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在河南鄭州一處菜市場路口,行人稀少,人聲沉寂。這時,中牟縣老農(nóng)張會全和老伴陳桂香,趕著一輛裝滿紅薯的毛驢車,走了一百多里路,歷經(jīng)8個多小時,終于來到這里。
車上裝滿了紅薯,這是他們秋天的收成,也是倆人的希望。他們期望這車紅薯能賣個好價錢,好給癱煥在床的兒子看病買藥。
兩位老人今年都是77歲了,臉上皺紋縱橫,白發(fā)如雪。常年生活的重負(fù),壓彎了他們的背,尤其是陳桂香老人,駝背猶如一張彎弓。他們這樣操勞,全是因為大兒子。3年前,兒子在鄭州工地打工,在一起事故中,脊椎受了重傷,從此癱煥在床,生活無法自理。工程隊付了18000元的醫(yī)藥費后就再也沒有音訊。為給兒子看病,老人花盡所有積蓄,又賣了家里的一百多棵楊樹,但一棵樹只夠看兩天的病,錢花完了,只能讓兒子回家養(yǎng)著。為了讓兒子吃上藥,老倆口平日里下地勞動,種糧種菜,然后拉到鄭州,賣了錢給兒子買藥。
這次,他們第一天賣了三百多元。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又去賣紅薯,張會全老人給別人找錢時,才發(fā)現(xiàn)昨天賣的錢不見了。他翻遍口袋,車上車下找了個遍,也沒有找到,老伴當(dāng)時就急得扶住車子哭了起來。
聽著老人的哭訴,路人和周圍的商戶都很同情,旁邊賣早餐的大姐一邊安慰,一邊端來了熱飯。不管需要不需要,大家都買了幾袋紅薯。市場上賣辣椒的王新發(fā)是他們中牟老鄉(xiāng),也扔下自己的生意,幫他們賣紅薯。隨后,不知是哪個好心人,將老人賣紅薯丟錢的事情發(fā)在了微博上。
微博的傳遞,讓更多的人知道了他們,一時之間,許多人來這兒買紅薯。一位過路的男子還拿來兩把大傘,送給他們遮風(fēng)擋雨。一位婦人從家里拿來棉衣讓兩位老人穿上。一位男子開來了商務(wù)車,開足暖氣,讓他們晚上睡在車?yán)铩?/p>
當(dāng)?shù)氐碾娨暸_和報紙也報道了他們的事情,老人的遭遇傳遍了鄭州,紅薯很快賣完了。有許多趕來沒有買上紅薯的人們,自發(fā)地給老人捐款,半天功夫,共收到一萬多元捐款。為了老人一路安全,平安到家,這些好心人先把捐款請當(dāng)?shù)孛襟w代為保管,第二天再由愛心人士直接送到家中。
短短3天,老人在這異鄉(xiāng)的城市,經(jīng)歷了寒冷和溫暖兩重天。最終,是那些讓人溫暖的善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融化了這寒冬,給他們帶來了春的信息。
肖進(jìn)摘自《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