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夕陽金黃色的溫柔,我來到了??诘募偃蘸?。
??谑谐蔀楹D鲜∈仓挥惺畮啄旯饩?,城市建設變化令人咋舌。它與其他城市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潔凈”。天藍水碧,椰風醉人,萬綠環(huán)抱。天空如嬰兒的眼睛般湛藍;地面如花園盆景般翠綠。即使徒步流連幾日,鞋襪也不會染塵。昨天游了五公祠、海瑞墓,今天我要一個人看看海。
這一個人一片海的風景,我已經(jīng)默想了好多年了。
我躲開游人,站在一望無垠的海灘上,遙望海天一線的遠方,想看到海的盡頭,是否也是如此的浩瀚與蒼茫。夕陽,漁船,海礁,海灘,藍天,白云,構成了一幅歷史的資料大片,徐徐展映開來……
眼前是超脫,身后是塵世。聆聽大海用生命的波濤毫不掩飾地去演奏心情,訴說博大精深的悲傷或喜悅。人與海最直白的對話,會把自己的一切寂寥、傷感、失落都傾瀉于海中,一切灰色的煩惱和不幸都被海永恒的藍色所化合、融解,浸成琥珀色。
憑我膚淺的閱歷,無法看穿它的深邃、廣闊、神秘,它究竟蘊藏著多大的力量?聽著它接千連萬的浪濤拍打崖岸的聲音,我想像著那千頃波濤之下是怎樣的景致。人難比海,人心總是容不下太多的東西。心會累,會疲憊,會逃避,而??偸浅聊?,它平靜地歷經(jīng)千古滄桑,深沉著、深奧著、紳士著,供人們解讀,讓歷史觀望。
倏然間,我渴望把海裝進心里,去體會那驚濤駭浪;我也渴望把心裝進海里,去尋找一個停泊的港灣。有時,會覺得大海像自己一樣孤獨;有時,也會覺得大海從來沒有孤獨過,因為它把孤獨宣泄成呼風喚雨的時代波濤。
晚潮來了。
大浪一層逐一層,像戰(zhàn)云一樣翻滾,潮水撲過來,沖向椰樹、礁石、海灘和飛翔的鷗鳥。只要海潮走過,人的足跡、船的泊痕、飛鳥與小獸的爪印,都會蕩然無存。
我小心翼翼走在海潮的腳印上。
無數(shù)道波浪不斷涌來,撞擊在岸邊的巖石上,發(fā)出了天崩地裂的吼聲,渾身都張著雪白的大口。潮頭有數(shù)丈之高,像沖鋒的千軍萬馬席地而卷,鼓噪著,吶喊著,嘶鳴著,拼命地沖上沙灘。十里海岸金鼓齊鳴,鏗鏗鏘鏘地掀起一排排巨浪,巨浪又一排排沖向巖石,沖向阻礙它前進的萬物;海浪被巖石摔得粉碎,前面一排粉碎了,后面一排緊頂上來,前仆后繼,摔碎了又來,來了的又摔碎……
這潮汐正像一部歷史的畫卷,一波來了,一波又走了。來得強大無比;走得煙消云散。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歷盡滄桑,其浩浩湯湯的歷史海面中,一個王朝強盛了,另一個王朝衰弱了……一波來了,一波又走了。來得強大無比;走得煙消云散。
海灘遠處走來一個男孩,輕輕拾起貝殼,笑著將貝殼拋向大海。海浪向前一推,貝殼瞬間擁入大海的懷抱。貝殼笑著,奮力向前追趕著潮汐。
男孩是南宋九歲的皇帝趙昺。
公元一二七九年正月,元軍進攻南宋崖山小島,兩軍在這里展開了最后一場殊死搏斗。南宋有二十萬眾的軍民投入保衛(wèi)戰(zhàn)。保衛(wèi)戰(zhàn)持續(xù)了二十多天。三月十九日,戰(zhàn)至傍晚,海水漲潮,風雨驟起,昏霧障目,咫尺不相辨識。在元軍強勢圍攻、誘降下,南宋諸軍大潰。無能為力的大臣陸秀夫背著九歲的宋朝皇帝趙昺投海殉國。寧死不屈的南宋軍民,也紛紛跳進了無際的南海碧濤之中……
七百多年之后,小皇帝趙昺出來搭救一只可愛的貝殼!
貝殼的家鄉(xiāng)在大海深處,趙昺的家在哪里?
一九五八年,周恩來視察宋元崖山海戰(zhàn)地,看到《崖門覽古詩》中“萬里窮何路,雙崖壯此門,吁天惟決戰(zhàn),航海豈圖存”詩句時,轉過身來與在場的群眾評說這場海戰(zhàn):我看,陸秀夫不應該跳海,他應該帶兵到海南島去,帶兵到臺灣去,在那里搞根據(jù)地,還可以再打嘛……
……潮有頭,岸有眼,一波來了,一波又走了。來得強大無比;走得煙消云散。
自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稱皇帝始,至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止,中國歷史上共出現(xiàn)了三百七十五位皇帝,來了多少波?走了多少波?
歷史的眼,在潮汐漲落中總是有點兒濕潤。可能是有尖銳的鐵屑,落入了明眸,品嘗咸澀的海味,咀嚼著點點血腥。擦亮了古銅色的臉膛,來一聲滄海之笑。在潮汐來臨之前,砉然跌落在地,想擋住潮汐的來臨?在歷史的潮汐中,個人只能是其中的一簇浪花。有人想做一個沖浪者,在迭起浪峰上做種種令人驚嘆的表演。然而他們不可能凌駕于浪峰之上,潮頭總要把他們打入水中。而那些企圖逆流而行的弄潮者,在歷史前進的驚濤聲中,他們的呼喊留不下一絲回聲。歷史將繼續(xù)前進。漲潮,未必是歷史的巔峰;落潮,也不是歷史的中斷,更不是歷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會有新的潮汐。
按照歷史演變規(guī)律,改朝換代是任何一個統(tǒng)治集團都不可避免的事情。中國封建王朝的衰敗在于皇權的演變。新朝與舊制之間,為了各自的集團利益爭得死去活來,而把民族復興的希望完全拋棄了。如果真的把民族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一個朝代都能夠獲得人心。從地理經(jīng)濟方面看,中國水旱災害特別頻繁和嚴重,加上土地自由買賣造成的兼并,導致王朝中后期通常都流民四起,而這些流民正是傾覆王朝的潛在生力軍?;实廴鮿荩瑱喑季蜁来烙麆?,官府殘暴無情,百姓就會群起反抗,野心家也會乘時而起。
對此,教育家黃炎培認為: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國政權初時都能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敢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政局漸好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歷時長久,自然惰性發(fā)作,由少演多,到不良風氣養(yǎng)成,無法扭轉補救。也有功業(yè)欲所驅使,竭力擴大,直到人財竭蹶,艱于應付,政局復雜,而難于控制。一部歷史有三折戲,一折“政怠宦成”,二折“人亡政息”三折“求榮取辱”。
人生似波水,沉浮慨聽天。坐撫張公劍,胸藏震宇雷。這是詩人們面對中國歷史的旁白。
海浪的流動和更替,閃動著細碎的磷光,既能照見前世,又能明察來生。海的魅力不僅影響了多少文人最有洞察力的眼睛,還給予了多少詩人最有生命力的創(chuàng)作心靈!
海灘起霧了。
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海浪互相牽連著拍打著岸邊,一個接一個的海浪涌來又消融在海潮之中,看不到它的流向。我在濤聲里咀嚼著過往,在潮起潮落中漫游思想,世塵喧囂,歲月滄桑,全被海浪牽去的神經(jīng)凝固在浪花之上,一排排血色的赤絳,連到天邊,成為紺珠色的半輪夕陽。
一個海浪撲來,我留在沙灘上紛亂的腳印瞬間被潮水淹沒,遺下一片閃爍不熄的光亮……
作者檔案
柏 青:原名張柏青,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文學一級創(chuàng)作。著有散文集《生命的姿態(tài)》等專著八部。作品曾獲內蒙古自治區(qū)文學創(chuàng)作第八屆索龍嘎獎、《草原》文學獎;有作品入編《2010中國散文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