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闭^好文章不厭千回讀。文章誦讀的次數(shù)越多,理解自然也就越深入、越到位。誦讀量的積累最終會實現(xiàn)閱讀質(zhì)的飛躍。對文章的反復誦讀是我們語文教學特別是古詩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談到誦讀對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對此都有一定的認識。常言道:“看花容易繡花難,說起容易做起難。”在實際教學中到底該怎樣做才能讓誦讀在我們古詩文教學中發(fā)揮作用,使之成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呢?
經(jīng)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筆者認為只是單純播放錄音或老師范讀都是不明之舉。因為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才是真正學習的主體,所以任何忽視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做法都是不對的。所以單純地強調(diào)錄音范讀或教師范讀而忽視學生自讀的做法都有失偏頗。這種舍本逐末、越俎代庖的做法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真正有效的方式莫若把有效的教學資源和學生自讀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又能調(diào)動其自身的學習激情,最終一定會很好地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在古詩文誦讀的流程中,我們應按照“學生自讀——教師范讀——錄音范讀——學生再讀”的方式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應重視學生的自讀。當然學生自讀并不是放任自流,漫無目的的讀。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設計有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讀。這樣學生在自讀中就可以根據(jù)有關問題自己去嘗試把握古詩文的基本內(nèi)容和文章的寫作結構,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自讀后,老師可以點名讓學生個別讀,在學生誦讀的過程中用心去發(fā)現(xiàn)學生在讀音、斷句、文章情感把握等方面的錯誤,從而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提供針對性。除此,課堂上,老師還可以強調(diào)比讀。比誰讀得準確流暢,比誰的語氣、語調(diào)把握得準確,比誰讀得更有感情、更有感染力,用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激情。總之,在古詩文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自讀就不可忽視。必須讓學生通讀、精讀,讀中疑、讀中悟、讀中品。
其次應注重教師的范讀。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范讀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羞于范讀,只是用錄音來代替。這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錄音范讀固然完美,但容易與學生產(chǎn)生距離感。況且誦讀往往是對一位語文老師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只要在課前認真?zhèn)湔n,在完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用心誦讀,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得到學生的認可,并且教師的范讀比錄音更具真實感和親切感,能夠給學生誦讀以無形的鼓勵。
再次應運用好錄音范讀。錄音范讀也是古詩文教學中的有效資源。因為錄音范讀一般都是誦讀專家錄制的,不論是音質(zhì)、普通話水平,還是情感的表現(xiàn)力等都可能高于普通的語文教師。所以恰當、適時地運用好錄音范讀可以彌補教師在誦讀上諸如讀音、斷句或情感把握等方面的缺陷。當然,古詩文誦讀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解去誦讀,而不是純粹的表面模仿。
最后應強調(diào)學生的再讀。我認為,學生再讀應該是古詩文誦讀教學最后階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學生在教師、錄音的范讀中會對文章的內(nèi)容及感情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應該已經(jīng)能夠認識到在最初的自讀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所以教師此時如果能給予學生再讀的機會,學生應會樂于表現(xiàn)。通過學生的再讀,一方面能滿足學生表現(xiàn)的欲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從中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正可謂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