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園故址在今河南洛陽西北,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別墅,繁榮華麗,極一時之盛。唐時園已荒廢,成為供人憑吊的古跡。據(jù)《晉書·石崇傳》記載:石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孫秀使人求之,不得,矯詔收崇。崇正宴于樓上,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dāng)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樓下而死。
金谷園的繁華往昔
石崇是晉武帝司馬炎時候的人,少小聰明,讀書刻苦,是歷史上有名的富人。
石崇府里有個叫綠珠的姑娘,原來姓梁,據(jù)說是石崇在越地游玩時以十斗珍珠換來的,其絕色的姿容實所罕見。越地自古出美女,那里還盛產(chǎn)明珠,古時越地民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稱為珠娘,生男稱做珠兒,或許綠珠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綠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綠珠還自己創(chuàng)作了一首曲子獻(xiàn)給石崇。在眾多姬妾之中,石崇對綠珠可謂是“三千寵愛集一身”了。
石崇為綠珠在河南安陽建了一所金谷別墅,凡遠(yuǎn)行的人都在此餞飲送別,因此號為“金谷園”。金谷園里姬妾侍女,多至數(shù)百,穿錦綃、戴珠翠,妝飾都非常華麗;又有絲竹管弦種種音樂終朝不絕。石崇喜歡附庸風(fēng)雅,他和當(dāng)時的文學(xué)家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結(jié)詩社,號稱“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石崇必命綠珠出來歌舞侑酒。
石崇家富麗堂皇,據(jù)說有一次一位朝中大臣在石崇家做客時去如廁,當(dāng)他走進(jìn)廁所時,只見里面有絳紗大床,上面的席子華麗無比,兩個漂亮的侍女正手持香囊侍立兩邊,嚇得他以為自己誤入石崇家的臥室。
皇都洛陽最富有的三個人分別是石崇、王愷和羊琇。石崇與王愷經(jīng)常斗富,王愷用麥芽糖刷鍋,石崇就用蠟燭當(dāng)柴燒;王愷做了四十里長的紫絲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長的錦步障;王愷用赤石脂涂墻壁,石崇便用花椒。王愷是皇親,見自己總比不過石崇,就向外甥晉武帝司馬炎求援。晉武帝就賜給王愷一架珊瑚樹,足有三尺高,王愷洋洋得意地拿來給石崇看,以為這次一定可以壓倒石崇了。誰知石崇隨手拿起一只鐵如意,用力一擊,把珊瑚樹打成粉碎。王愷以為石崇妒忌自己的寶貝,不覺怒火中燒,石崇卻命左右傭人,把家中所有的珊瑚樹都搬出來,石家四尺多高的珊瑚樹就有六七架,和王愷一樣的就更多了。王愷從此再不敢和石崇斗富了。石崇在物欲上的享受,真是奢侈到極點,當(dāng)時的人看了這情形,誰不羨慕他呢?但古諺云:“福不可享盡?!币粋€人的衣食祿享是有定數(shù)的,超之太過就要招禍了,可是石崇哪里會明白這些道理。
石崇為綠珠獲罪,綠珠跳樓以報
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西晉發(fā)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趙王司馬倫暫時掌權(quán),他有個朋友叫孫秀,也非善輩。這個孫秀垂涎綠珠美色,因畏于石崇的權(quán)勢,只能在自己的心里單相思,現(xiàn)在孫秀因趙王倫得勢就差人去跟石崇索要綠珠。石崇將其婢妾數(shù)十人叫出來讓孫秀使者挑選,可來人只要綠珠。石崇拒絕道:“綠珠不可能給你?!焙髞韺O秀又使出種種手段威逼利誘,石崇就是不從。惱怒的孫秀就向他的主子趙王司馬倫告狀說石崇謀反,于是司馬倫便派人去金谷園抓石崇,石崇悲痛地對綠珠說:“我現(xiàn)在因為你而獲罪。”綠珠說:“奴家當(dāng)效死于官人前?!闭f完跳樓而死。
石崇臨死前曾恨恨地說:“這些人還不是為了我的錢財!”押解他的官吏聽到這話反問道:“你既然知道因財多而受害,為什么不早日散財,做點扶貧濟(jì)困的事情呢?”石崇聽了啞口無言。后來石崇全家都被殺害。
有人說是綠珠害了石崇,宋朝的詩人鄧林卻覺得,石崇的身亡另有原因,他在詩作《石崇》中說:“梓澤神仙第一居,爭豪不惜碎珊瑚。荊州使客知何罪,未必亡身為綠珠?!彼J(rèn)為,石崇被殺是緣于自己的貪欲,不能把責(zé)任推到綠珠身上。
石崇死后十日,趙王倫也在政變中被殺,而那個索要綠珠的孫秀也被斬首了,心臟還被人挖出來吃了。
鏈接
杜牧《金谷園》鑒賞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fēng)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牧《金谷園》)
杜牧過金谷園,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詠春吊古之作。面對荒園,首先浮現(xiàn)在詩人腦海的是,金谷園繁華的往事,隨著芳香的塵屑消散無蹤。“繁華事散逐香塵”這一句蘊(yùn)藏了多少感慨?!跋銐m”細(xì)微飄忽,去之迅速而無影無蹤。金谷園的繁華,石崇的豪富,綠珠的香消玉殞,亦如香塵飄去,云煙過眼,不過一時而已。正如蘇東坡詩云:“事如春夢了無痕。”不管人世間的滄桑,流水照樣潺湲,春草依然碧綠,它們對人事的種種變遷,似乎毫無感觸。這是寫景,更是寫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與杜甫《蜀相》中“映階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當(dāng)詩人對著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時候,忽然東風(fēng)送來鳥兒的叫聲。春日鳥鳴,本是令人心曠神怡的賞心樂事,但是此時——紅日西斜,夜色降臨;此地——荒蕪的名園,再加上傍晚時分略帶涼意的春風(fēng),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詩人耳中,鳥鳴就顯得凄哀悲切。日暮、東風(fēng)、啼鳥,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著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層凄涼感傷的色彩。此時此刻,一片片惹人感傷的落花又映入詩人的眼簾。詩人把金谷園落花飄然下墜的形象,與曾在此處發(fā)生過的綠珠墜樓而死聯(lián)想到一起,寄寓了無限情思。一個“猶”字,滲透著詩人多少追念、憐惜之情!綠珠為石崇而死是毫無價值的,但她不能自主的命運(yùn)不是同落花一樣令人可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