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悍的身軀,高效的渦輪動力,烙印著M標志的專屬套件,1M Coupe的氣焰高漲,那么,傳統(tǒng)自然吸氣的M3該讓賢了嗎?
陳政義
把賽車精神徹底實踐,然后讓車主可以開著每天上下班,聽著特調(diào)的聲浪,我們總是期待著周末的到來,趁著凌晨四下無人,把心愛的M開上山路快跑幾圈,在回程的路上買份燒餅油條,然后回到家跟心愛的老婆說早安,假裝什么事都沒發(fā)生過。
這確實是我夢想的場景,因為DTM賽事衍生的E30 M3是我心目中M Power的典型,過去所有鑲著M Logo的勁駒搭載的都是M GmbH特調(diào)的S系列引擎,短沖程,多喉直噴,等長排氣,干式油底殼與高轉(zhuǎn)平衡,早期的M Power只有純粹的手排配置,一直到SMG的出現(xiàn),前置后驅(qū),特調(diào)的M差速器,雖然它們符合所有道路法規(guī),但只要稍事改裝,幾乎可以直接下場參加比賽。
看到M,我不禁長嘆一口氣,2010年我們在深秋北京的山區(qū)進行了M3、M5、M6與X5M的專題,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如此高大的X5M,第一次體驗帶著T的M Power,盡管X5M有著不動聲色的狂猛加速力,但是短短幾天相處,我正眼沒瞧過它一眼,說真的,我并不愿意承認X5M是M家族的一員,就像我不希望卡宴屬于保時捷一樣。
好吧,那是我偏執(zhí)的理想,純正的M Power是種機械藝術(shù),讓人發(fā)麻的高轉(zhuǎn)音效,狂放不羈的車尾動態(tài),還有能夠連結(jié)末梢神經(jīng)的駕駛界面,你必須有一定功底才能駕馭,當然,最好是手排。好吧,那是我偏執(zhí)的理想。
林中烏
我承認之前被寶馬M3迷得不行,很長一段時間里面,它一直是我最愛的車型,那在夢中都會夢到的自然吸氣特調(diào)M音浪,把3系平臺發(fā)揮到極致的操控功力,最重要的是,它還沒有到遙不可及的那種地步。但我也理解大多數(shù)人跟我一樣,對M的接觸很不夠徹底,是從E46的M3才開始接觸,那些E30的M3基本都是望文生義,除非你到香港或臺灣去找尋他們的足跡。
而當我跑到遙遠的德國,老寶馬M5351身上,我或許能理解寶馬工程師心底里面的那一份夢想,用最接近民用車的外觀和價格,但是卻擁有接近超級跑車的恐怖性能,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極度悶騷的車。所以你問我M的精神,這才是M的精神,你不用等到入手法拉利之流,就能提前享受那種能讓人崇拜的性能,人生一大樂事。
M系列車型無論怎么演變,也無論他們出身或血統(tǒng),都能讓你激動不已,但你卻不會對它有像法拉利或蘭博基尼那樣遙遠的距離感(心理上),他們都擁有深厚的功力,喜怒略形于色,那種由內(nèi)而發(fā)的氣質(zhì),對于車迷而言,就算遠距離也好,他們都能一眼就認出這是M操刀的車型,太悶騷啦。
陳政義
M Power向市場妥協(xié)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工程師許多設(shè)計都在迎合老美的口味,如果有一天他們必須迎合中國人口味,天!那真是難以想象。
我并不希望M Power渦輪化,我想寶馬也很希望M Power維持高轉(zhuǎn)NA的精神,但是為了讓M Power符合規(guī)模經(jīng)濟以貢獻目標利潤,可觀的銷量使得M Power必須通過各國日趨嚴苛的法規(guī),于是直噴渦輪的高效率成了未來大眾化性能車唯一的參考指標。盡管M GmbH出品的渦輪動力仍然是一等一的水準,盡管他們刻意設(shè)計較短的沖程來提升高轉(zhuǎn)速時的亢奮度,但丟失了許多經(jīng)典的M Power,那種直來直往的機械魅力難以兩全。
再說1M Coupe吧,在多彎的賽道上,這樣的設(shè)定確實無比強悍,但換個角度看,1M Coupe是個取巧之作,他是M家族唯一不是搭載S系列引擎的M,并不是N54不夠強,以1M的尺寸與重量,加上移植M3的諸多強化設(shè)計,1M Coupe車格更符合當年E30的味道,加上沒有龐大的開發(fā)成本,因此殺傷力十足的價格讓數(shù)量有限的1M轉(zhuǎn)眼搶購一空,寶馬這招殺得AMG措手不及,面子里子都大豐收。
林中鳥
對于M的渦輪化,說真的我的糾結(jié)期出奇地短,還記得2010年的M系列專題,那個時候我很不舍,但很快1M Coupe和新M5的出現(xiàn)就讓我不再糾結(jié)。
很簡單,就像當年很多人不肯割舍左輪槍那種撞擊針的撞擊聲和轉(zhuǎn)輪轉(zhuǎn)動的質(zhì)感一樣,它們最終還是進入了收藏家的范疇,真的派上用途的時候,沒有人會再想起左輪槍;也像iphone出現(xiàn)之前,還有一波人吵鬧著觸摸屏手機完全沒有了鍵盤的那種敲擊感和存在感,現(xiàn)在呢?更多的人已經(jīng)在觸摸屏那里找到了新的樂趣。
廢話了這么多,要說的是,我會很懷念自然吸氣的M魅力,有可能的話,我巴不得入手一輛作為珍藏,但我會更愿意在新的渦輪時代,找尋更符合時代的新樂趣,這也是M工程師已經(jīng)在做的事情。就像新M5給我的那種神奇感受一樣,那是一種新的感受,不再是十幾年前那種要么軟綿綿毫無生氣,要么突然變得神經(jīng)質(zhì)一般的渦輪動力輸出,而是充滿了靈氣的表現(xiàn),當然,它更環(huán)保。
1M CouPe VS M3,長江后浪推前浪?
陳政義
開著1M Coupe沖進夜里的東三環(huán),當我切過幾個車道,耍帥地補油降擋超越幾輛不算慢的車之后,我發(fā)覺儀表上的循跡警示燈號幾乎是時時刻刻在閃爍,三擋油門到底,屁股同樣要扭個兩下,然后系統(tǒng)必須不斷箝制過大的扭力來抑制后輪打滑。
實際上1M Coupe并不算難駕馭,隔天我們在空曠停車場狠狠地惡操了1M Coupe與M3,短軸距、寬車體的1M車尾動態(tài)非常受控,配置了M差速器的結(jié)果就是大腳油門輕松地在地上反打劃圈圈,稍微放開油門,回正方向盤再補它一腳油,1M又朝著你想要的路線絕塵而去!溫柔且細膩地對待油門,讓后輪帶點空轉(zhuǎn)地切過彎心,1M Coupe的刁鉆度確實勝過M3不只一個范疇。
但是,顯然M3才是我的菜!那獨特的震動頻率,那8300轉(zhuǎn)直沖腦門的音效,那種油門與輸出之間精準的比例關(guān)系,對比1M呼之即來的強勁扭力,M3需要更有技巧地維持在高轉(zhuǎn),才能讓后輪維持在巧妙的動態(tài)平衡。M3的轉(zhuǎn)向已經(jīng)相當完美,但比起1M刀起頭落的犀利感,V8的重量難免還是有些負擔。盡管M3過多的豪華配置讓我微辭,但這是正宗M—Power,毫無疑問!
林中烏
說真的,我沒有像政義那般可以對第一代到最新一代M3均有深刻的切身感受,而是從E46的M3才開始。但M3自然吸氣的魅力,已經(jīng)足以讓我回味到老,無論是E46還是E92。
1M Coupe初一接觸,你會覺得它一點都不講道理,從一擋到四擋,大腳油門,那車尾就跟發(fā)瘋一樣,根本就想象不到它是一輛還能開的車。但是,當你熟悉它的脾性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具雙渦輪引擎實際上比你想象中要細膩,雖然沒有自然吸氣那種平滑可控,但也能讓你隨心而動。只要你不要只把油門當成四段可調(diào),那1M的彎道表現(xiàn),更加小巧靈活的車體可以讓你用吃驚來形容。
1M Coupe是我近年來開過最好玩的車子,血統(tǒng)方面我不會去多想,與其去懷念必然走進博物館的自然吸氣M3,不如開始去享受新一代M系列帶來的新樂趣。最重要的是,這個1M價格更便宜,而且也更好玩更強悍,這不正是M的追求嗎7唯一可惜的是它中國只有200臺的配額,伸手可及就這么被稀釋了。