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1月18日午夜,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拉開了帷幕。維基百科關閉了網站,用戶只能在一片墨色的首頁上看到一行字:“想象一個沒有自由的世界”;谷歌的主頁標志也換上了“黑裝”以示抗議;白天,紐約的抗議者高舉口號走上了街頭這一切的矛頭都直指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提出的兩個重大議案SOPA和PIPA。
什么是SOPA和PIPA?
《禁止網絡盜版法案》(SOPA),由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拉馬爾·史密斯聯(lián)合十二位支持者于2011年10月26日遞交美國國會審議,原定于2012年1月18日在眾議院對其進行表決?!侗Wo知識產權法案》(PIPA)與SOPA十分相似,由美國參議院提出。
SOPA/PIPA旨在加強網絡版權保護力度,如果通過,美國司法部和其他版權所有人將能更便捷的向法院申請禁令,包括禁止網絡廣告公司向涉嫌網站投放廣告、禁止支付網站向涉嫌網站提供支付服務、禁止搜索引擎出現(xiàn)涉嫌網站的網址,甚至可以要求互聯(lián)網服務供應商拒絕用戶訪問涉嫌網站,之后還會轉入司法程序。
抗議者和支持者
雖然SOPA和PIPA對于以好萊塢、微軟和唱片公司為代表的版權方來說正是生逢其時,但它們卻招致了AOL,eBay,F(xiàn)acebook,Google,LinkedIn等網絡巨頭的反對。一方面是因為SOPA/PIPA顛覆了“避風港原則”(即若版權方發(fā)現(xiàn)網站上有侵權內容,網站管理者在接到通知后及時刪除相應一切侵權內容,就可免責),從而使網站所有者的負擔在瞬間放大了數倍,運營風險也大大提高,但更主要的是因為它們將對互聯(lián)網產業(yè)產生世界性影響。
舉例來說,根據SOPA/PIPA,如果版權方發(fā)現(xiàn)中國一家網站上有侵權內容,就可以據此向美國法院申請禁令,禁止谷歌搜索時出現(xiàn)該網站網址,禁止美國支付網站對該網站提供支付服務等。這樣,即使這家網站沒有完全隱沒在美國網民視線之外,它也很難在美國市場牟利。
作為“反對黨”的“領袖”,維基百科公然稱這兩項法案為“惡法”,認為“SOPA和PIPA建立了一個充滿限制與控制的狹隘框架”,因為“如果真的發(fā)生這種情況,那些小型網站將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為自己辯護;而大型媒體機構為了能夠奪取其外國競爭對手獲取資金的來源,而故意在版權資訊并無遭到侵犯的情況下提出訴訟。最后后者將會紛紛被列為網站黑名單,使得這些國外網站將不會出現(xiàn)在各大搜尋引擎的結果之中?!?/p>
對于普通民眾來說,SOPA和PIPA不僅會讓他們失去免費的內容來源,而且他們日常使用的包括Facebook在內的依靠UGC資源的網站也隨時可能被關閉。所以網民們紛紛走上街頭,加入了抗議SOPA/PIPA的隊伍。
目前,在抗議者的努力下,SOPA和PIPA已經被暫時擱置,白宮也表示不會簽署SOPA。但是SOPA和PIPA真的退出舞臺了么?
SOPA/PIPA的未來
雖然SOPA和PIPA在一片叫罵聲中銷聲匿跡了,但是它們留下的影子還是不斷投射到各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上。
2月8日消息稱,愛爾蘭將無視國內激烈的反對聲,不經過議會討論或表決直接通過一項類似SOPA的立法,此后一旦版權方發(fā)現(xiàn)網站上出現(xiàn)侵權內容,就可以提起訴訟,要求互聯(lián)網服務提供商(ISP)阻止用戶訪問侵權網站。同時,意大利也提出了一個名叫《法瓦法案》的修正案,目前已被歐洲事務委員會討論并批準。據悉,這項法案中也包含與SOPA相似的保護版權,刪除侵權內容的條款。加拿大似乎也在向著SOPA邁進,目前正在籌備《C-11法案》。
在美國本土,SOPA也沒有完全被放棄,SOPA的贊助者宣布它將在2月被重新討論,SOPA很可能會死灰復燃。但也有聲音建議修改SOPA中的不合理條款,使其為保護知識產權服務。而眾所周知,被喻為SOPA翻版的《反仿冒貿易協(xié)議》(ACTA)已有22個國家簽署。
綜上所述,雖然SOPA備受爭議,反對聲音高昂,但也隱隱預示著知識產權立法的新趨勢,值得互聯(lián)網企業(yè)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