,法國拉法基集團捐助水泥,美國舒布洛克公司提供成本價建材,立邦公司捐助涂料,施耐德電氣公司提供變壓器,康明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送來柴油發(fā)電機,廊坊熱力供應(yīng)中心免費給兒童村供暖……,到了2006年8月,孩子們終于從原址遷到了寬敞、漂亮的牧羊地兒童村。
成功不在于擁有多少財富
盡管得到了許多好心人幫助,新的兒童村建成后,貝天牧夫婦還是到了傾家蕩產(chǎn)的地步,生活過得十分拮據(jù)。這時,一名遭嚴重燒傷后被家人遺棄街頭的男嬰,被輾轉(zhuǎn)送到了牧羊地兒童村。一名工作人員問貝天牧:“還要不要救?這樣的重傷即使救活,孩子也基本廢了?!?/p>
貝天牧說:“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就傾盡所有救這個孩子,將來我要看著他踢球、上學(xué),做我這樣的工作,甚至還能接我的班。”他費盡周折為孩子籌集到手術(shù)費后,當晚就帶著男嬰前往北京兒童醫(yī)院救治,后又轉(zhuǎn)到美國波士頓一家醫(yī)院。這位“當代白求恩”也因此引起美國媒體關(guān)注,此后不斷有人向他們的基金會捐款。
這些年,貝天牧夫婦的工作大致分兩部分,一是每天睜開眼就到兒童村來哄孩子,另一工作是回美國募捐,將得來的錢用來給那些重病孩子做手術(shù)。募捐的同時,他還會勸有愛心的美國人收養(yǎng)這些孤兒,給他們以家庭的溫暖。每年,都會有一些孩子被美國的家庭收養(yǎng)。這樣,兒童村騰出的床位,又能用來收留新的孩子。
行走在牧羊地兒童村,樹木成蔭,花草遍地,10余棟大大小小的別墅式建筑都有個家的名字,如平安之家、祝福之家、愛心之家等等。保育室、學(xué)校、醫(yī)院、餐廳、食堂、客房,都是兩層中式仿古建筑,青磚紅頂琉璃瓦。
進入任何一個“家”的一層,發(fā)亮的實木地板,天藍色或淺黃色的溫馨內(nèi)墻,柔軟的沙發(fā),美麗的墻飾,還有滿屋爬來爬去依然身上干干凈凈的孩子,都讓人眼前一亮。二層則是孩子們的臥室,每個臥室都配有暖氣和空調(diào),每天都有阿姨記錄孩子們的睡眠情況。兒童村的86個孩子,由70名阿姨分別看管。年紀小或完全不能動彈的孩子,則由護工阿姨全天候照顧。
美國夫婦Moody和Anna負責給生病的孩子看病。8年前,他們關(guān)掉自己在美國的醫(yī)療工作室,來到牧羊地當志愿者。像Moody夫婦一樣的全職志愿者,兒童村里有10多位,他們無償?shù)貙聝簜兎瞰I著時間和愛心。
初次來到兒童村的人,都會被這里的一面墻震撼,那是兒童村花園里一面印滿手印的墻,它被稱作“希望之手”。每一個孤兒離開兒童村時,都會在墻上留下一個手印和自己的名字,墻上還記載著每個收養(yǎng)人的真實資料。如今,這里已留下了超過3500個孩子的手印?!拔矣X得這個創(chuàng)意很棒,它就像_座孤兒紀念碑,非常特別,這些手印,每年都在增加?!必愄炷良拥卣f。
在兒童村80多個孩子里面,有大量唇腭裂。先天性心臟病、智障、腦癱患兒。送到這里的孩子,有超過95%是因身體缺陷或殘疾被父母丟棄的。貝天牧清晰地記得,曾有一個來自河北保定的孩子小麗,送到福利院時醫(yī)生說她只能活3個月。但在兒童村阿姨精心照料下,小麗居然活了三年多,可孩子還是在過完4歲生日后不幸去世,全村的人都哭了。兒童村創(chuàng)辦至今,一共失去了10個孩子,而活下來的孩子,都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生命力。
20年來,貝天牧夫婦共為3600多個傷殘孩子做了手術(shù)治療,并為近千名孤兒找到了永久的收養(yǎng)家庭。他們還在中國偏遠地區(qū)發(fā)起了一場消滅“唇腭裂”運動,出資與中華慈善總會合作,組織醫(yī)療隊先后到陜西、青海、貴州、廣西、新疆等地,為唇腭裂的孤兒做手術(shù)。到2012年7月,牧羊地兒童村已經(jīng)與國內(nèi)35家福利院建立了合作關(guān)系。很多因為特殊健康問題而不能被一般福利院照顧的孩子,都被轉(zhuǎn)送到這里。
兒童村食堂西南角,一架鋼琴側(cè)對著大門,蘇贏小心翼翼地翻開琴蓋,十指跳躍,一首悅耳的《致愛麗絲》飄了出來。每晚,她都會在此練琴。“她鋼琴彈得很好,也許可以稱得上大師,她還會電腦和十字繡?!必愄炷量洫勚@個姑娘,同時也皺起了眉頭,蘇贏下半身癱瘓,她已經(jīng)21歲了,而根據(jù)中國法律,超過14歲便不能再被愛心家庭收養(yǎng),如何教會她自食其力,如何能幫她找到工作,難倒了貝天牧。
從2008年起,兒童村就開始建造一座3000平方米的康復(fù)和技能中心,由于資金因素至今仍未竣工。貝天牧原本想把這座中心用于培訓(xùn)年滿14周歲的青少年,使他們在康復(fù)之余掌握一技之長。他希望有人能幫自己去建好它,還希望未來能有志愿者來教孩子們畫畫、唱歌或者做工藝品,“這樣他們至少能養(yǎng)活自己?!?/p>
盡管每天都在為資金短缺而發(fā)愁,為救治一個個身患重癥的孩子而奔波勞累,但貝天牧夫婦卻感覺生活得很快樂。尤其當村里的孩子們親切地喊他們“爸爸”、“媽媽”時,夫妻倆就會油然生出一種自豪和幸福感。
在這對心懷大愛的美國夫婦看來,成功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財富,而是你能夠給予這個世界什么。
(責編: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